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仫佬族的当代文献

中国仫佬族的当代文献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仫佬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仫佬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贡献。当代仫佬族文献可分为民族问题五种系列丛书之仫佬族文献、仫佬族历史文化文献、仫佬族文学艺术文献、仫佬族教育卫生文献和贵州仫佬族文献五个部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对仫佬族进行的社会调查。

中国仫佬族的当代文献

第四节 当代仫佬族文献

当代仫佬族文献种类繁多、系统、全面,内容也最丰富,涉及仫佬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献总量大大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文献总和。这是仫佬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仫佬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贡献。当代仫佬族文献可分为民族问题五种系列丛书之仫佬族文献、仫佬族历史文化文献、仫佬族文学艺术文献、仫佬族教育卫生文献和贵州仫佬族文献五个部分。

一、民族问题五种系列丛书之仫佬族文献

文献成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1963年)。1953年9~12月,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干部、专家,就仫佬人的民族识别问题,在广西河池地区罗城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写成《罗城县仫佬人情况调查》。1958年后,国家民委组织专家学者在罗城县等地,对仫佬族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等,进行了更大范围的社会调查,到1963年印刷了《罗城县仫佬族民族来源》《罗城县四把乡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罗城县下里乡社会历史调查》《罗城县集环乡社会历史调查》四个报告,和《仫佬族语言》《仫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这两次调查为了解新中国成立前仫佬族的社会历史、经济结构、阶级构成、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田野资料。这一阶段调查深入、数据准确、价值颇大。

第二阶段(1979~1987年)。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民族问题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并增加《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办公室设在中央民族大学。到1987年,先后出版了《仫佬族简史》《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和《仫佬语简志》等仫佬族文献。另外同期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广西少数民族碑文契约资料集》和《明实录·广西史料摘录》等,也有对仫佬族的记载。

第三阶段(2005~2008年)。2005年后国家民委决定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补充、修订、再版,出版了《仫佬族简史》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以新视野新材料,展示了仫佬族的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特别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立后的二十多年来,仫佬族山乡的社会巨变,反映了仫佬族人民的最新面貌,展示了仫佬族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令人欢欣鼓舞。

《罗城县仫佬人情况调查》。仫佬族调查资料本,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1953年12月油印,147页。内容分人口分布与社会情况、历史来源、传说与神话、语言、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民族关系七个部分,首页附罗城县仫佬族人口分布图。这是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干部、专家,于1953年9~12月在罗城县的调查报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对仫佬族进行的社会调查。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材料翔实、内容丰富、叙述明了。

《罗城仫佬族民族来源》。仫佬族民族来源调查资料本,唐兆民等人1958年编写,油印,79页。内容分为石门、东门、集环、大福等乡的仫佬族吴姓、谢姓、莫姓、王姓、韦姓、张姓、潘姓、罗姓、银姓、梁姓祖先来源,四把乡仫佬族谢姓、吴姓祖先来源,下里乡谢姓、卢姓祖先来源,共三部分。依据仫佬族各大姓氏的墓碑、宗支簿、祠堂碑等文字记载和仫佬族老人口述,对罗城县仫佬族11个姓氏祖先来源进行了详细记述。

《罗城县四把乡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仫佬族调查资料本,莫俊卿、韦文宣等8人1958年撰写,97页,1965年6月印刷。内容分为地理与人口、经济、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文教卫生、宗教迷信、物质生活、风俗习惯、家庭房族与宗教等9个部分。

《罗城县下里乡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仫佬族调查资料本,韦文宣、唐兆民1958年编写,87页。内容分为下里乡基本情况、农业经济、工业与手工业商业副业、政治、社会组织、物质生活、风俗习惯等9个部分。

《罗城县集环乡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仫佬族调查资料本,由莫俊卿、王天奖、何谊等人于1958年编写完成,63页。内容分为地理与人口、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等3个部分。

《仫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李干芬、黄钰修改,1963年出版。内容分为概况,民族名称和源流,古代、近代社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仫佬族人民的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民族干部的成长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等9个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广西仫佬族进行田野调查的成果,有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仫佬语简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广西仫佬族语言的著作。王均、郑国乔编著,民族出版社1980年11月出版。1958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组成员王均、郑国乔,1959年王均、梁敏,先后两次深入仫佬族地区开展仫佬语调查,后王均写成《仫佬语简志》,送审修改后于1963年定稿。1979年由郑国乔核校补充后正式出版。内容分为概况、语音、词汇、语法等四章。

《仫佬族简史》。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的著作。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出版。依据1963年付印的《仫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修改补充而成,李干芬执笔修改,黄钰校订,蒙家麟审定。内容分为概况,民族名称和民族来源,仫佬族古代历史概述、近代历史概况,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社会面貌,民族语言,民族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及宗教活动等7章。以1949年为下限,另附有反映仫佬族风情习俗图片多幅和广西仫佬族分布图1幅。

《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依据1958年对广西罗城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经修改补充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写,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全书包括5个调查报告:《罗城县概况调查报告》,包括概况、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并附录罗城县物华乡上地栋屯仫佬族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与生活习俗;《罗城县仫佬族民族来源》以翔实的史料说明罗城各乡村各姓氏的来源;《罗城县四把乡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罗城县下里乡社会历史调查》《罗城县集环乡社会历史调查》3个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概况、经济、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文教卫生、宗教迷信、物质生活、风俗习惯、家庭房族与宗族等9个方面,对3个乡进行立体式的详细记录和分析归纳。该调查资料非常珍贵,对研究仫佬族有重要价值。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的重要著作。胡希琼统撰,罗日泽、覃克光、王海南、潘克蕃、银应皓、韦联保等编写。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内容分为山奇水秀的仫佬山乡、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悠久光辉的历史、为巩固人民政权而斗争、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的农业、从零起步的现代工业、日益发展的财贸事业、欣欣向荣的文教卫生事业、山乡历史的新篇章等9章。书前附罗城行政区域图及其他图片数幅。

《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编辑组编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全书由《环江县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环江毛南族情况调查》和《罗城县仫佬人情况调查》等3篇调查报告组成。

《仫佬族简史》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内容分为概况、民族名称和民族来源、仫佬族古代历史概述(含明清的政治经济和人民反抗斗争)、近代历史概况、新中国成立前仫佬族的社会面貌、新中国成立以来仫佬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仫佬族中的实践、民族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生活习俗及宗信仰活动等8章。书中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对仫佬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5月1日出版。内容分为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社会变革、民族区域自治、农业、工业、交通通信、财政金融、扶贫开发、旅游、地方特产、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14章。书中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内容。

民族问题五种系列丛书之仫佬族文献,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第一次对仫佬族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社会调研,也是第一次科学准确地使用“仫佬族”族称,去掉了历朝历代对仫佬族的歧视性称谓,对仫佬族人民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具有科学性和民族性;二是使用大量通过对仫佬族进行田野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原创性;三是涉及仫佬族的历史、语言、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关系等,全面系统、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囊括古今中外,可以说是仫佬族的百科全书,具有系统性;四是由政府部门主持,专家学者和地方干部合作编写,几经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成,具有权威性;五是文献资料来源于仫佬族社会实践,又直接服务于仫佬族的实际工作,具有适用性。

二、当代仫佬族的社会历史文献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名集》。系统介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名情况的资料集,属于地理学地名学文献。1985年10月第一次印刷,内部发行。内容包括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区图、城区图、各乡镇地名图;县、乡(镇)、自然村地名概况、历史沿革;县、乡(镇)主要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和主要人工建筑;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及纪念地、名胜古迹和照片;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及对照表。该书为仫佬族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使用标准化地名提供了依据,对于继承自治县地名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

《仫佬山乡沐朝阳》。潘克蕃撰,刊载于《广西解放纪实》。文中记叙1949年10月中旬,柳北人民解放总队集中兵力进攻由国民党罗城县政府县长梁庆春等500余人据守的龙岸圩之史实;记叙1949年11月23日,南下大军天津二支队由柳北游击队带路,解放罗城县城之史实;记叙邻近各县国民党残部聚集天河县,解放军于1950年2月11日剿灭土匪,解放天河县城之史实。对了解和研究仫佬山乡解放战争剿匪战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罗城农民报》。创刊于1956年8月26日,石印4开版,5日刊,每月6期,由罗城县邮电局发行。1956年9月发行量曾达到1212份。1975年8月1日出版最后1期,共出版67期。主要报道当时国际、国内、区内、县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城县出版的第一份地方报纸。

丹凤》。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艺刊物。1963年,罗城县文化馆创办《罗城文艺》,出版数期后停刊。1981年,罗城县文化局复刊并改为现名,1987年,由自治县文联主办,为内部季刊,每期10万字左右,赖锐民主编,至2000年,共出版43期。以刊载县内业余作者的文艺作品为主,也有县外、区外的作者投稿。栏目内容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等题材。后来改为不定期刊物。

《罗城文史资料》。罗城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资料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史料记载为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亲见,或亲闻,每一个记载均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物的发展过程写得很清楚。这是研究仫佬族和仫佬山乡的社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有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从1986年开始征集史料至今,每年出版1辑。

《中共罗城地方史资料》。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搜集1927~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罗城活动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仫佬族地区的现代历史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每年出版1辑。(www.xing528.com)

《仫佬族》。全方位介绍仫佬族社会历史的著作,“民族知识丛书”之一。李干芬、胡希琼著,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抓住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内容展开阐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仫佬族的历史、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书中附有前言和后记,另有图片数张。

《仫佬族的历史和文化》。作者吴保华、胡希琼均为仫佬族,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共分9个部分:仫佬族族称族源探索、仫佬族居民点分布现状、仫佬族的宗教信仰、仫佬族的生活习俗、仫佬族的节日文化、仫佬族的经济生活、仫佬族的语言、仫佬族的文学艺术、仫佬族的教科卫体。书中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以说是仫佬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另外在研究方法上较之过去的类似书籍也有了很大提高,有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仫佬山乡之春》,韦贞鹏、银景生、韦胜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仫佬族山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并展示今后的发展前景。反映了仫佬山乡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发奋进取的时代风貌。

《广西罗城县石门村调查》。中国民族村寨调查丛书之一,章立明、俸代瑜等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1日出版。这是云南大学和广西民族研究所的6位专家,于2004年7、8月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石门村田心屯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全方位田野调查后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新时期对仫佬族地区进行新的调查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

《仫佬山乡》。中国田野调查丛书之一,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这是中山大学周玉蓉教师带领该校人类学系的6名学生,于2004年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梧村进行田野调查和科学研究成果,对仫佬族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仫佬族风俗志》。民俗文库丛书之一,罗日泽、过竹、过伟合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内容分为导言、百里长廊、凤凰故乡、生活习俗、恋爱、婚娶习俗、生育、寿诞、丧葬礼仪、民间体育与民间游艺等十一部分,每部分之下包括若干小部分,是一部系统阐述仫佬族风俗的著作。

《仫佬族风情》。“广西各族民间文学丛书”之一。罗日泽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该书用生动的实例,以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仫佬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劳动生产、居室构建、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习俗,展现出仫佬族的民间思维、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仫佬族卷》。“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系列丛书之一,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统编,欧薇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发行。仫佬族古籍文献记述至1949年。共计829个条目,分为四个类别:书籍类,122条,收录民间宗教经书和民歌手抄本,其中民间宗教经书占大部分;铭刻类,58条,主要是碑刻,有祠堂碑、墓碑、禁约碑和公共建筑碑、诉讼碑等;文书类,250余条,主要是田地属类文书,共收录契约凭证、纳地丁执照、卖地宅契及其他凭证等条目,以清代和民国时期文书居多;四是讲唱类古籍,较为丰富。

《仫佬族文物志》。是第一部系统全面介绍仫佬族文物的专著,银景琦主编。内容分为历史文物、仫佬族服饰、依饭节文物、民族生产生活用具和革命文物等6个部分,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仫佬族历史发展进程,收录了反映仫佬族上下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配有245幅彩色图片和3万字中英文注解、说明,图文并茂。

三、当代仫佬族的文学艺术文献

《仫佬族民间故事》,属于口头文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凤凰山》《垦王山》《鸳鸯石》等。

《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文学概况》。王弋丁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内容分为神话传说、民歌、诗人包玉堂及其诗作三部分。前两部分,是作者从已经发掘出来的民间文学材料中提取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作一一介绍,并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使读者对仫佬族各类民间文学的特点有大致的了解。对诗人包玉堂,择其代表作品,进行重点评析,把诗人诗文奉献给读者。

《仫佬族文学评论集》。《广西各族文学评论集》之一,王敏之、张萍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该书收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论界对仫佬族文学(主要是作家文学)的评论文章,计33篇。作者除包玉堂、潘琦外,其他的均不是仫佬族。他们对仫佬族作家和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既是对仫佬族作家作品的肯定,也是仫佬族文学创作向前迈进的一面镜子。

《仫佬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由龙殿宝、吴盛枝、过伟撰写,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分五编,每编都先介绍社会概况和文学概况,再具体叙述各种文学形式及其特点。内容丰富,资料翔实,1993年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常剑钧剧作选》。常剑钧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本书包括七部戏:大型话剧《老街》、九场现代壮剧《哭嫁歌》、现代戏曲《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彩调剧《王二接妻》、小戏曲《物归原主》、独幕壮剧《红绳结》和大型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剧作取材于广西各民族现当代的社会生活。作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仫佬族山乡生活、工作,受到仫佬族历史和文化的熏陶,故在创作手法、表述风格及内容取材等方面都有仫佬族文化的韵味。

《虹》。仫佬族当代第一部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为一长篇叙事诗,作者包玉堂。首次发表于《广西文艺》7月号,被《人民文学》转载,1959年又收入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1956年诗选》,广西人民出版社发行单行本。作品的内容是:花姐姐是最能干最可爱的苗族姑娘,她织花边最好,姑娘们都愿意跟她学。她的声名传到了京城,皇帝派人把她抢去,可是她始终不肯屈从,皇帝出了三道难题为难她。第一次要她在7天内用五彩线织一只会跳会唱的大公鸡;第二次又要她在7天内织一只会跳会唱的鹧鸪;第三次要她织一个会叫会生风的仙龙。皇帝的难题没有难倒花姐姐,她最后骑在自己手织的、染上自己手指血而活起来的仙龙身上,飞到天上去了。而皇帝、群臣、宫殿、监牢都被仙龙口吐的火焰烧成了灰炭。花姐姐住在天上,并没有忘记苗家的姐妹们,她就织了一条大花边“虹”,挂在天边让姐妹们学着编。长诗情节曲折,语言优美,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

《潘琦文集》。潘琦著,共18卷,逾500万字。主要分为文学作品创作、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文艺政策与领导实践研究三个部分,内容丰富广泛、思想内涵深刻、哲理思辨机智,是新时期文艺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优秀成果,对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对罗城和仫佬族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全力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凤兮仫佬》。何述强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了生活在广西境内的仫佬族,在全面、系统、深入、鲜活的叙述中向读者展示了仫佬族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品格魅力,让人们在惬意的阅读中步入五彩斑斓的仫佬族文化长廊。

《仫佬剧的诞生》。系“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之一,赖锐民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全书从仫佬戏的诞生着笔,探讨了仫佬戏与依饭节,仫佬族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的关系,继而探索仫佬戏的走向,对仫佬戏诞生以来所走过的路程和它的未来作了深层次的剖析。

《潘曼小传》。当代仫佬族戏剧的第一个剧目。赖锐民、江波、江滨、刘名涛等著,收录于《广西剧展剧本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剧本选出潘曼5个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故事:《无底油筒》《恶棍的下场》《“哎哟”最毒》《又除了一个害》及《打官马》。整个剧目的音乐唱腔、舞蹈身段、服装道具等,都是以仫佬族民间艺术为基础来创造,具有浓郁的仫佬味。可以说,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体现出一个“新”字,剧本获第二届广西剧展优秀剧目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银奖。

《鸡生鸭熟》。仫佬族当代戏剧剧目之一,刘冠英、刘冠蓝编剧。剧目讲的是村长要杀鸡招待新来的乡党委书记,商讨村里的葡萄销路问题,而他的老伴却要杀鸡招待儿子的对象,于是二老争夺起篮子里的一只活鸡。一位女干部来到,两老请她评理,她说不用杀鸡招待。女干部将乡政府关于种植葡萄的批件交给村长,乘机放走活鸡。大妈找鸡,却找出烧鸭。女干部上葡萄地走了一圈,留下一封信,内装她与村长儿子的结婚照片。原来这位女干部就是新来的乡党委书记、儿媳妇陈华。这是一出小喜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仫佬族山乡的现实生活。

《天上的恋曲》。是现代大型剧作,常剑钧编剧。讲述了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残疾人与残疾人之间奇特的情感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壮家小山村,寻找哥哥的哑妹蔡玉珍,无意中闯入了聋子王家宽、瞎子王老炳的家。年过30的王家宽苦苦暗恋村里业余剧团的“小花旦”朱灵,陷入爱情迷途。蔡玉珍几经努力,终于使王家宽摆脱了虚幻的爱情和精神的迷惘,在艰难的沟通过程中,他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与爱。最后,三个残缺的生命组合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电视剧《潘曼》。是第一部反映仫佬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电视剧,共4集。由罗城县人民政府和广西电视台共同拍摄。剧本以仫佬族民间人物潘曼为素材,以仫佬剧《潘曼小传》为蓝本改编而成。在1992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电视艺术“骏马奖”评奖中,荣获二等奖;1993年2月又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此后在中央电视台及其他省、区电视台相继播放,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仫佬族民间音乐》。仫佬族民间音乐资料本,由罗城县文艺工作者何宜、唐克政在多次深入仫佬族村寨广泛搜集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查阅史料,反复修改整理而成。1988年10月,由县文化局编印。该书涵盖了仫佬族音乐的各个方面,是研究仫佬族音乐的基础材料。

《仫佬族古歌》。广西河池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龙殿宝、广西师范学院教授黄桂秋、罗城县人大原主任吴代群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价值和特点表现,一是仫佬族古歌的形式,有按整首歌多少句来命名的句式歌;有按每句多少字来命名的字数歌;还有按整首歌多少字来命名的字数歌,没有相互重复,共有90多种形式,也就是说在演唱时就有90多种曲调。这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可能没有哪一个民族能与之相比的。二是第六辑“仫佬语古歌”和第七辑“壮语情歌”均分别标注仫佬语原行和国际音标、壮语原行和国际音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