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及优化方案分析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及优化方案分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把握汉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加他们的文化储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及优化方案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二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从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来的。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三性”。

1.凸显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它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具有更多的人文属性——情感性、主观性、不确定性。因此,语文课程应重视:

(1)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怡人性情,提升人格。

(2)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俗话说:“开卷有益”,但实际,开卷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受益,提高效率,必须重视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真选择。

(3)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这是语文特点决定的。不要变成“一千位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例如《愚公移山》:学生的体验既可以是赞赏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也可以对愚公移山这种做法持反对的态度,移山破坏环境,还不如搬到山外去,既轻松又保护了环境。

2.加强实践性(www.xing528.com)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从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要靠系统完整的语文训练,而忽视了母语教学有基础、有语境、有丰富的资源这一基本事实。学生绝不是先掌握了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之后再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的,而是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领悟有关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因此,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二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和习得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体现规律性

汉字、汉语有其自身的规律,正确把握这些规律,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帮助学生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规则指导学生写字,利用汉语言综合性、模糊性、多义性和感情色彩强烈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比如,“月亮”一词,在此时、此地、此人的心中可能幻化成温馨的家园,而在彼时、彼地、彼人的心中可能成为凄凉的地狱

在把握汉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加他们的文化储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