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40年如一梦的紫笋信仰

40年如一梦的紫笋信仰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明楼在上海的弄堂建了自己的茶室,名曰“紫笋苑”。又到谷雨,长兴洪桥太湖会金恂华董事长来电说,可否与陈明楼这位紫笋茶“痴”一聚。

40年如一梦的紫笋信仰

张加强[1]

40年前,不到30岁的陈明楼,跟随工程师父亲足迹,来到长兴林城。其父亲为一家电炉厂做技术指导,泡车间、看设备,儿子爱茶,走山间,就此,他认识了紫笋茶。茶山舒缓的叙述风格,点亮年轻人的慧光,消解了城市的拥挤不安。

陈明楼听过传说,释迦牟尼瞌睡上来,碍参禅,扯下眼皮扔地上,长出茶叶。但在长兴,他触摸到了真实的传说,紫笋茶,是唐代宫廷至高无上的植物饮品。

后来,从青年到白头,年年来长兴,进周吴山采野茶,上张岭看茶园,去顾渚山访古茶,40年从未间断,用茶汤滋润了人性里的经脉,把魂抵押给了长兴。

茶,生于天地之间,便有道的韵致;长于释门之前,便有了佛的禅性;品于文人之间,便有了诗的雅兴,行于官场之中,便染了朱门的贵气;转于商海之上,便添了世故的俗意;流于市井之间,便熏上了人间烟火味。此乃茶的魅力。

陈明楼在上海的弄堂建了自己的茶室,名曰“紫笋苑”。他没有将茶室做成排场,只想重温古人冷寂的茶情,构筑闹市深处一个世外小注脚。他按照《茶经》所说,一一寻访陆羽提到的茶山地名,绘制长兴茶山地图;在北京《名厨》上发表《王者之香话紫笋》。欲借茶炼成浮华时代的修士。

茶室看似让人优雅地无所事事,却让城市的人们关注四季交迭下的风物变化。2005年1月的香港《号外》介绍了他的“紫笋苑”;德国科隆新闻学院每年有学生来此听他讲茶学;生活纽约张文婷女士借这里将紫笋茶介绍给美国朋友,引来美国的流行歌手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来品紫笋茶;日本茶艺技师佐藤良子带着日本友人到访他的茶室,称陈明楼为“紫笋茶大师”。

茶园是身后秩序的一种精神自救,这里连繁花杂草亦备不流俗的临风气度。(www.xing528.com)

茶室是最安静的角落,补了忙人分情的亏损,给快生活以一种慢的选择。

茶人是下一个时代的归处,追寻茶山冷香,不至我们的意识荒园里杂草丛生。

又到谷雨,长兴洪桥太湖会金恂华董事长来电说,可否与陈明楼这位紫笋茶“痴”一聚。在太湖会颇雅的茶室里,听了这位外来者的故事,答应为此书作序,正琢磨落笔的出处,直听到茶水入盅的声音,过喉下肚,在心里养一下,方酿有下文。

原以为,陈明楼爱茶过于凛冽,如童真般坚定坦率,以私人日历翻阅岁月,把紫笋茶放进心思感化世间以清爽。却发现,感化了自己。

【注释】

[1]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