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味顾渚的茶烟风情

品味顾渚的茶烟风情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地出产的贡茶称紫笋,或阳羡紫笋、顾渚紫笋。顾渚紫笋进贡苛民最烈者是“急程茶”。在他之后,杜牧的《茶山诗》、张文规的《明州贡焙新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都有所反映。所以,继常州设贡茶院后,朝廷在湖州亦设贡茶院,金沙泉并定为贡水。他的研究已与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品味顾渚的茶烟风情

第一节 顾渚茶烟

湖州“温山御荈”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列为朝廷贡品,南朝刘宋山谦之著《吴兴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御荈。”中唐时期“温山御荈”经陆羽品题后更是身价百倍。温山今在湖州城北。

唐大历二年(767),陆羽向常州刺史李栖筠建议贡义兴茶(阳羡茶),《唐义兴县修茶舍记》载:“义兴(宜)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为氛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此后,湖州界岭以南顾渚山茶区划为贡茶区,自此掀开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湖州贡茶史,为中国贡茶史增添了精彩的一页。自大历五年(770)设立贡茶院以来,到清顺治三年(1646)结束,贡茶历史长达876年之久,其中兴盛了6个世纪。

宜兴、长兴贡茶起始的具体时间是在代宗继位不久的广德年间(763—764),毗陵(今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督造贡茶,贡茶数量始为2斤,随着宫廷茶风的兴盛,贡茶数量不断加码,大历五年首贡竟达到500串,约360斤(寇丹《顾渚茶事别记》,《陆羽与〈茶经〉研究》)。“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以其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自大历五年,始分山析造。”这也就是说,由只贡宜兴“阳羡”,到扩增进献长兴“顾渚紫笋”,正式在宜兴、长兴设立贡焙或贡茶院,是大历五年的事情。据《吴兴统记》的记载,最初的贡茶院,是设在顾渚虎头岩。

顾渚山又名西顾山、茶山、吴望山,范围包括界山茗岭以东至太湖一带。明人萧洵说:“长兴县,本战国夫差弟夫概故城。城北四十五里有山曰顾渚,以可为都邑而得名。”此地出产的贡茶称紫笋,或阳羡紫笋、顾渚紫笋。

据《湖州府志》记载:“旧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至贞元十七年(801),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祥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鼎盛时期有茶舍130余间,造茶工匠1000余人,采茶役工30000余人,岁造18400斤(折现制为10981公斤)。每岁常、湖二州太守分山造茶,宴会于湖州长兴啄木岭上境会亭举行。明嘉靖年间的文人徐献忠在其笔记中说:“啄木岭(西北60里)上多啄木鸟。唐时吴兴、毗陵而守造茶会宴于此,有境会亭。”今人另有一说:境会亭在悬脚岭。两岭相距约5里,究在何处,还需考证。后有大诗人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一诗记其盛况

顾渚紫笋进贡苛民最烈者是“急程茶”。“急程茶”派啥用场?一说祭祀用,一说朝廷要办“清明茶宴”。

“清明宴”的最早记载见于唐代诗人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在他之后,杜牧的《茶山诗》、张文规的《明州贡焙新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都有所反映。李郢是大中十年(856)进士,比陆羽晚出数十年,陆羽顾渚修贡是否也为“急程茶”而苛民呢?据有关史料推测,陆羽在顾渚修贡时期,朝廷便已有了“清明茶宴”的例规。袁高是陆羽同时代人,曾任过湖州刺史,所作《茶山诗》表现了当时朝廷催采、催焙、催运、催贡“急程茶”的情形。《唐食货志》记载:“李隆基天宝中(742—755),南岳贡茶,官府星火催春焙,山农苦之。”说明至晚在天宝年间便已有了“清明茶宴”的例规和贡“急程茶”的制度。

为了朝廷按时举办清明茶宴,湖、常二州要赶在清明节前递送急程茶进京。此去长安4000里,快马加鞭日夜不停地驿递也得八九天。那采茶、制茶至少要提前半个月到20天,不然就会误了清明茶宴。因民焙不仅不赶趟,质量也难保证,于是便有了州府办贡茶院的计划。史载:“唐代宗以其岁造数亩,遂命长兴均贡,自大历五年始分山析造。”所以,继常州设贡茶院后,朝廷在湖州亦设贡茶院,金沙泉并定为贡水。据寇丹《顾渚茶事别记》云:当时“随茶贡金沙泉水二瓶,瓶以银制,连锁钥共重五十六两。”

陆羽是湖州贡茶文化的发轫者之一,也是湖州贡茶之制的开创者。陆羽以顾渚山茶区为基地精研茶的制作工艺和烹饮艺术

顾渚茶烟燃起后,陆羽走出书斋,进入更高层面,高屋建瓴地关注大唐茶业,并将构想变成现实,推动大唐茶业的发展。他的研究已与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建中二年(781),与陆羽有过交往的京畿观察使袁高在贬官韶州后不久,恢复级别,迁官湖州,出任湖州刺史。负责修贡的袁高等人本不是鱼肉百姓的昏官,为民父母,当为亿万苍生排忧解难。他作了《茶山诗》,随茶上贡,诗云:

禹贡通远俗,所图在安人。

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

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

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www.xing528.com)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

心争造化功,走挺麋鹿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

众工何枯栌,俯视弥伤神。

皇帝尚巡狩,东郊路多堙。

周回绕天涯,所献愈艰勤。

况减兵革困,重兹困疲民。

未知贡御余,谁合分此珍!

顾省忝邦守,又惭复因循。

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全唐诗》卷三百一十四

全诗40句,五律体,细致地表现了贡茶采焙之艰辛:湖、常二州的百姓全家出动、全郡出动皆为皇上采急程茶。他们披荆斩棘,履险蹈危。春寒料峭,冻皴了双手,但终日劳作所获尚”不盈掬”,而朝廷文牒接连而至,使者继踵而来,催采、催焙、催贡,而阴坡茶连芽也没冒出来,草木不为春可奈何!还有一些奸佞小人趁机渔利,百姓的苦愁、百姓的冤屈何处申诉!

袁高的《茶山诗》如狂涛惊雷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贞元七年(791),湖州刺史于与常州刺史联名上奏朝廷,朝廷允许“急程茶”递京的时间可缓至清明后十天,稍苏民困。

湖、常二州出产的紫笋茶是朝廷每年例行的清明宴的专用茶,贡茶数量至建中二年(781)增至900斤。贞元十七年(801),“每岁进奉顾渚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至会昌年间上贡湖州紫笋茶高达18400斤(折合现制10981公斤)。苛民之苦愈演愈烈。

实事求是地讲,湖州燃起的“顾渚茶烟”既是苛民的“烽火狼烟”,但也是发展茶叶经济和科技的“星星之火”。苛民罪在封建朝廷,与陆羽无关。贡茶制度总体上讲是利大于弊,陆羽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