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届大会筹备与召开:优化方案

第二届大会筹备与召开: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11月5日—6日,第二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行。第二届大会的组织架构有了一点变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退出主办,原来的上海文管会等四家机构成为主办机构。龚学平、龚心瀚等老领导与会,为展览开幕剪彩。2010年收藏家大会举办的京沪收藏家藏品邀请展第二届大会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展开,不是白手起家了,但难点在于要有超越。第二届大会的大会论坛和专业论坛品质特别高。

第二届大会筹备与召开:优化方案

2010年11月5日—6日,第二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行。大会以“收藏——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为主题,旨在展现华人收藏家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所做的贡献和注重与时俱进,推动华人收藏事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届大会的组织架构有了一点变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退出主办,原来的上海文管会等四家机构成为主办机构。文联委派陈志强同志担任秘书长,我担任执行副主任。大会吸引了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业界人士和收藏爱好者参加,大会盛况和精彩纷呈的内容引起了包括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两百多家媒体的关注和一致好评。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2010年度十大艺术事件”,雅昌艺术网“2010艺术给力上海”年度事件以及“AAC艺术中国2010年度十大艺术事件”。上海市委宣传部将其评为2010年上海市重大文化活动之一。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祝君波先生荣获台湾《艺术新闻》杂志评选的“2010十大风云人物”。

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的冯国勤同志参加大会并致开幕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同志参加了会前一天的欢迎晚宴,招待了主要嘉宾约50人,并发表欢迎致辞。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收藏事业起了功不可没的历史作用,应该给予肯定和总结。同时,时代的巨大变迁也使收藏面临着新变化和新情况,还需加以关注和探讨。因此,这届大会旨在体现过去与未来收藏活动的相互关系,总结历史上收藏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现在收藏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就此提出新思想和新对策。主题演讲嘉宾有曹兴诚、陈东升、何家良、张五常、丁绍光、陈燮君、张宗宪、章利国、唐·帕特里夏、马自树、王少方、对中如云和阎振堂先生(女士)。

参与“收藏与鉴定”专题论坛的嘉宾有萧平、孙梅芳、杨凯琳、罗青、徐建融、吴继远、赵月汀、李超、任道斌、潘深亮和黄金源先生(女士)。

参与“收藏与市场”专题论坛的嘉宾有龚继遂、张立行、赵榆、李鸣、马天、徐政夫、赵力、马健、徐文强、顾之骅、萧晖荣和陈念先生(女士)。

参与“收藏大家谈”的嘉宾有翁真如、罗启研、朱奎、黄博钧、陈鹏举、张夏帏、王时驷、赵爱国、杨新发、刘波、肖大力、杨永年和陈明成先生(女士)。

参与“古代书画鉴定”的嘉宾有傅申、马成名和劳继雄先生。

收藏家对话的嘉宾有杨伯达、陆芳耕、李大鸣、王薇、葛师科、张临生、黄蕙英等先生(女士)。

2010年,大会编撰出版了《大会论文集》《大会采访录》《中国收藏学初探》《京沪收藏家藏品邀请展图目》和《大会演讲录》。主办方还邀请了京沪两地27位收藏家的411件珍稀藏品参加展出,展品包括书画、瓷器、犀角雕、印章、文玩铜镜家具等十余种品类,此类齐集众多高端私家收藏的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龚学平、龚心瀚等老领导与会,为展览开幕剪彩。会后,与会者参观了浙江省博物馆,欣赏了古琴演奏和越剧表演,宾主欢聚一堂,气氛融洽热烈。

2010年收藏家大会举办的京沪收藏家藏品邀请展(www.xing528.com)

第二届大会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展开,不是白手起家了,但难点在于要有超越。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收藏展、筹款和论坛上。

我们设计了“京沪收藏家藏品邀请展”。首先是选好人,根据我们的经验,选了27人。但如何选好藏品,减少争议,实际上难度很大。这也是私人展一贯的难题。国有博物馆有固定的藏品,鉴定、研究都方便,而我们27位私人藏家的东西无法集中预检。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有难度的都拍照背对背请人评议。于是,由丁国兴先生把展品逐一拍照、编目送给专家鉴定。以书画为例,当时请了钟银兰、萧平、张荣德、徐伟达等先生共同把关,有不同意见的就考虑不展,有争议的只展不印图录。瓷器杂项也是如此。这样,411件展品选出来质量一流,反响很好。这也是上海地区举办的质量比较高的私家收藏。展览还碰到安全问题和保险问题。当时保费只有30万人民币,但要保的文物量大质高。我们还是说服藏家给予支持,降低底价。比如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当时估价1亿,我们说服物主降到5 000万,展览结束后这件书画藏品在西泠印社拍到了1.7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接受保险是在展览布展前的几天,差点办不成。另一个问题是安保。我们大会秘书处不是法人团体,自身没有固定的员工,但我们还是担起了责任。当时展览是在上海展览中心的西二馆底楼举办的。我们加装了探头,同时加强了夜间值班,由东方出版中心的应新华处长负责安保,他是责任心极强的人,做了周密的方案,认真移交清点文物,晚上派了四人通宵值班,还租了一条警犬巡逻,确保了五天布展和展览的成功。为了这个展览,沈毓琪大姐和胡韶光先生准备了一年。从鉴定、借展到布展、撤展,每个环节都做了方案,终于确保了展品安全。为了把北京十墨山房的展品运来上海,应新华、沈毓琪两位租了专车,接展品、还展品跑了两趟。虽然艰难,但这个展览为该届大会添了彩。

第二届大会的大会论坛和专业论坛品质特别高。第一天大会论坛请到了曹兴诚、陈东升和张五常、丁绍光4位重要嘉宾作主题演讲。我在台湾出差时,专门去曹府拜访,曹先生陪我参观他号称“小故宫”的家庭收藏。他的收藏以铜佛、青铜、瓷器和当代艺术为主,面比较广,但收藏以“美”为线索。经过沟通,曹先生对我们大会有所认识,答应来上海演讲,他是一位有思想的收藏家,演讲以《古代艺术品现代性》为题,有高度。张五常的演讲大受欢迎。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经济学家,不知他是位大收藏家,尤其在古代书画、林风眠及陈逸飞等作品的收藏方面很有成就。他演讲的题目是《收藏的信息费用和仓库理论》,内容很专业,他认为乾隆是个收藏的“大仓库”,与乾隆相关的收藏要超过梵高莫奈。他认为林风眠也是个“好仓库”,即值得投资的艺术门类。可惜他是用广东话演讲的,虽有其夫人同步翻译,但还有很多人反映听不懂。但是陈东升听得很认真,在发言中给予高度评价,说这是第一位大经济学家对收藏做了理论阐述。陈东升那时已是业界大咖,我也专程到北京去见他和王雁南两位,因为90年代我们分别创办拍卖事业,与他、秦公一起出席内贸部、文物局会议,结识较早。那时嘉德已在领跑中国拍卖业,他又创办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身价百亿。到大会来演讲也很成功,他主要讲经济与艺术品市场同步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因为他是能做能说的人,在国务院搞过研究,所以讲得不错。此外丁绍光、张宗宪、王少方、章利国等先生的演讲也都很精彩。当时我们委托中国美院的章利国先生撰著了《中国收藏学初探》,章教授在会上做了一个解读性演讲。第一天大会结束时,通过了《大会宣言》,这是这届大会的首创,后来成为一个惯例。《大会宣言》委托陈鹏举先生起草,专家讨论修改,听取意见。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

张五常先生在2010年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作主题演讲

曹兴诚先生在2010年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作主题演讲

丁绍光先生在2010年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作主题演讲

这次大会主会场在锦沧文华大酒店,展览和分论坛设在展览中心。次日上午的专业分论坛同步开了4场。分别有40人分成四组演讲。但我们也担心大会论坛以后,分论坛听众不足。结果我会前到各组看一下,大多听众爆满。我在书画鉴定专场听讲,这一场安排在友谊厅底层会场,由张子宁先生主持,安排了三位重量级的演讲嘉宾,台北傅申先生、美国的马成名先生和劳继雄先生。他们的题目很吸引人。我1988年即认识傅申先生,当我约他演讲时,他说只给我45分钟时间是不够的,起码要有2小时演讲黄庭坚《砥柱铭卷》的辨真问题。于是,我们讨论给他1.5个小时。傅申的演讲很精彩,他早先怀疑《砥柱铭》为赝品,后来又肯定它为真品,致使保利将之拍到4亿多人民币。一时媒体界议论纷纷。那天,傅申先生用大量的事实以及PPT证明此件为真品,听者全神贯注,会场静极了。随后马成名先生讲了另一个热点,从曾巩《局事帖》的回流探索文物回流之路。当时《局事帖》刚刚拍出1.08亿的高价,而马先生就是1996年在纽约佳士得经手此件拍卖50万美元的。他的演讲也吸引人。而劳继雄先生讲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八年巡回鉴定经历,总结了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老先生的鉴定思想,也很成功。后来其他各组向我报告,演讲质量高,听众互动好,效果意想不到的好。

2010年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专家对话会。左起:主持人王明清女士、王薇女士、李大鸣先生、杨伯达先生、陆芳耕先生

下午,我陪大家去浙江博物馆参观,因该馆古琴收藏馆展有古琴五十多把,我们在浙博演讲厅组织了一场表演,包括古琴演奏和越剧清唱,来宾感到赏心悦目。晚上,西泠拍卖行陆总安排了晚宴招待,还有民乐演出,气氛十分融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