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及特点详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及特点详解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共三套。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在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材尽可能体现层次性、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学生生活延伸,向课外、社会延伸,增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及特点详解

2001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共三套。这三套教材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套、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一套。这三套教材都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理念和教材编写建议编制的。此后,湘教版、语文A版/S版、鄂教版、冀教版、西南师大版、长春版、教科版、中华书局版也先后通过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各地编写出的教材较以往的教材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1.目标集中,突出整合

在教材编排上,避免了烦琐,加强了整合。如人教版教材每一组都有“导语”,通过简洁的几句话,揭示本组的专题。“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每个单元也都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语文能力的螺旋上升。

2.选文典范,贴近生活

新版本教材都非常注重所选课文体现的时代特点和人文内涵,通过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角度反映儿童生活,并注重语言活泼,生动有趣,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苏教版《三袋麦子》蕴涵着现代人的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消费意识;湘教版《从森林里带走什么》渗透了环保意识;湘教版《妈妈的账单》《棉鞋里的阳光》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儿童要做孝顺的孩子;苏教版《我叫“神舟号”》介绍了我国探索太空奥妙的新成果。

3.留足空间,延伸开放

新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都注意到以下几点:

(1)简化教学头绪,减去烦琐分析和机械练习,有效地节约了课本教学的时间,师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2)在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材尽可能体现层次性、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一种教材可有不同的版本,不同层次;一种版本既有必教必学内容,又有选教选学内容,这样就给地方、学校和教师、学生留有多样选择、另辟蹊径、展示个性的空间。

(3)提供机会,让师生共同参与到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来,使师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即生活”的真谛。(www.xing528.com)

4.改变功能,亲和力强

新教材在编写中都试图改变教材的服务功能,由服务于教师教的“教本”转向既方便教师教又易于学生学的“学本”。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如人教版中“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说”“我会写”“我会猜”“我会讲”等多种方式,并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不但有很强的亲和力,也拓展了知识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另外,教材在编写中注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精美的插图,这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图与文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另外,新教材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活动中学会学习。

5.博采众长,特色鲜明

每套教材都博采众长,体现自己的鲜明的特色。我们以苏教版、湘教版、北师大版等几个版本为例:

(1)苏教版。①教材具有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特色;蕴涵浓郁的民族文化信息,教材内容体现现代人的理念、价值观生活方式,反映当代重大事件与主题,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教材删繁就简,教学目标集中明确,采用统一的编写体例,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单元练习”组成,结构体例简约,课文类型、课后作业、单元练习无所不简,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②这套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尤其是单元练习,不仅仅是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化,而且是语文能力的拓展,体现综合性。其中如“熟记成语”颇有新意,组合巧妙,内容集中,注意押韵,便于儿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感,有助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③课文字体大而醒目,注意儿童用眼卫生;插图色彩鲜明、柔和,版面设计新颖;课本整体风格和谐

(2)湘教版。①话题单元,板块结构。教材通过话题组合单元,采用板块结构,分为“口语交际”“汉语拼音”“阅读”“识字写字”“语文活动”等板块。各个板块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始终贯穿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条主线。②发挥优势,口语先行。口语交际单列,编在每单元课文之前,以发挥母语学习的优势,强化口语交际的功能,突出口语先行的特点。③选文全新,人文熏陶。教材选文通过众多专家、作家精心筛选、修改,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力求增加教材的文化内涵,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情怀。④综合实践,整合拓展。每单元最后的“语文活动”,注重综合性学习,在综合中向生活延伸,向其他学科延伸,拓展学习新视野,开掘学习新资源;力求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在能力的综合中迁移,在综合运用中创新。⑤学生为本,自主探究。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师生与教材的互动。口语交际是从学生生活中提取的话题;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其次,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图画,课后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儿童形象、对话框等,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使教材由教师教本变为学生学本。

(3)北师大版。①教材编排体例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多样化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单元”编排方式。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2~3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学生生活延伸,向课外、社会延伸,增强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②把汉语拼音教学放在第一学期第五至第八单元,先让学生学习部分代表汉字文化的象形字和常用字,再学拼音,在学习拼音时学习汉字,以解决学生刚入学学拼音困难的问题。③识字教学有序。教材编排遵循汉字本身的序和儿童学习汉字的序,由易到难,认读书写分流。认读得多,书写得少。重视识字方法,如识字过程渗透一定的汉字构字方法,教材中蕴涵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识字方法,注意让学生在发现、感悟与生活中识字。重视写字教学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配套齐全,方便教学

多套教材也注意了教材相关配套材料的研制,如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以及同步阅读、同步练习等,使教材与教辅材料配套齐全,方便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