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論著作編述的三种差异

右論著作編述的三种差异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充嘗並舉太史公書、劉子政序、班叔皮傳以當述者之目,善哉其知言也!所謂述者,編次之業也。蓋編述之書,與立言垂訓者殊途,苟義例精善,原不嫌於因襲。可知編書者不以鈔襲爲過,但問其有無精識别裁足以自立與否而已。夫載事之書,無踰《太史公》;纂言之書,無踰《新序》、《説苑》。斯又兩家編述之義例也。推求作者之用心,亦必如此耳。

右論著作編述的三种差异

王充嘗並舉太史公書、劉子政序、班叔皮傳以當述者之目,善哉其知言也!所謂述者,編次之業也。叔皮所續太史公後傳,不可得而見矣(大部當存《漢書》中,但不易分别),即太史公、劉子政二家之書求之,而編書之法悉在焉。太史公百三十篇所采,自《六經》外,旁逮《世本》、《國語》、《戰國策》、《楚漢春秋》之類,至爲繁夥、盡取前人之書,施以翦裁镕鑄,成一家言。蓋編述之書,與立言垂訓者殊途,苟義例精善,原不嫌於因襲。前乎司馬氏者,若吕不韋輯智略士,纂八覽、六論、十二紀,自以爲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然校其所錄,舉凡道、墨、兵、農諸家之言,與夫七十子後學者所記,甄采甚廣,而不言出自前人,與太史公之取《尚書》以撰《五帝》、《三王本紀》,取《左傳》以撰列國世家,而不明標出處者,爲例正同也。劉向所序《説苑》、《新序》之屬數十篇,雖體製不同於二書,然亦排比舊事,悉采諸經傳子史,亦不注出自何書。可知編書者不以鈔襲爲過,但問其有無精識别裁足以自立與否而已。夫載事之書,無踰《太史公》;纂言之書,無踰《新序》、《説苑》。然遷之言曰:“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殊語。”(《太史公自序》)向之言曰:“以類相從,一一條其篇目。”(《説苑敍錄》)斯又兩家編述之義例也。蓋編述之業,實寓有筆削之意,既删羣籍之要以成吾書,則原書皆可土苴視之,又吾所裁取者,悉天下之所共有,世人之所公知,不煩稱舉而自明,又何庸一一條列以爲之注。推求作者之用心,亦必如此耳。後世編書之士,本無體例,而才識又不足以镕鑄衆義,往往徵引羣書,排比而乏翦裁,羅列而無論斷,非但注明出處,且並篇卷亦不遺之,直以蒐輯佚書之法施諸編述,吾未見其明也(此第就編書體例而言,至於考證之文,無徵不信,又當别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