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馆:小人物的生活与社会背景

茶馆:小人物的生活与社会背景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又兼具代表性的小人物,捕捉他们在茶馆里所发生的琐碎事件,合成整个剧本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而且,剧中人物的上场也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并非杂乱无章。而第二幕则是在大兵巡警与王掌柜之间的利益交接中,透出了军阀丑恶的本质,同样的剥削与压迫。在茶馆这一固定的地点上,作者只用其家具设施的增减来反映出整体社会的动态取向。

茶馆:小人物的生活与社会背景

茶馆》多人多事的铺陈,冲突的淡化,时空的穿越给观众多角度的视觉感受,从立体画面的展开中,更加真实具体地还原几十年前旧北京茶馆,更在其兴衰演变中投射出旧社会的劣根本质。

1.突破“一人一事”

《茶馆》舍弃了传统戏剧创作中“一人一事”的模式,并不一味纵深地去挖掘人物的灵魂,而是在广阔的群众场面里给时代画素描。塑造了一个个活生生又兼具代表性的小人物,捕捉他们在茶馆里所发生的琐碎事件,合成整个剧本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而且,剧中人物的上场也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并非杂乱无章。主要可见有三条线索:人物本身的发展历程,父死子继的更替,人物的前后呼应。

剧中首尾呼应的主要人物是王利发、常四爷与松二爷,三人均从原先的或安逸或发达落到最后凄苦落败的境遇,以这样一个人生历程的曲折发展也正显示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社会演变对底层民众身心的残害。而刘麻子与宋恩子等父子的先后出场,“一代强一代”的设置也是让人看到一种底层愚昧民众的不自知,同时也隐透了一种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讽刺。

2.淡化戏剧情节

《茶馆》没有设置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不以情节为点,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并在这些小人物不经意间的小摩擦中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命运,隐现社会本质,一定程度上带有小说化的色彩。(www.xing528.com)

序幕是由小市民的群架而起,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与动作的变化,展现一个又一个荒诞可笑事件的起因与经过。第一幕,是地主阶级的秦二爷与封建统治中的当权者的一场暗战,你来我挡的言语交锋中表现了地主阶级与封建主义的不相容。而第二幕则是在大兵巡警与王掌柜之间的利益交接中,透出了军阀丑恶的本质,同样的剥削与压迫。第三幕却是直白地表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压迫,三位老人在感慨这风风雨雨50年之际,自撒纸钱自我哀悼控诉了这个社会的不公,“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作者借小人物之口传达出底层百姓无辜受迫的社会惨状,痛斥这吃人的腐败社会。

3.突破时空限制

《茶馆》创造性地在简易中实现时空的转换。在茶馆这一固定的地点上,作者只用其家具设施的增减来反映出整体社会的动态取向。每一幕开头,都简单介绍了茶馆内桌椅等的变化增添,由繁到简预示了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倒退。

同时,也在人物的出场更替中,流露出岁月的沧桑痕迹。王掌柜、常四爷等从壮年到衰老,小刘麻子和小二德子等父子的交接上演,将跨度近50多年的历史缩放到这三幕剧中,以小人物的一生起伏跌宕来展现旧社会意识形态的变更,是一场大社会变革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