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的最新趋势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近年来部分银行有所重视,但国内零售银行业务总体上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公司信贷增速放缓、对银行利润贡献降低是大趋势,但中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额财富管理却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加快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的重点。

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的最新趋势

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演进,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的飞速发展,将带来银行经营环境的全面、持续和深刻变化,中国银行业需要直面新变化、新挑战,摒弃过去粗放式规模扩张的业务思路,逐渐转变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走资本节约和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和混业经营大背景下,表外业务是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重点,传统信贷等表内业务的盈利贡献仍可能将继续下降

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增速下降伴随的企业信贷的内生需求将下降,而且传统的信贷市场已成为红海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为满足盈利增长的需要(尤其对于上市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利用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去分享中国蓬勃发展的投资银行和财务管理机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投行和资管业务领域,从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等方面,银行比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二)表内业务的发展趋势在零售银行,对公业务的比重将逐渐下降,从依赖传统的企业信贷业务逐渐向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长期以来,与欧美等国家大型银行的业务结构相比,中国银行业业务模式简单,业务结构过分依赖公司业务,零售业务比重很低。尽管近年来部分银行有所重视,但国内零售银行业务总体上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公司信贷增速放缓、对银行利润贡献降低是大趋势,但中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额财富管理却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加快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的重点。与批发银行业务相比,零售银行业务更强调专业服务质量,而不只是信贷资源投入,受经济下滑、渠道脱媒、利率变化等影响相对较小。国外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历史经验也表明,应对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战略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

(三)混业经营背景下,银行业务(无论是表内还是表外业务)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资本市场

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混业经营是金融自由化、金融业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金融创新导致来自非银行部门的竞争加剧,全球金融一体化所带来的激烈国际竞争,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脱媒压缩银行业本身利润空间,目前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所在国,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等,法律均允许银行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混业经营。混业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模式,也广泛被世界各领先银行所采用。例如,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等均有各自的商业银行业务,而以商业银行业务知名的花旗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等也通过控股集团的形式广泛开展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非银行业务。(www.xing528.com)

利率的自由化将带来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增加,价格的波动意味着风险和机遇,在风险规避者避险需求和投资者逐利动机的推动下,将极大地促进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会(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随着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银行将从单纯参与存贷款市场向积极参与包括存贷款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等在内的大范畴金融市场转变,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组合和风险管理;从习惯于持有资产至到期的模式向以交易管理资产为主的模式转变,积极发展代客管理、托管业务等,发展轻资产、轻资本的业务模式。银行业务(尤其大型银行)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将有利于从存贷利差经营转向综合化经营,从收入过度依赖利差转向收入多元化。金融需求的综合化、竞争主体的多元化、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日趋复杂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硬约束,促使其转向综合金融服务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均走向多元化。

(四)银行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差异化经营将日益显著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内部过度竞争和服务不足同时存在的矛盾问题,其根源在于银行经营高度同质化。由于规模竞争是银行业竞争的主旋律,部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仍没有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来探寻在金融价值链中的地位,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特征。比如当国内部分商业银行从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客户提供零售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中意识到“零售金融服务与商品交易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后,其反应是纷纷成立网络购物商城(如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商城),然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的网络商城在商品定价、物流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与专业的网络购物平台公司存在巨大差距。再比如,当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被各家银行意识到后,短短两年内国内迅速成立了超过二十家的直销银行,这些数量众多的直销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都大同小异(主要是理财产品),结果就是大多数的直销银行都没有客户流量

未来在竞争加剧、风险上升的严峻形势下,单纯依赖规模增长的竞争模式难以持续,同质化经营模式难以维系。不同类型的银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此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商业模式,通过差异化的客户、产品定位,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能从“红海市场”转向“蓝海市场”,改变围绕现市场份额过度竞争的传统做法。具体而言,大型银行可能会转向以综合化、国际化经营为特色,凭借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更加活跃,依托广阔的网点布局、巨大的客户资源、金融渠道的全覆盖,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推进金融集团建设,打造综合化经营的全能银行。小型银行则可能做精做深,成为中国的“社区银行”,以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

(五)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将日益成为传统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尽管随着银行业的改制和公司治理的完善,银行业的操作风险和信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存贷款利率的长期管制,中国银行业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内在激励不足。如以往中国的存贷款利率管制不仅管制了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而且通过公布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管制了存贷款利率的期限结构,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失去了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的内部动力。

经济下行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利率市场化更是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复杂性。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要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到兼顾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之后,未来存贷款利率的期限结构将逐渐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且波动频率加大,利率风险将成为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从风险定价、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以及信息科技等方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基于风险识别和管理的资产负债定价能力将成为银行的重要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