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仫佬族文献简介-中国仫佬族

贵州仫佬族文献简介-中国仫佬族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贵州仫佬族文献贵州仫佬族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地区的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瓮安、平塘等县,约有3万人。当代贵州仫佬族民族文献,收入《贵州民族识别资料集》第5集,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这是最早对贵州木佬人族别问题的调查成果。《贵州仫佬族》。从此以后,贵州木佬人纳入了仫佬族群体之中。

贵州仫佬族文献简介-中国仫佬族

第五节 贵州仫佬族文献

贵州仫佬族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地区的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瓮安、平塘等县,约有3万人。贵州仫佬族以前叫“木佬”,1993年以后称为仫佬族。自称“嘎窝”“勒窝”,当地苗族称之“喀别”。贵州仫佬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就有“木夷”“木耳”的记载。元代称为“木佬”“木榣”“木娄苗”“狫”等。明清以来,史书不绝,相继以“木僚”“沐僚”“狇狫”“木老”“木佬”“狇獠”“狇老”“木娄”“木狫”“狫人”“狇家苗”等称谓出现在史册中。贵州仫佬族的古籍文献记载较多,但不集中,比较零散,有晋、元、明、清等朝代和民国时期的文献。当代贵州仫佬族文献不多,但比较集中,主要是1980年以来的调查和研究成果,有《木佬人族别问题调查报告》《贵州仫佬族》《贵州仫佬族历史文化》和《木佬语研究》等文献著作。

晋代文献。郦道元水经注》载:“木弭夷,莫靡屈头…”后晋华阳国志·中南志》载:“……木耳、铁环、裹结。”但是“木弭夷”“木耳”是否为贵州仫佬族,有待进一步考证。

元代文献。元代《经世大典·招捕总录》记载:“元贞二年(1297年)二月,宋氏夏令平浪巡检阳龙与大洞李巴林、竹笏等卒率木佬六十余人劫平珠洞。”《招捕总录·宋隆济》载:“大德六年正月,官军以隆济九次攻围贵州,粮尽退还,贼邀于花猫、牛场二箐,及长脚木佬截万溪山沙木南箐、铁门关、沙树猫北箐,杀伤甚众,掠去行装文卷。”这是对贵州木佬的最早记述,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大元一统志·思州军民安抚司》载:“蛮有佯偟、仡佬、木摇数种。疾病则信巫屏医,专事祭鬼。客至则击鼓以迎。”《元史·地理志·顺元等路军民抚司》载:“大德七年…招谕木娄苗、狫,生擒隆济以献。”

明代文献。明代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载:“木僚,男女皆科头跣足,以花布为衣,食则以盆盛饭,男女团坐,匙举而食。”又载:“都匀诸夷,据险不庭,俗甚恶陋。曰黑苗、曰仲家、曰木僚、曰仡獠者,性皆凶犷,累为边患,弘治癸丑王师讨平,设为郡县。”《贵州图经新志·都匀府》载:“乐平长官司在府城西北二百里,元为木佬寨。”明万历庚子嘉平(1600年),李化龙《平播全书》载:“谕十三性苗夷、纯纯、木佬……原是贵州铜仁、镇远等处良民。”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载:“狇狫性恶,科头跣足,颇通汉语,衣槠皮,制同汉人。妇人服短衣。婚礼以牛为聘礼。与人交易,刻木为契。”田汝成《行边纪闻·蛮夷》载:“狇狫,其俗与犵佬略同。掘地为炉,厝火环卧,不施被席,以牛衣藉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司境多狇狫属夷,依山为险。”

清代文献。清康熙《定番州志》载:“定番州境苗有四种,一白苗,一青苗,一花苗,一木老。”乾隆《贵州志稿》卷三载:“木佬,性狡悍,善制刀,尚鬼,知长幼之节。”乾隆《贵州通志》卷七载:“木老所在,贵定、黔西者,娶妇异寝,生育后同室,祀鬼用五彩旗,遇节则歌舞为欢,亦有长幼之序。在都匀、清平者,衣服类汉人,同姓不婚,异姓不共食犬,父母死有丧服而无哀铚,长子居家四十日而不洗濯,步不踰户,期满延巫祝荐,名曰放归,乃出门;长子贫不能守,必长孙或次子代之,其子弟亦延师教训,多有入泮者。”爱必达《黔南识略》载:“木老有金、黎、王等姓,衣服与汉人略同,知同姓不婚。”清末陆次云《峒溪纤志》载:“狇老,叛服不常,西苗同俗,死则俯尸侧葬,云为死者避压也。”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九:“(狇狫)狡悍,善陶冶。孟冬祀鬼,以草为龙……至郊祭之,亦有读书入府具学者。”《百苗图》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示了清代贵州木佬人的自然风光、居住环境、姓氏、婚丧、族际关系和手工传统等社会习俗。(www.xing528.com)

民国文献。《贵州通志》载:“都匀境内,木老有文姓十户,居木老坡,今散与土汉杂处,性质难辨。”《清平县造册》载:“狇狫近亦有红、白二色,县东老君寨、生棺木、洛棉等处有之。”黄尧承《贵州苗夷从考》:“狇家苗,狇狫则以种沐英后裔之庄田佃客得名者也。”任何澄著《贵州通志·前事志》载:“同治八年二月……刘鹤玲率总兵……沿途仡木悉降。”

《木佬人族别问题调查报告》。当代贵州仫佬族民族文献,收入《贵州民族识别资料集》第5集,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1980年10月,贵州省民委成立民族识别办公室,组建民族识别工作队,对贵州南部的木佬人居住地区进行了民族识别调查;1981年,又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考察仫佬族情况。同年9月在贵州凯里召开“木佬人族别讨论会”,经研究、修改,写成《木佬人族别问题调查报告》。内容分为贵州木佬人概况,木佬的历史、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和木佬应是单一民族等五个部分。这是最早对贵州木佬人族别问题的调查成果。

《贵州仫佬族》。当代贵州仫佬族的权威著作,罗世庆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内容分仫佬族史料、仫佬族文化、仫佬族语言、仫佬族人物、仫佬族民歌、文件和讲话、宣传报道等七部分。1992年6月,贵州省民委召开全省木佬人民族成分认定座谈会,经过认真、求实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贵州木佬人和广西仫佬族在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民族节日等方面大同小异,相同、相近之处很多,确属同一民族;把木佬人认定为仫佬族,将“木佬”的“木”字改为“仫”,符合木佬人的意思。从此以后,贵州木佬人纳入了仫佬族群体之中。

《贵州仫佬族历史文化》。是一部系统介绍贵州仫佬族历史文化的著作,陈正军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全书分为贵州仫佬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过程、族称族源、分布变迁、社会结构、语言、风俗习惯、民间文艺与文化传承等七章。

《木佬语研究》。是一部系统介绍贵州仫佬族语言的著作,为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之一,薄文泽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内容分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木佬语的分属分类等四部分。语音系统分音系及特点、音节构成、汉语借词语音及其对木佬语语音的影响等三节;词汇系统分木佬语词汇的总体状况、语素和词、词的构成和汉语借词及其在木佬语词汇系统中的作用等四节;语法系统分词和词类、实词、虚词、词的组合、句子和句子成分、句子的语气和汉语语法对木佬语的影响等七节。贵州仫佬族人口不多,现在普遍使用汉语,能讲木佬语的人极少,不足总人口的1%,且都为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词汇,由于长期不使用,已经记不清楚了,属于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故而《木佬语研究》对及时保护和抢救贵州的木佬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木佬语有以麻江县回龙乡龙里寨为代表的麻江方言和以凯里平良乡有耳寨为代表的凯里方言两种,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与广西罗城仫佬族语言有很大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