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关键步骤

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关键步骤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一)发现问题图3-5决策的基本程序所有决策工作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所以,决策必须是在发现问题并对问题有准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四)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拟定可行方案是决策的基础,而评价和选择方案是决策的关键。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只有“满意”方案。

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关键步骤

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它由一系列前后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步骤组成,一般来说,决策过程通常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图3-5)。

(一)发现问题

图3-5 决策的基本程序

所有决策工作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是应有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决策,问题不清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决策必须是在发现问题并对问题有准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局限性,问题发现往往并不容易,所以决策者应深入实际,仔细研究,及时掌握组织运行中的各项信息,并力求全面、动态、系统、准确、有效,并对其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出发点。此外,当环境产生显著的变化时,组织内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也容易产生某种问题需要决策者作出决策,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应将事物应有现象与实际情况作对比,或将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作对比,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决策。如下式所示:

决策问题(差距)=理想状态-现实状态

发现差距之后,决策就应进一步查找原因,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确定问题的内涵和界限,界定问题的性质和特征、深度和广度、严重程度与其他问题的关联程度,抓住问题的要害,以便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明确决策目标

发现组织内存在的问题之后,是否要采取决策行动及采取何种行动,就取决于决策目标的确定。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中依据的标准,又是衡量决策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结果的尺度,因此决策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对决策目标的确定应慎之又慎。在进行决策目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决策应具有明确性

一般来说,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具体明确,并尽可能数量化,以便于衡量决策的实施效果。对于目标的明确性,要注意两点:第一,目标必须是单义的,即目标只能有一种解释。第二,目标必须可能衡量,可以规定出一个要求达到的数量界限;对于定性的指标,也要尽可能使之量化,或者转化为相关的数量指标来反映它的要求。

2.决策目标应具有系统性

这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决策目标的层次及结构关系。从纵向来看,决策目标应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有总目标和子目标之分。为实现决策的总目标,决策者要按照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低层次的子目标首先实施,然后实施较高层次的目标。从横向来看,同一层次的目标也存在着即相系联系,又可能相系排斥的关系。所以,在设计决策目标时,还要明确目标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在决策实施中将组织的主要资源和精力投放到非主要目标的活动中去。

3.决策目标既要有先进性,又要具有合理性

决策目标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也就是它有现实可行性,目标不能过高,过高实现不了,不是合理的目标;过低,无须经过奋斗就能实现,则不具有先进性。

(三)设计决策备选方案

在研究了现状,取得了相关信息资料和确定了决策目标之后,就要制定为实现决策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案,即可行方案,这是决策的基础工作。(www.xing528.com)

在拟定可行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方案的多样性和可行性

多样性是指必须拟定两个以上的方案供备选。由于决策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将所有的可行方案都设计出来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在许多的范围内,设计出较多的备选方案。可行性是指所拟定的方案都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2.方案应具有互斥性

不同方案应处于并列关系,不可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包容、相互补充。方案互斥的目的在于:有比较选择的价值和可能。如果各方案的内容具有包容性或互补性,也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但是,在坚持互斥性的同时,各备选方案之间又应当是可以比较的,如果没有了可比性,同样会带来选择的不便。

3.方案要有创造性

在制定方案时,应有创新性,尽可能设想出一些新颖的决策方案。创新方案的提出是不容易的,这需要决策者有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能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并掌握一定的现代决策方法和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决策者必须开拓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四)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

拟定可行方案是决策的基础,而评价和选择方案是决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解决好两个根本问题:一是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二是确定科学的选优方法。

1.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对于目标可以计量的方案,如产量、利润等,数量化本身就是它的评价标准。对于目标无法计量的方案,不能用数量来比较,则通常可用下列标准加以衡量:一是价值标准,即以方案对实现目标作用效果大小来评价方案的好坏。这里所指的价值,不仅包括决策方案所带来的以货币计量的价值,还包括决策方案的社会意义。二是满意标准。在理论上,选择方案应是选择最优的,即投入最少而收益最大的方案。而在实际上,最优往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只有“满意”方案。三是期望值标准,对于风险型决策,即一个方案可以产生几种可能结果的情况,可以通过计算期望值的大小来选择方案,期望值大则优。四是时效标准,决策者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决策,如果一味追求决策百分之百的成功而坐失良机,并不是优秀的决策者。以上四种标准,在现实中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确定科学的选优方法

评价方案要从系统观点出发,从全局性、整体利益出发,既要考虑组织的直接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要注意方案之间的具体差异。方案评选的科学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经验判断法。它是依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智慧探索决策因素的规律性,通过直觉来选择方案的方法。二是数学分析法。它是由专家学者借助数学模型进行科学计算后进行方案选择的一种方案,如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三是试验法。当决策的问题关系重大,但缺乏经验而又无法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时,可先选少数几个典型方案为试点,吸取经验后,再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五)执行决策方案

选出方案后,决策过程并没有结束,决策者还必须使方案付诸实施,这就是执行方案。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既要能作出决策,又要有能力化决策方案为有效的行动。为保证方案的实施,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方案实施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个员工都了解决策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明确自己的任务。二是制订符合实际的实施计划。包括认真拟定实施决策方案的具体步骤;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与方法;编制实施行动的程序和日程表等。三是建立适当的组织机构。要使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配适应实施决策方案的需要,同时要把实施方案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动员和组织起来,使各个要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形成整体功能。四是建立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要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及时获取决策实施过程的信息,把实际执行的效果和预期目标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差异,要及时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六)决策效果评价与信息反馈

决策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对决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以确认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如果方案实施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问题依然存在,管理者就要从决策本身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哪个环节出了漏洞,是否没有正确认识问题,是否对方案评价不正确,是否是方案实施不当,使管理者追溯到以前制定决策的步骤。如果问题严重,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开始整个决策过程或进行追踪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