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同出资出力,改善家乡水利设施

共同出资出力,改善家乡水利设施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锦堂对家乡建设更是慷慨解囊、不余遗力,积极扶持家乡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1908年和1909年,他出资修建了杜湖的各处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杜湖的防洪蓄水能力。修建杜白两湖的水利工程,吴锦堂花了五六年的心血,共捐款7万银圆,至今仍被人颂扬。

共同出资出力,改善家乡水利设施

吴锦堂对家乡建设更是慷慨解囊、不余遗力,积极扶持家乡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吴锦堂的家乡慈北平原有杜湖和白洋湖两处水利设施,关系着慈北10万人民的生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慈北淫雨成灾,河水泛滥,山洪暴发。洪水向杜白两湖汹涌而来,而两湖年久失修,湖堤溃坏,加上有人占湖造田,十数万亩的庄稼全浸在汪洋之中,数十万民众的生计面临严重威胁。再加上土豪劣绅敲诈勒索,地痞恶棍蓄意制造水利械斗,群众苦不堪言。其时,正逢吴锦堂回乡扫墓祭祖,触目伤怀,心痛不已。他知道这个情况如不改善,慈北的老百姓就会十年九灾,永无宁日,于是决心出资兴修水利,为乡邻造福。

为此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湖田霸占暗无天,积讼如山案几千。

只手剪除无限弊,拼输性命与金钱。

诗里写到的“拼输性命与金钱”并不是作者的夸张,而是当时重修两湖确实面临种种困难。关于两湖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历朝政府都束手无策,吴锦堂在《续修杜白两湖水利全书》一书中这样记载:

“杜、白两湖,号称‘两天’。惜专管机关,人亡政息,遂致强豪占地酿讼,历朝不息。”“前清同治年间,酿成械斗人命,缠讼多年。经官丈量息讼……至光绪八年,大讼复兴。”“至光绪三十一年,公讼收租,讼断又起,互控不至。因而湖塌湖溢,害及全乡。”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两湖重修矛盾重重,不是出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村与村、宗属与宗属之间的矛盾更是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吴锦堂要以一己之力解决争端,其难度可想而知,那真的是一件“拼输性命与金钱”的大事。(www.xing528.com)

但是吴锦堂没有被困难吓退,他把强占的湖田一块块赎回来,又花重金从日本请来专业人士协助修湖。整个工程规模宏大,包括重建西界漾塘,加固杜湖、白洋湖两湖大堤,增设两湖减水坝大小桥闸,疏浚四条通海大浦,增设十多处大小桥闸,完善排灌系统。到1909年,全工程竣工在即,谁知道又是连日暴雨,山洪暴发,险象环生。两湖工程遭受严峻的考验,吴锦堂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倾盆大雨亲自督工。他在《续修杜白两湖水利全书》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宣统元年五月中旬,适连日大雨,山水暴发,湖心之中,一片汪洋。时此坝正在动工,湖水浊注此处,风劲浪高,如万马奔腾,几欲冲决。镆冒雨奔走,日夜监督,不吝重赏,雇工抢筑。……时镆日夜在波浪中,几灭顶。非冒险赶筑,一经冲决,非惟禾苗尽付东流,而全乡庐墓,亦必尽遭湮没。现事过境迁,谈虎犹觉色变。

修建两湖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可就。经过反复考察,吴锦堂制定了“堵疏结合”的修建宗旨。慈北水利姚高慈低,当余姚暴雨时,水就冲到慈北,全靠漾塘拦截。但漾塘早在明代就逐渐被人乱垦为农田。吴锦堂出钱从农户手中买回田地31亩,从1905年开始动工,耗资2∙2万元修建了漾塘。完成漾塘工程后,吴锦堂将目光转向了慈北水利的主体——杜湖。1908年和1909年,他出资修建了杜湖的各处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杜湖的防洪蓄水能力。此后,他又新建了东门及西门减水坝,修复了石湫减水坝。其间,遇到连日暴雨,河水猛涨。当时吴锦堂正好回乡,为了保护新建的水利设施,他赤脚撑伞,涉水督工,三昼夜没离开过工地。在他的激励下,乡亲们奋不顾身,终于保住了新修的水利设施。吴锦堂随后把治水重点转到疏浚入海的通道上来,认为“淤者疏导之、毁者复之、缺者添之,务使建立完整的排灌系统”。又请来日本工程师指导技术,前后历时六七年,终于完成这项工程,修建闸15座、桥21座,多数至今仍在使用。

两湖水利完工后,吴锦堂并没有认为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他深知,要使水利设施长久发挥作用,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他根据自己六七年来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套管理措施,比如定界绘图,使两湖公产界址分明,不容侵占;湖产归公,用于水利,保证了水利管理维修经费;建立水利局,令专人管理,制定管理章程,确保有据可依;一切规章措施,公之于众,且申报政府立案,树立制度的权威。修建杜白两湖的水利工程,吴锦堂花了五六年的心血,共捐款7万银圆,至今仍被人颂扬。吴锦堂为重修两湖工程真可谓“拼输性命与金钱”,而其义举也使得数十万亩农田受益,直到今天,他督造的工程还在使用。

吴锦堂的民族情怀并没有局限在宁波帮内部,他把团结互助精神扩大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旅日同胞。他扩建了中华义庄(华侨墓地),捐资万国医院、孤儿养育院、盲哑院、红十字会等神户华侨慈善机构。为使侨胞子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与侨胞一起兴办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对旅日华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锦堂还是一位胸襟宽广的国际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对侨居国日本的贫苦百姓,照样倾情关心。在日本宫城县、北海道等地发生自然灾害时,他多次捐巨款赈济。1908年,他在小束野购买荒地100多公顷,并开发成良田供贫苦的日本人耕种,还建造房屋20余座,让他们免费入住。1957年,小束野的人民经过公决,将该地区的水库改名为“吴锦堂池”,并树立吴锦堂显彰碑,以纪念他的恩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