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熟读静思,了解文言背后的故事

熟读静思,了解文言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复杂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确实是个可以突破的瓶颈。“熟读静思,多读多背”是取得文言文基础分的必要条件。所以文言文学习,重点应该放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若想要冲刺满分,熟悉或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故事是正确答题的重要条件。比如我们平时练习最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感觉选自明朝的古文最多,其中又以宋濂的文章居首。“倦鸟思故林,池鱼思故渊”,偏偏宋濂败在对儿孙的关切上。

熟读静思,了解文言背后的故事

高考的文言文阅读,个人感觉上海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难度相似;但由于高考题型固定,甚至加点字、翻译什么的历年都差不多,连人物性格每年也都是选“伟光正”(伟大、光荣、正确)的人物,所以也是有迹可循。相对于复杂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确实是个可以突破的瓶颈。我们很多同学,甚至包括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都以挑战文言文满分为目标。

“熟读静思,多读多背”是取得文言文基础分的必要条件。经典古诗文识记不仅是高考卷“默写”部分的直接考查对象,也是我们感受优美意象、培养文言语感的必经之路。另外,和现代文阅读不同的是,“夯实文言文基础,熟悉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式”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所以文言文学习,重点应该放在课内。一般来说,高中前两年老师就会全部讲完基本的文言句式结构和文学常识,所以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熟读教材经典课文,借着月考等契机深入读、背,这也是在缓解高三时候的背诵压力。只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才知道什么东西都拖到高三去背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高三的记忆力比前两年迟钝许多。

“要提高整体把握文言文的能力”,要在文言文阅读中拿到较高分,需要有更广泛的认知和阅读。我们学校有选修课专门教授儒家经典以及老庄导读。我高一选过宋词欣赏,听老师讲了一学期的文学常识,高二时选修过先秦散文阅读,听老师精讲《大学》《中庸》《孟子》等经书中的经典片段,很有收获。我不仅记住了古诗文本身,还听到了许多两宋八卦,知道了很多名家的名字。有时候,学校老师只是起到一个“提点”的作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好奇的窗户,我们可以找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揣摩,在此基础上再选读其他时代的作品。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文章当中,我觉得最能提升文言文能力的是先秦的文章。据我观察,事实上身边很多同学更偏爱六朝散文,朗朗上口,富有魅力,也更适合我们这个年纪阅读。而作为上海的学生,《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增刊》是我们扩充文言文学习的最佳教材,除此之外我们学校没有规定任何其他必读书籍。增刊里面不但有大量必读的古诗文,而且有详尽的标准答题模板,建议其他地区的同学也可参考使用,相信这对高一高二的基本功训练大有裨益。

文言文阅读若想要冲刺满分,熟悉或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故事是正确答题的重要条件。这个要求看起来很高(当然这也正是高考选拔意旨所在),其实历史上比较正统的人物故事之间大多互有关联,若真能做到广泛阅读,很多故事其实早已了然于胸。比如我们平时练习最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感觉选自明朝古文最多(2016年高考第二篇文言文《勿斋记》就是明朝朱舜水的文章),其中又以宋濂的文章居首。如果对作者的思想和文章事先没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就很难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

我非常喜欢宋濂,无论是早期那个有些呆萌的青年学子,中期徘徊犹豫的隐士,还是晚年备受尊荣的太子傅、被皇权打压得颤颤巍巍的老爷爷,我都喜欢。他身上有很明显的元代知识分子的犹疑和清高,也有两宋知识分子的傲娇与从容,真是典型的元末明初士子啊。阅江楼事件恐怕是宋濂终身的遗憾,所谓恩荣尊宠在那一刻不过是皇权的装饰品,聪明如宋濂也许早已明了,却难以跳脱。“倦鸟思故林,池鱼思故渊”,偏偏宋濂败在对儿孙的关切上。一家三代人在朝为官,备极恩荣,他却迟迟不愿收手。很怀念在龙门山隐居的日子,那是宋濂自己也想象不到的幸福与快乐。但对于他、对于他的挚友们,命运已悄然转动。历史选择了浙东,让它与淮西分享建国的荣耀,也共同承担王朝转型的痛苦。(www.xing528.com)

因为喜欢,因为熟悉,所以碰到宋濂的文章,我几乎都能拿满全分。所谓功夫在诗外,也算厚报啦。

这里再推荐一本《书卷似故人》,这本书几乎把所有古代写得好的小品文都集合在一起,很多名人和故事都跃然纸上。他们走过不同的人生之路,又留下相似的痕迹。他们的坚持与无奈付诸文字,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想象。如果在高一高二时候能够有意识地了解这些语言文字后面的故事,不仅可以增加自己对历史和人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甚至现代文。你只要找到一个点看进去,由此及彼,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文人是多么有趣。

这些貌似令人愉悦轻松无压力的内功训练,对高三一年的备考冲刺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具体我们将在本章第四节“高考语文备考应试”集中火力探讨,下面我们进入高考语文另一个半边天――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