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届大会的筹备和召开:优化方案

第四届大会的筹备和召开: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2014年春季,我向陈东同志汇报澳门艺术馆的情况,决定第四届会议仍回上海召开。于是,第四届大会最终落户到了上海。2014年11月1日—4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并顺利落幕。2014年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吴志明、徐麟等上海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市政协主席吴志明致开幕词。

第四届大会的筹备和召开:优化方案

台北大会成功以后,我们想把大会移到港澳召开。但澳门方面在会议的经费上迟迟不予决定,终于错失时机。

记得2014年春季,我向陈东同志汇报澳门艺术馆的情况,决定第四届会议仍回上海召开。当时分析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是,上海新建了刘益谦龙美术馆、陈永泰震旦博物馆、余德耀美术馆和韩天衡艺术馆。我们设想把会议与参观四个博物馆连接起来,这四个馆都是私家收藏,与大会主题相吻合,外埠客人到上海就不虚此行了。于是,第四届大会最终落户到了上海。

2014年11月1日—4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并顺利落幕。大会以“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为主题,强调增强收藏家的担当意识和文化素养,回归收藏本源,坚守人文传统,以特有的热诚和道义共同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收藏家、艺术家以及业界人士、新闻记者750余人齐聚上海,可谓文化收藏界的一次世纪盛会。有70余家海内外媒体对大会进行了充分积极的报道,包括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第一财经、宁夏卫视、浦江之声、上海外语频道、海峡之声广播电视台、海峡卫视、凤凰卫视、广州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上海分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商报》《青年报》《深圳商报》《香港商报》《大公报》《典藏》《艺术新闻》;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雅昌艺术网、东方网、99艺术网、新浪收藏网、酷6网、网易搜狐、凤凰网等。

2014年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

吴志明、徐麟等上海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市政协主席吴志明致开幕词。

主题演讲的嘉宾有葛剑雄、庄绍绥、蔡一鸣、翁真如、韩天衡、徐其明、曹兴诚、祝君波等先生。

参与“博物馆专场”的嘉宾有许杰和何国庆先生、毕宗陶、朱新天、郑舒兰、王薇等女士。

参与“收藏人物专场”的嘉宾有陈浩星、茅子良及李维琨先生。

参与“艺术收藏与鉴定”专题论坛的嘉宾有傅申、翟健民、马成名、叶承耀和李大鸣等先生。

参与“当代艺术收藏与市场”专题论坛的嘉宾有余德耀、施俊兆、方力钧、乔志兵、黄文叡、王南溟等先生和顾维洁女士。

参与“地域收藏文化”专题论坛的嘉宾有赵榆、张子宁、许礼平、萧春源、王琪森、陈金川等先生和陈筱君女士。

“大会主题”论坛分成三节,主题阐释由演讲嘉宾发表了自己对于收藏的经验和看法。“博物馆”专场由六位嘉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收藏体会,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等海内外各地博物馆在建设、运营、收藏、研究、保护、传播等方面的有益见解,带给大家诸多启发。“收藏人物”部分由三位嘉宾分别就吴湖帆、张珩以及近现代以来中华收藏家们的收藏内容、方式、理念、成就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说明。(www.xing528.com)

2014年大会文献出版了《大会论文集》《收藏人物录》《中华收藏家名录》(近现代篇)和《大会演讲录》约140万字。尤其是加强了对文人收藏历史的梳理和收藏名家的研究,全新推出的记叙性文献《中华收藏家名录(近现代篇)》,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这次我们收集了近现代收藏家名录500多人,写出了300多人的传记,为业界提供了一份珍贵文献。这项工作后来继续由韦蔚女士进行下去,又写出了古代部分300多人的名录,功不可没。

近年来,上海的私人博物馆和美术馆事业蓬勃发展,并具由旧历史建筑改造利用的特色。组委会安排与会嘉宾参观了余德耀美术馆、龙美术馆、震旦博物馆、韩天衡美术馆,欣赏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大家对上海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对观摩如此多的高端藏品表示赞许。尤其对龙美术馆正在为纪念吴湖帆诞生120周年而举办的藏品展留下深刻印象。参观龙美术馆,是对刘益谦夫妇的肯定,也让海外人士了解了上海私立美术馆的建设进度。龙美术馆安排的全体会议代表的晚宴,气氛也很热烈。

2014年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大会文献《中华收藏家名录》

这届大会提出的“责任素养和担当意识”,是对华人收藏家收藏实践的郑重承诺。《大会宣言》提出收藏家应该共同担当中华文物历史性传承的责任。收藏不仅是个人的修为和践行,也不只是你拥有还是我拥有的问题,为此,收藏家应以特有的热诚和道义担当使命,完善自我,引领收藏事业健康发展。宣言也在全体大会上获得了通过。

这届会议虽然前期的准备不顺利,没有达到在港澳开会的预期,但是转弯也算及时和顺利,与会者对会议十分满意,会议成果也很丰富。葛剑雄、庄绍绥、韩天衡和朱新天诸位的演讲都很特别。葛先生提出收藏要有世界眼光,要收外国的文物,很有见地。韩天衡先生回顾自己年轻时收藏的艰辛历程,发言很生动。朱新天夫妇在法国办了一个东方博物馆,展览中国和印度的文物备尝艰辛,还遭到打劫,差点丧命,她的演讲很感人。

2014年11月,在第四届收藏家大会闭幕后不久,我递交了辞职报告,辞去组委会执行副主任一职。八年四届会议,创出了一个品牌,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深有感情,但深知感情不能代替一切。收藏界人士是一批松散的高档次人群,要把大家组织起来绝非易事。而往后组织此类会议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现在是到了我说再见的时候了。

辞职报告上交后,没有任何领导找我谈话以及给我电话。此后,陈志强秘书长另组团队于2016年秋季召开了第五届大会,地点是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他邀请我作为嘉宾去演讲,我讲的题目是《历史文献收藏的人文价值》,得到与会者热烈鼓掌肯定。这次会议规模小了很多,大牌收藏家也未参会。后来听说组委会领导在临近开会时压缩了会期和规模。再后来,听说文联决定不再开收藏家大会了。想想可惜,就去问我熟识的文联党组书记尤存同志,有没有可能交给我自己筹资开会。他说文联不开,也不会决定把会议名称交给谁。

2014年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时,收藏家们在嘉定保利大剧院观赏文艺表演

近年来,在海内外碰到很多藏界朋友,他们都会问到收藏家大会什么时候开的问题,我知道他们还有期待!2018年11月19日,我在上海碰到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席罗伯健同志,他曾参加我们大会,知道大会不再召开也甚感可惜。这是一个大家真正需要又有品牌基础的会议组织,是在上海创办的世界收藏家共同的交流平台,但也应了《红楼梦》里“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作为我们个人只能是去完成阶段性成果,而且在我们的体制下,要像国际上的很多会议组织坚持几十年、上百年,实际上也做不到。因为更多的后人要创自己的品牌,不愿意在传承基础上创新。

如果把第五届算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存在了10年。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一个跨地区的会议组织,有相对稳定的参会人员。它第一次把分散的收藏家团结起来,相互结识,互相交流,把高端收藏引向正确的方向,给业界以鼓舞和引导。它举办的高质量论坛、出版物以及活动已载入史册,为华人盛世收藏以及文化复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个亲历者,我对每一位同事和合作者深怀敬意,感激不尽。

(本文作者:祝君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