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族族祠:一个名族的标志

族族祠:一个名族的标志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族成员增加到需要有较大的空间祭祀祖先和议事,又有经济实力和热心人,就会建造宗祠。宏伟壮观的祠堂建成,是村落的地标,是望族的标志。关于徽州名族的建设宗祠,需要特别明确的是其数量之多,在全国府县中处于领先地位。常建华的研究指出:“徽州宗祠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位居首位。”天启六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汪辉在《休宁名族志叙》所述与吴子玉大意相同。

族族祠:一个名族的标志

家族成员增加到需要有较大的空间祭祀祖先和议事,又有经济实力和热心人,就会建造宗祠。名族建设祠堂,往往不是一间,而是多所,形成总祠(统宗祠)和分祠(支祠)。前引《橙阳散志》云徽州人,“宗有谱,族有祠”。侨居扬州的歙县环山人方士庹,时返故里,作《新安竹枝词》,谓“归来不用买山钱,村有官厅户有田”。官厅,就是祠堂。[8]可知村村有宗祠。这类关于祠堂的记载,查阅徽州地方志屡见不鲜,康熙《徽州府志》卷2《风俗》,引嘉靖《徽州府志》:“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其间,小民亦安土怀生。”[9]万历《祁门县志》卷4《风俗》:“宗谊甚笃,家有祠,岁时俎豆,燕好不废。”[10]嘉庆《黟县志》卷3《风俗》:“徽州聚族,最重宗法。”[11]常建华依据嘉靖《徽州府志》卷21《宫室》的资料,列表统计出歙县有各姓祠堂61所,休宁36所,婺源49所,祁门29所,黟县11所,绩溪18所,总计213所。[12]笔者据常氏表计算,其中程氏在各县建立的宗祠21所,占总数的10%。《新安名族志》记载修祠事例甚多,以歙县程氏而言,荪田程胜于洪武(1368—1398)间为万石长,其四世孙程萱,倡建宗祠。[13]祁门程村程邦祥、邦文等人修复失火的宗祠,题匾曰“复初”,以识不忘,割田入祠奉祀。[14]

他姓亦然,早在宋代,歙县中村洪度“构家庙以报本,而宗族俱孝”[15]。歙县王干洪彦仁等“重建宗祠,并整王干社宇”[16]。丰溪汪道震同侄兰、湖等建祠祀始祖。[17]寒山方瑗“建宗社祠宇”[18]。罗田方元俊等倡建宗祠。[19]官塘叶彦忠、彦宽堂兄弟率子侄创立宗祠。[20]峻街,江彦杰立孝思祠以祀先人,造祭器,正宗社。[21]徐村,徐偁助资建海芝公祠。[22]岩镇,潘黄立小宗祠。[23]他如曾任县令的黟县石山黄崇,“率族众建立宗祠于东岳山麓”。[24]黟县古筑,孙万倡意族众建造宗祠。[25]休宁约山黄锦、镇兄弟率诸子创建宗祠。[26]南街叶亨以族大派迁,恐其久而分离,建宗祠,春秋祠祀萃聚。[27]万安街,王氏合族建藤溪宗祠。[28]元代,婺源桃溪潘淇,建家庙,四时祭祀。[29]梅溪吴思宪,建祠立祭于董村,又置祭田于铜埠故里。弘治间,吴昶等人在董村旧址重建祠堂。[30]明代吴孟子孙,“肇立宗祠,以妥先公,以昭后裔。”[31]明代后期,旃坑江烜率族众建中平江氏统祠。[32]庆源詹仁,建宗祠,置祭田。[33]桃溪,潘珍建宗祠,复祖坟。[34]祁门浯嘉潭江绍,倡立中平总祠。[35]北塔,南京户科给事中蒋贯率族人建祠。[36]绩溪仙石周氏从宋代迁此,因人力、财力的不足,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始建成宗祠,置放祖先牌位,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光绪二十年(1894)竭蹶经营,复建成功,“遂奉栗主以妥先灵”[37]

祠堂为一组建筑群,修建自然不是容易的事,如绩溪城西周氏宗祠肇建于嘉靖年间,到乾隆初年已经二百年,老旧难于维修,势必重建,但是筹集经费有困难,而寻觅理想的经理人更不易。众宗人议论多年,乃商议出公举人才的办法,不论行辈、年齿,以能力为准,推出若干人分工办事,他人不得干扰。于是举出四十人,分别担任总理、协理、参理、分任。集资的方法有四项:族户按人口出钱;依据税粮多少交钱;富裕者自愿捐输,以给其先人立牌位作回报;如果这三项来源不够用,就动用宗族公产地租。按照筹划,历时八年,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将祠堂修成,建筑有享堂、寝堂、厨房,还有文昌阁、文会所、能干祠、土地庙,祠基较旧址扩充四之三,用银多达16800余两。祠堂修成二十多年后,当年的主事人大多故世,该族想到后续事务,公举接理祠务十人,以便宗族正常地持续开展活动。[38]休宁金氏,在乾隆以前,宗祠多年没有大修,六十三世金有琤倡议修缮,与公助、受威诸人估计需要费用八百两银子,祠堂公产可以提供一半费用,另一半收取族内部分成员组建的祭祀社神“会”之公积金。经费有了着落,众人深知督办工程的人员非常重要,“非公干勤强兼者,不足以胜任。”众人推举金有琤为首的十二人,他们不推辞,尽心尽责,历时三年修葺成功。[39](www.xing528.com)

绩溪城西周氏、仙石周氏、休宁金氏重建或修缮宗祠,反映出对祖先祭祀的诚挚情怀,更是对名族地位的维护,希望世代保持。宏伟壮观的祠堂建成,是村落的地标,是望族的标志。

关于徽州名族的建设宗祠,需要特别明确的是其数量之多,在全国府县中处于领先地位。常建华的研究指出:“徽州宗祠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位居首位。”他引述嘉靖时休宁人吴子玉《沙溪凌氏祠堂记》的载笔:“环海之广,大江之南宗祠无虑以亿计算,徽最盛;郡县道宗祠无虑千数,歙最盛。”之所以祠堂最多,因徽州“多旧族大姓”[40]天启六年(1626)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汪辉在《休宁名族志叙》所述与吴子玉大意相同。汪辉说:休宁“名族累累”,而其他州郡,“不过亦一二大姓特闻”,“邑里聚落,星罗棋置,其较大也,以故姓氏彪炳著闻,俱信而有征”[41]。所谓他处州郡少传世之大族,江南不过一二而已,不完全符合事实,但徽州大姓多确实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