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乡族的守墓仪式与祈祷传统

东乡族的守墓仪式与祈祷传统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乡族一般称呼墓地为“麦匝”。念毕,大家一起做“杜哇”,为亡人祈祷。阿訇也给做了“讨白”。[11]念完之后,众人再捧手做“杜哇”,祈求真主宽恕亡人,最后齐念“阿米乃”,仪式结束。[12]马永祥认为,上坟时不念《古兰经》就起不到向真主祈求宽恕亡人的效果,就像他所做的“河里的人”和“岸上的人”之间关系的比喻一样,只有“岸上的人”伸出双手才能搭救“河里的人”(亡人)。

东乡族的守墓仪式与祈祷传统

东乡族一般称呼墓地为“麦匝”。[7]东乡族的墓穴一律南北朝向,先挖一个长方形直坑,深约3米左右,然后在坑底侧旁凿一个偏洞,长约2米,宽约1米左右,足够一人仰卧。安藏时将亡人缓缓放在偏洞中,让他头向北,脚向南,面朝西方。因为墓内严禁使用经火烧之物,如砖、陶、石灰等,所以最后用土坯将偏洞口封堵起来,之后开始往直坑中填土。这时,阿訇开始诵念《古兰经》的有关章节,所有送葬的人跪坐聆听。念毕,大家一起做“杜哇”,为亡人祈祷。直坑填平后,地面上的封土呈马脊形,略高于地面,没有任何装饰,坟前不挂遗像,不放花圈,不烧冥钱,不奏哀乐,要符合伊斯兰教简葬、薄葬的习惯。至此,众人慢慢离去,葬礼结束。

东乡族一般在亡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四十天、一百天和周年时,要请阿訇来家里念“亥听”,[8]以示悼念亡人,为亡人救赎。此外,亡人生前穿过的衣服,一般要施散给贫困者,不能留存在家里。

马永祥给我们讲述了他母亲去世以后办葬礼的情况:

(2012年)刚开春,(大概在)二三月份,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底格勒(礼拜时间,大约为下午四点)时间(我母亲)无常了,(那天)雪下得很厚。我的母亲在柳树(村)无常了,在她的尕儿子家里无常了。(她)无常以后,我当时台(出)了15 000元的抬埋(丧葬费)。我的两个弟弟没有出抬埋。我的母亲(因为)生病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我出了费用,老三(小儿子)护理。后面是(她的)病加重了,(就回)家里去了。(她在)家里待了一个星期吧,就无常了。(她无常前)阿訇也给做了“讨白”。第二天主麻(星期五聚礼日)的时候送(安葬)了。(我们当时)给所有走动的亲戚都报了(丧),(还有东塬)村子里的(人)都报了丧。(当时是)在东乡县城的西大寺站的“者那则”(举行的殡礼),咱们东塬(乡)的(所有清真寺)全部去了,柳树乡的他们也去了,(有)二三十个小“者麻提”(参加),[9]总共二三千人(参加了葬礼),之后埋到了柳树(村)。(以后)每到重大节日,(我都要)带着子女去(给母亲上坟)。[10]

东乡族在民族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等节日后,都要去亲人的坟前举行上坟仪式,以纪念亡人、寄托哀思以及参悟自省。东乡族认为妇女不宜上坟,主要是他们认为妇女感情相对脆弱,容易忧伤,如控制不住在坟前大声哭泣,不符合伊斯兰教上坟时庄重严肃的要求,这并不是歧视妇女。所以参加上坟仪式的只有家中的男性,而且必须要提前洗好“大净”和“小净”,保持虔诚敬意之心,同时一般会请阿訇在坟前诵念《古兰经》,以祈求真主对亡人以及自己的宽恕。如果家中有成员会诵念《古兰经》,那也可以不用请阿訇来念,由自家人在坟前念经祈祷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更好、更为当然的事情。

2014年7月30日清晨7时,我们跟随马永祥一家(均为男性,有马永祥及其次子马志强、三子马志学、四子马志林、长孙马渊博)先后去了他父亲和母亲的坟前并观察了他们上坟时遵循的规范。马永祥父母的坟墓都在清真寺附近的荒地里,坟地四周没有围墙,地面上的封土堆很小,没有任何标示。在每次进入坟地前,都由马永祥带头,众人一起捧起双手,做一个“杜哇”,其主要包含意思为:“坟墓里的居民啊!祝你们平安,愿真主饶恕我们和你们,你们先我们而去,托靠主,我们就随你们而来,我们祈求真主饶恕我们和你们。”

随后,众人面向坟墓跪坐成一排,距离坟墓约三四米。马永祥的长孙马渊博(马渊博现在临夏县马连滩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已经一年多,是个“满拉”,可以诵念《古兰经》)一人跪在坟头前,翻开《古兰经》,开始诵念其中的章节。[11]念完之后,众人再捧手做“杜哇”,祈求真主宽恕亡人,最后齐念“阿米乃”,仪式结束。整个上坟仪式总共耗时约十来分钟,过程肃穆宁静,符合伊斯兰教的要求。

马永祥和儿孙们一起上坟(2014年7月30日摄)

谈起东乡族的上坟规范,马永祥认为近些年来还是有些变化的,他说:

现在(有些地方上坟规范的变化)是在坟上不念《古兰经》。阿訇离开(距离坟墓)30米,(众人)坐了个圆圈,(阿訇就)开始演讲么,之后(主人家给)一(每)个人散了5元,没念《古兰经》就离开了。咱们过去的(一个)古老的说法是,亡人就好像是在河里躺着的人一样,咱们在干滩里(河岸上),他(河里的人)说,你把我救一下,你把我救一下。亡人就(像)这样(处境)的人。[12]

马永祥认为,上坟时不念《古兰经》就起不到向真主祈求宽恕亡人的效果,就像他所做的“河里的人”和“岸上的人”之间关系的比喻一样,只有“岸上的人”(活着的人)伸出双手(念《古兰经》)才能搭救“河里的人”(亡人)。当然,这只是他根据自己信仰教派的上坟规范得出的结论,其他教派上坟时遵守的规范自有其宗教意义上的解释,我们认为这些都属于宗教行为规范中的枝节问题。

【注释】

[1]克凡为阿拉伯语音译,指伊斯兰教土葬裹包亡人的白色棉布尸衣,意即“裹尸布”。(www.xing528.com)

[2]讨白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悔过”,“忏悔”等。意在防止生前偶然疏失、尚未来得及悔改的罪过。

[3]“者那则”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殡礼。

[4]这张照片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a1cd001000d6e.html,访问日期:2014年9月6日。

[5]塔布为阿拉伯语音译,指穆斯林装殓抬送亡人的匣子,过去主要为木质,无盖,周身刻有经文,现在多用合金材料做成担架形状,长约2.5米,宽约0.8米,平时存放在清真寺里,送至墓地抬出遗体后,匣子仍送回存寺内。

[6]这张照片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a130901000986.html,访问日期:2014年9月6日。

[7]“麦匝”为阿拉伯语音译,指墓地。

[8]“亥听”为阿拉伯语音译,指《古兰经》的选集名。我国穆斯林民族婚丧嫁娶的仪式中,阿訇所念的主要是选集中的章节。

[9]“者麻提”为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集体、群落”。我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常将“者麻提”一词引申为“坊”、“区”。

[10]马永祥访谈录,2014年7月27日。

[11]一般要念包括“开端章”、“雅辛章”等多个章节,内容较多。

[12]马永祥访谈录,2014年7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