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浏阳文庙古乐礼的历史发展

浏阳文庙古乐礼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浏阳文庙古乐礼的发展沿革须从礼乐制度说起:曩昔礼乐制度草创之初,主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与“乐”相辅相成,各有主向,这两者分别从“外”与“内”对社会产生影响。居于湖、广之间的浏阳,其文庙祭孔古乐萌蘖于清代。[19]浏阳文庙古乐礼被畀以“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之物”之名号。

浏阳文庙古乐礼的历史发展

浏阳文庙古乐礼的发展沿革须从礼乐制度说起:曩昔礼乐制度草创之初,主用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与“乐”相辅相成,各有主向,这两者分别从“外”与“内”对社会产生影响。关于其用途与缘起国内外有诸多记述,如《史记·乐书第二》: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13]

又如国外学者斯科特·布拉德利·库克(Scott Bradley Cook)在其著述《战同音律思想的统一性与多样性》(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Musical Thought of Warring States China)一书中亦曾提及周公制礼作乐。[14]进一步讲,礼乐制度依儒家看来不仅是规范人际关系的工具,其对民众教化以及社会和谐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可见于《礼记》记载: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15]

由于统治阶级对于儒家思想的接纳,祭孔便成为历代王朝的一项必备的活动。孔子之称谓亦是随着王朝更替而千变万化的,如在唐代被统治者尊为孔宣父,到宋元时代被尊为至圣先师、文宣王。自宋以降,祭孔活动就已经到达县治,因此祀孔成为国家中祀,国家祭祀雅乐遂走出宫廷,来到地方官府之中。由于祭祀礼乐文化的下移,祭孔雅乐也摇身一变成为广泛意义上的雅乐样态。

居于湖、广之间的浏阳,其文庙祭孔古乐萌蘖于清代。据《清史稿》记载,顺治二年(1645)间,清世祖为维护其统治,推崇孔子,继承先人的礼制,开始进入清朝祭孔的初期预演阶段。[16]乾隆七年(1742),根据周代礼乐,重定祭孔乐章,全国颁布《丁祭旋宫之乐》,即祭孔乐舞的规矩和条例。按顺治二年(1645)定制,每年春、秋二祭,均在仲月上丁,故称丁祭。在此大背景之下,浏阳县令杜金鉴于道光九年(1829)奉谕倡导祭孔乐舞并且聘任浏阳当地熟通古乐、研习乐理之邱之稑传授、教习文庙祭孔乐舞。

道光九年(1829),邱之稑应聘为文庙教习后,即赴曲阜孔庙,学习丁祭礼乐,收获甚夥。邱之稑所学应为乾隆十二年(1747)宫廷乐工到曲阜实际传授的:“乾隆十二年(1747)秋,太常乐工来阙里教肄新乐。”[17]如下文图1“《阙里文献考》”所示。

《丁祭旋宫之乐》颁行全国以来,各地大都是按图索骥,依谱传习,并非都会派人到曲阜学习。

邱之稑回到浏阳后,一方面博览群书,认真考证历来雅乐之真伪,并按照自己研究出来的律吕关系,制造出了一整套礼祀用的乐器,另一方面还创办了礼乐局,附设传习所,招收青年为乐、舞生,亲自讲授器乐、舞蹈知识,朝夕教习乐舞。[18]邱之稑对乐器和曲谱进行了改革,恢复与发展了八音中的“匏”类乐器——笙。在传统礼器中,早已是以“木”代“匏”了,邱之稑却自种匏瓜,自制匏类乐器,从而完善了礼乐中的八音编制;在曲调上,除了严格遵循传统古曲在行腔上的基本走向外,他还大胆吸收了当时的世俗音乐,包括民歌、说唱、戏曲在内的积极因素,扩展了雅乐的音域,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和节奏的律动感。因此,浏阳祭孔雅乐曾一度闻名天下,尤以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最负盛名:

图1 《阙里文献考》

……前清曾文正公克复安庆,聘请浏阳乐舞前往教习。民国袁世凯亦曾派内务部前往曲阜浏阳调查,认为曲阜礼乐不如浏阳。阎锡山坐镇山西,浏邑乐生应聘遍行省而卒旋……[19]

浏阳文庙古乐礼被畀以“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之物”之名号。创制者邱之稑亦为后世所称颂,如同邑人刘人熙所作《拟浏阳馆德馨堂祀邱谷士先生》:

仱伦远,韶濩寂。叟累黍,谁能一。得黄钟,万事毕。窥圣藻,阐遗经。正雅乐,通神明。绍绝业,贻后人。[20]

又有《邱谷士先生赞(甲午)》:

仱伦逝矣,韶濩寂然。秦汉而还,颂声寝焉。猗欤邱君,奋起南国。积学探微,黄钟是择。黄钟既得,万事遂通。王者取法,大乐和同。[2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浏阳文庙古乐礼,其原真性及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祭祀乐器

浏阳文庙古乐礼师于山东曲阜祭孔礼,但在乐器上却发展出自身独特性,并且在邱之稑的改良下自成一派,这也成为浏阳文庙古乐名震一时的重要因素之一。浏阳古乐祭祀乐器与同类祭祀乐器有何区别?比较之下便见分晓。据陈万鼐之记述,大部分地区的古乐器主要分为八类,[22]而以山东曲阜祭孔乐器为代表的古乐器,[23]已是将“木”类乐器代替了“匏”类乐器。邱之稑重制匏类乐器,完善了礼乐中的八音编制。邱之稑本人在其著述中也有提及此事:

八音中,七音皆出于本体,独匏借笙管之簧以生声,而无特出之音焉,况近代易匏以木,是古昔之所谓匏音者,久绝响于人间,欲补其缺,又虑笙非人人所易制,因就匏体圆正者……且其声静穆温和,与众管乐,实相漺洽,似可追太古之音,以其全法埙制,故名曰匏埙。非敢谬列雅乐之内,附诸笙后,不过聊备一格,以俟知音者之择用,但其质甚薄,须表里皆髹以漆,方能坚固。[24]

《浏阳乡土志》中的记载也佐证了邱之稑制“匏”这一事实:

笙匏亦久佚。邑人邱之稑取匏体圆正者仿埙制为之,妙协律吕。[25]

学者张晔在其《浏阳邱之稑古乐器的创制与成就》中亦言:“他(邱之稑)通过对历代古乐的研究发现:当今古乐误在诸子诗乐谱皆源出于太史公《史记·律书》数篇,司马不明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之礼,又误会古制弦度生声之说,以至体用不清,律吕混乱。加之秦灭之后,《乐经》残缺,声律之道微妙,汉晋乃至历代制乐者,盲目崇奉《史记》律数,不敢小议其失,故尔六律不分,五音不正,谬误相承,几近两千年。”[26]

而与有清一代各地争相学习之曲阜祭孔礼相比,浏阳文庙古乐礼也因邱之稑恢复古乐器中的匏埙,在乐器方面独具一格,拥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讲,重新制“匏”对中国礼乐乐器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2.祭祀服饰

自清以降,各地争相效仿山东曲阜祭孔礼,服饰亦主用绯红色祭服。以山东曲阜祭孔服饰为例,由于曲阜孔庙成形于明代弘治年间,因而一整套祭孔仪式亦沿袭明代,《明史·舆服志》曾记载祭孔服饰之用色:

协律郎、乐舞生冠服:郊社宗庙用雅乐,协律郎幞头,紫罗袍,荔枝带;乐生绯红,展脚幞头;舞士幞头,红罗袍,荔枝带,皂靴;文武生红袍,武舞生绯袍,俱展脚幞头,革带,皂靴。[27](www.xing528.com)

而清乾隆《曲阜县志》亦有相关记载:

乐舞生冠服……明时服绯袍,展角幞,头革带,皂靴。国朝定制文武生,冬冠用骚鼠顶,镂花铜座,中饰方铜、镂葵花,上衔铜三角,如火珠形;夏冠顶如冬冠,袍以绸文庙,色用红,前后方襕销金葵,带以绿绸……[28]

而发轫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浏阳祭孔古乐礼,所用服饰其初有三种:其一是主祭官的蟒袍,其二是陪祭官之深衣,最后是舞生之蓝衫,[29]这也是作为非遗的浏阳文庙古乐礼的又一独特体现。浏阳祭孔古乐礼在服饰上沿袭清代浏阳祭祀服饰制度。

而根据非遗传人邱少求之记录,[30]浏阳文庙古乐礼舞生所用服饰主体颜色确乃黑青色。因此,在综合各家资料后可以证明,浏阳文庙古乐礼在祭祀服饰方面的差异是其特殊性的又一表现。

3.文庙布局

由于地方特色的不同,作为祭孔古乐之依托的文庙布局亦是各有特色。比如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布局为先师孔子居中,四配分别位于孔子东西侧,而十二哲则分别位于四配东西侧,如下文图2所示。

而浏阳文庙布局亦别具一格,清同治十二年(1873)《浏阳县志·祀典二》记载:

庙在东城外学署右,详学校志中曰:‘大成殿祀’。至圣先师正位南向,顺治二年(1645)定谥: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十四年(1757)改谥:至圣先师孔子,通行直省各学。其木主之制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朱地金书。雍正二年(1724),定下同。

四配:木主高一尺五寸,阔三寸二分。赤地金书。复圣颜子东位西向;宗圣曾子西位东向;述圣子思东位西向;亚圣孟子西位东向。

图2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礼生、乐生站位图[31]

十二哲:木主高一尺四寸,阔二寸六分,厚五分,座高二寸六分,长四寸,厚二寸。赤地墨书,两庑同。

先贤: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上子商、有子若。乾隆二年(1737)升祀。

以上东位西向。

先贤: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康熙五十一年(1712)升祀,以上西位东向。[32]

同样,据邱少求资料记载,可印证清代县志中所述。浏阳文庙之孔子之像立于大成殿,北位南向;四配则设置在东西两旁,而十二哲则位于四配之南。

作为浏阳文庙古乐礼的重要建筑载体,浏阳文庙在布局上与其他地区(如曲阜)有着明显区别,这也是浏阳文庙古乐礼“取之于曲阜,别之于曲阜”之特殊性的又一佐证。

4.机构设置

邱之稑按照自己研究出来的律吕关系,制作了一整套礼祀乐器,与此同时他还创办了礼乐局,附设传习所,招收青年为乐生、舞生,亲自讲授器乐、舞蹈知识,朝夕教习乐舞,将文庙古乐置于专门化、系统化的管理之下。关于礼乐局的记载可见于礼乐局的《钞录各契据总册》中:

浏阳之有礼乐局创自前清嘉庆中叶,成立于道光八年(1828)。乡贤邱谷士先生精通音韵,考定三代,雅乐得见于今,盖自先王制礼作乐以来,淑性陶情,纳斯民于矩镬之中,而莫敢越。吾浏承前代昌明之际,又得谷士先生研究于以鼓吹休明其间,父老复各捐资购产,岁招生徒肄习。此浏邑礼乐局捐自私人与私产无异,维礼乐局于不坏也。[33]

此外,礼乐局(见图3“浏阳文庙礼乐局图”所示)还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保证每年的正常运行,并且出台了严密的舞生、乐生管理制度,如:

乐舞诸生内有娴习礼仪声音洪亮者,抽派通赞、引赞,应仍如一体奖励。

凡掌教须立犯规记过册一本,凡局中有犯规者、应记过者,每届祭毕一一查明注册。

凡犯规者须按轻重分五等处罚,有犯规最重者分一等,掌教将该生戒饬二十,永不准入局报名……[34]

图3 浏阳文庙礼乐局图

这套规定保证了礼乐局舞生、乐生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标准与质量。因此,浏阳文庙古乐礼自身的独特性与严格缜密的培养与管理制度造就了其清中后期至民国的辉煌,同时也成为地方的一大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