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顾渚山的紫笋文化遗迹

探寻顾渚山的紫笋文化遗迹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顾渚山区,有许多与紫笋茶相关的遗址。泉水汨汨顺着沟渠向东流淌千年,与紫笋茶相得益彰,是顾渚山茶文化中的“二绝”,成为唐代的贡品。在这些字里行间展现出唐时紫笋茶的盛况,为后人了解紫笋茶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该碑文是在长兴政协文史资料编委编写的《顾渚紫笋诗文录》中记载的题为《名胜遗跡·忘归亭》。

探寻顾渚山的紫笋文化遗迹

而紫笋茶在绿茶中有绿茶的特有品质,合我的品味,还有一点价格合理,这也是我几十年爱喝紫笋茶的原因之一。

紫笋茶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大部分的重要位置,来往长兴的四十多年,已超过我年龄的大半,与紫笋茶结缘广而深厚。但是,对于没喝过,或不了解紫笋茶的人来讲,紫笋茶的存在或不存在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或许不会在乎紫笋茶,更不会去了解紫笋茶的文化历史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大唐贡茶院如果少了紫笋茶的故事,少了唐时“急程茶”的历史,少了茶圣陆羽的雕像,那整个大殿大院将失去生命的活力,贡茶院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紫笋茶,那散布在顾渚山间崖壁上的石刻也不会出现,那些个刺史、官员、文化名人不会在山石上镌刻修贡茶的工作日志,也就不会有流传千古的紫笋文化佳作和吟颂紫笋的诗句(见图3-1,图3-2)。

少了紫笋茶,陆羽也不会把时间花在顾渚山,徘徊多年,置茶园,写茶书,更不会在《茶经》中记录下“野者上,紫者上,笋者上”的著名论断,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精彩的紫笋茶的故事。

图3-1 唐代摩崖石刻 最高堂,在水口金山村

图3-2 唐代摩崖石刻:老鸦窝石刻

从陆羽《茶经》中记录的地名看,书中提到的山桑坞、獳狮,啄木岭、悬脚岭等山岭山岕,是陆羽当年走过多次的地方,才会把这些地方写进《茶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可考证的依据,否则的话,断层三百年后,重现紫笋茶韵味,再现紫笋茶的文化故事,从何谈起呢?正是有史书记载,有千年崖壁上的石刻佐证,还有那些生长在山岕里的紫笋茶,呈现了千年前紫笋茶的韵味,所有的这些组合还原了紫笋茶的历史文化。

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时隔千年的文化在我国有很多,当我多次走上山桑坞、獳狮、叙坞岕的古茶山,眼前浮现唐代万人采茶的壮观场景,站立在最高堂的石刻前,思索古人为何留下这些个工作日志,并不是那俗气的“到此一游”之滥。当端起一杯清香透亮的野山紫笋,其润喉甘滑、沁人心脾的好茶,令人饮之不忘。

我爱紫笋茶的品质,更爱紫笋茶的历史文化,爱紫笋茶家乡的山山水水,喜欢那些流传千年的有关紫笋茶的诗文故事。这是紫笋茶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经得起品味的文化茶。

在顾渚山区,有许多与紫笋茶相关的遗址。历经一千多年后,文献史籍中的一些庭院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了一些饱经沧桑岁月后,斑驳不清的摩崖石刻,以及很少有人走的古道、山路、山岕。为发掘弘扬唐代贡茶的历史文化,长兴县人民政府也逐年投入资金重建历史记载中的一些建筑。我在20世纪90年代走进顾渚山区,入住陆羽山庄数次(见图3-3,陆羽山庄现已拆除,原址要作为大唐贡院后期工程扩展所用),在陆羽山庄的院墙附近有金沙泉和忘归亭,远处是隐隐起伏群山。忘归亭的周围是一片茶园,在忘归亭的东侧,有一泓清泉涌出,这就是著名的“金沙泉”。杜牧《茶山诗》中写道:“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即是指金沙泉和紫笋茶。宋代的《吴兴志》载:“顾渚贡茶院侧,有碧泉涌沙,灿如金星”,也许是与金沙泉名字相关。泉水汨汨顺着沟渠向东流淌千年,与紫笋茶相得益彰,是顾渚山茶文化中的“二绝”,成为唐代的贡品。史载所述:“龙袱裹茶,银瓶盛水”就是指紫笋茶和金沙泉水。

图3-3 20世纪90年代的陆羽山庄

(a)陆羽山庄外景 (b)陆羽茶室

(一)“陆羽茶室”

记得在2002年,我曾陪同十几位老同事上顾渚山游憩,经忘归亭,顺金沙泉水向东,迈过小桥,在“陆羽茶室”品紫笋,一路上我向他们讲述唐代贡茶、贡水的故事。当时的“陆羽茶室”还只是一间不大的平房,粉墙黛瓦,清寂雅致,屋后是大片的毛竹林,泉水在门前汇聚成一池,又蜿蜒向东流去。

记得那是个下雨天,我们一行人在“陆羽茶室”一边喝茶,一边透过如珠帘清亮的沿屋檐而下的雨帘观云雾升腾的青翠山色,潺潺的泉声在细雨中格外的悦耳,好一派静谧空灵的山野世界,令人陶醉其中,都说这是个养心的好地方。当然我国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陆羽茶室”现在已改建成高大上的“贡茶院”了,好在忘归亭和金沙泉依旧还在。

(二)金沙泉

关于金沙泉,在长兴县志和其他史籍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每年紫笋茶开始制作前,湖州常州的刺史(地方最高长官)必须亲临茶山督造贡茶,以应王命。而到茶山的第一件事,是备好祭品,拜敕祭泉。据说平时的金沙泉时有时涸,祭拜仪式后,此时的金沙泉似乎有灵性感之,泉即涌出,以供制茶时的洗、蒸、捣之用水。更奇的是,当制茶一月后,茶事结束了,泉水又干涸了,还真有点神奇(见图3-4)。

图3-4 神奇的金沙泉

我想,这也许是前人对大自然的心存敬畏,感恩大自然的传说,也给贡茶、贡水增添了神秘色彩,以示珍贵了。这相同于其他有些茶区的“喊山”祭天地之意吧。名泉与名茶同出一地,也是天地之造化的神奇所在,金沙泉沏紫笋茶,真是绝佳至味!

我也与金沙泉有缘,在我家附近有来自长兴的大唐贡泉桶装水供水站,20年来,紫笋苑的品茶用水,也即是金沙泉水,就是说,在紫笋苑喝紫笋茶,如在顾渚山喝茶一样了。

(三)忘归亭

在忘归亭(见图3-5)的北侧有一石碑上刻《重建忘归亭记》,在这短短的二百几十个字里透出一种久远的文化气息,碑文虽短却精烁达意,从陆羽结庐顾渚写《茶经》,紫笋茶、金沙泉名扬遐迩,成为贡茶贡泉。在这些字里行间展现出唐时紫笋茶的盛况,为后人了解紫笋茶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忘归亭也成为我早期了解紫笋茶的地方,《重建忘归亭记》吸引我更多地学习了解紫笋茶的历史,寻访历史的遗迹和相关的文化。忘归亭也几经修葺,在抄录碑文时有个别字迹已不太清晰了。在忘归亭东北侧,还有一块大理石碑,是浙江大学著名的茶学专家、茶叶系教授庄晚芳先生的诗句,只是字迹不清,在此抄录庄晚芳先生的几句石碑诗文:

顾渚山谷紫笋茗,芳香唐代已扬称。

清茶一碗传新意,联句吟诗乐趣亭。

该诗中的“联句吟诗乐趣亭”是指唐时茶圣陆羽、皎然、朱放等论茶,忘归亭是他们游茶山后,品茶吟诗之处。真可谓是:

仙山顾渚一秀亭,岭下清泉名金沙,

吟诗联句品紫笋,茶韵恋君忘归家。

最近,在寻找忘归亭资料时,又看到《重建忘归亭记》碑文的内容见图3-5(b)。该碑文是在长兴政协文史资料编委编写的《顾渚紫笋诗文录》(长兴文史资料第四辑)中记载的题为《名胜遗跡·忘归亭》。(www.xing528.com)

图3-5 忘归亭

(a)忘归亭景观 (b)《重建忘归亭记》碑文

(四)叙坞岕

2000年后又陆续在一些古茶山上,见到由长兴县政府刻立的青石碑,分别刻录了《茶经》中的山岕地名(见图3-6)和《茶经》中摘录文字,提示了当年陆羽考察茶事的地方,也是彰显了一千多年来,至今尚保存的紫笋茶的文化内容。

图3-6 陆羽《茶经》中记载的山桑坞在水口叙坞岕

在叙坞岕里的古茶山上有新建成的石亭,正是当年陆羽《茶经》所描绘的:上者生石的环境,长兴县政府投入资金,筑路修亭,方便游人及爱茶者重走茶圣当年之路,沿着石阶上山,可在古茶山里绕行一圈,山也不太高,新筑的石亭,在稍高的山坡上,在亭子里倚栏观景,可见远处的山岭相连,山上以竹林为多,翠绿婆娑,亭子周围山坡上有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野生茶树,山涧流水遇石激荡起哗哗的水声,涧旁的石块边有许多的野山茶树,这里是观察野山茶树自然生长环境的好地方,是对照理解《茶经》的课堂。这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在这里漫步一圈,令人胸宽而舒畅,是怡养心肺的好地方。此处附近有许多农家乐的民宿,但是上山游人并不多,可能还是听闻的人不多吧。

(五)廿三湾即啄木岭

在水口乡金山村有最具文物价值的石刻,那就是“最高堂”摩崖石刻(前面已经介绍过)。由此山往北,那是葛岭坞岕,近两年在往北的山路口,竖立了一座石牌坊,上书:“贡茶古道”四个大字。这条古道是专为紫笋贡茶而筑。山里也有许多野生茶树,也是紫笋茶的主要产地之一,从葛岭坞岕一直往北走,即到与宜兴交界处了。前几年,因订制紫砂壶,结识了丁山的周荣伟先生,他是炼制紫砂泥的专业经营人员,却爱好登山健身运动。他带我去过江苏宜兴县湖的廿三湾,我也跟着去爬山,看看山景,也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上山后小周指着浙江方向说:“从这里下山,可以走到长兴县的水口乡霸王潭等地,须步行几个小时,都是山路小道。”每次去廿三湾都是小周开车到山脚下,然后沿着古道石阶,走上山顶,几年时间里去过几次,竟然不知这就是陆羽提到的“啄木岭”。

最近在查阅《长兴县地名志》中,发现“啄木岭”别名廿三湾,山在水口西北10公里,海拔400米左右,分水岭以北属江苏宜兴。

据《长兴县志》载:啄木岭与悬脚岭接,在县北五十里达宜兴。山墟名云其丛薄之下,多啄木鸟,故名。又因从岭脊至葛岭坞界,建石阶山道二十三个湾,又名廿三湾。

我多次来到廿三湾不知就是啄木岭,兴奋之余赶紧联系周荣伟先生,确认廿三湾即啄木岭后,再问及悬脚岭地处何方?小周回答:悬脚岭在廿三湾不远之处。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兴极了,所以在电话中约好时间,迫不及待地赶往宜兴丁山,烦请小周开车送我先去悬脚岭,看一下陆羽到过的地方。岭上界碑高大,上端有石狮雄踞,为古道增添了雄关之意。另一侧岭口树一石碑(见图3-7)。

《悬脚岭记》碑文(抄录)

有岭名悬脚,界定两省,其南为浙江煤山,其北为江苏湖,昔孙权岭上弯弓射虎,陆羽竹下品泉煮茶。境会亭,唐刺史督贡;尚獳村,郭沫若著文。悠悠千载,人世沧桑。然山道崎岖,岕深林密,车绕百里之遥,人愁攀登之苦。开山辟岭,乃两省人民之夙愿也。改革年代,誓造坦途,村民解囊,两镇出资,国家补助,数百万元,历时三载,绝巘终成通衢,而今车辆飞奔,商贾往来,喜湖之兴旺,欣煤山之腾飞,立碑以志。

煤山镇人民政府 立

镇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十月

图3-7 悬脚岭碑文

铭文示:悬脚岭是浙江和江苏两省的分界岭。追溯远古三国孙权在此射虎;唐代陆羽在岭上竹下品茶;近代有郭沫若到长兴尚獳村著文。这里是重要的隘口,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

悬脚岭是陆羽《茶经》中记载的地名,是他考察茶事经过的地方(见图3-8)。

图3-8 悬脚岭: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界碑

(六)境会亭

离开悬脚岭,小周再次驱车来到廿三湾山脚下,陪我再登廿三湾,岭不太高,修竹成林,山路在竹林中斜径曲折向上,到山顶后有一新建的石亭,悬挂匾额为徐秀棠大师题字:境会亭。这就是啄木岭上的境会亭!就是唐时,常州湖州两个刺史在此相聚同督贡茶的境会亭!记得前两次登上廿三湾山顶,看到此亭,心犯嘀咕,印象中古书记载说:境会亭在啄木岭上,这里怎么也会冒出个境会亭呢?真没想到,这里就是啄木岭!只是地名称呼不同而已,释然以后,心中舒坦,又找到了一处茶圣到过的地方(见图3-9)。

白居易诗《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所描述的“遥闻境会茶山夜……紫笋齐赏各斗新。”

白居易亦为唐代著名诗人,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任苏州刺史,翌年春得知湖常两州刺史在境会亭欢宴,作此诗以遥祝。

在啄木岭境会亭前,我和小周一起合影留念。我非常感谢周荣伟先生帮我完成了多年的心愿。自从第一次登古茶山山桑坞,知道是陆羽在《茶经》中记录的山岕,而且书中还提到其他一些地名,都是在紫笋茶产区,心里就有个想法,要逐一完成,重走当年陆羽到过的茶山,去看看他一千多年之后的山和茶树。如今青山依旧在,古亭已复建,由紫笋茶衍生的文化故事历史久远,千古传唱。

我是坐小周的车,先从宜兴直达悬脚岭山脚下,再开车到啄木岭下步行上山顶,山岭虽不太高,步行到山顶也是汗滴额头,心跳加速,气喘吁吁。从山脊往浙江方向看去,只见群山起伏,一片葱茏。听小周说,往浙江山里走,有很多古时候留下的山路小道,路窄的地方,仅能通行一人,他与登山队员们常会去那里走走。

图3-9 境会亭

(a)重修的境会亭 (b)长兴县志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