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恩绶与北洋法政学会的历史及影响

张恩绶与北洋法政学会的历史及影响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3年4月15日,民国内政部批复:北洋法政学会呈文,准予立案,会长为张恩绶。北洋法政学会是“研究法政学术”的团体,会址设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内。北洋法政学会立即组织翻译,对其荒谬观点予以驳斥。1912年3月,张恩绶辞去北洋法政学校校长之职。《言治》月刊第2期所载《北洋法政学会特别捐名单》中,张恩绶第一年为会员,捐款二十银元,而第二年改为名誉赞成员,但他还是代募银元一千元。

张恩绶与北洋法政学会的历史及影响

■张金声

张恩绶,字泽儒,河北省滦州西关人。他早岁考入保定大学,于1904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11年,朝考一等,分邮传部任职。1912年,北洋法政学堂易名为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改监督为校长,由第七任监督张恩绶担任。1913年4月15日,民国内政部批复:北洋法政学会呈文,准予立案,会长为张恩绶。

北洋法政学会是“研究法政学术”的团体,会址设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内。其实,早在官方承认之前,大约在1911—1912年之间,该学会已经成立,会长由张恩绶兼任。学会成员以北洋法政学校师生为主,他们的政治态度或倾向各有不同,既有清末参与国会请愿运动的成员,也有激进的革命派人物和立宪派成员。但他们能够彼此尊重,彼此理解。

1912年12月,学会编译出版发行《〈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1913年3月完成《蒙古及蒙古人》第一卷的编译工作。为了出版《言治》杂志和编译书籍来传播学会政治主张,张恩绶遂向内务部呈文。而在内务部批文公布之前,学会所办《言治》杂志第1期,已于1913年4月1日出版。5月1日的《言治》第2期有《北洋法政学会会员名单》,第一年(1912)与第二年(1913年)入会者计有262人。(www.xing528.com)

学会下设评议部、调查部、编辑部、庶务部。编辑部负责会刊《言治》的编辑工作。创办《言治》“旨在阐明法理,讨论政术”,是学会会员发表各自政治主张的媒介。编辑部部长为李大钊,《言治》出版六期后,一度停刊。1917年4月,在北京恢复《言治》并改为季刊,出版三期后,遂又停刊。

1912年10月《支那分割之运命》在东京出版,书中充斥攻击中国的无耻谰言。北洋法政学会立即组织翻译,对其荒谬观点予以驳斥。1913年,编辑出版《蒙古及蒙古人》。此书由俄国蒙古学学者波兹德涅耶夫所著,共三卷,记录其在蒙古的旅行考察活动。黎谨渊在是书第一卷序言中写道:“当世朝野士夫,复沉溺声华,高谈治理,于蒙事鲜有过而问焉者,故有清以来,方舆之书,汗牛充栋,而于蒙古疆域、政俗纪焉,而能详且实者,恒不数数觏……而北洋法政学会所译俄儒名著《蒙古及蒙古人》一书,适于是时出版,以馈当世,而益学子,其为烈亦何伟也。”

1912年3月,张恩绶辞去北洋法政学校校长之职。《言治》月刊第2期所载《北洋法政学会特别捐名单》中,张恩绶第一年为会员,捐款二十银元,而第二年改为名誉赞成员,但他还是代募银元一千元。可见他对该学会的坚定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