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压抑学生,赋予孩子创新的机遇

不压抑学生,赋予孩子创新的机遇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奥秘的萌芽,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启蒙。其次要为孩子选择可拆装的玩具。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玩具。指导孩子还原玩具的本来面目。

不压抑学生,赋予孩子创新的机遇

9.不压抑学生,给予孩子创新的机会

(1)给孩子创新的机会

①为孩子的“破坏”行为正名

许多父母在生活中都会有同样的体会,平时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玩具,不到几天,就被孩子摆弄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每当看到这种情景,父母常会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大加制止,轻者斥责,重则打骂。

实际上,拆玩具的行动,大多数孩子都存在,这正是聪明孩子玩玩具的意义所在。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在玩玩具时,并不满足于表面的摆弄、按规矩操作,他们玩的更大兴趣是通过“破坏玩具”,从中了解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孩子这种“破坏行为”都是有前因的,这前因就是孩子头脑中的疑问,如:“小汽车为什么会走?碰到障碍为什么会转弯?”、“绒毛小猴子为什么能翻跟头?”、“布娃娃怎么会叫唤?”、“小闹钟为什么会报时?”、“人是怎么钻到收音机里去说话的?”、“钟表的三根指针为什么走的速度不一样?”等等。

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观察到许多对他们来说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产生了种种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地看个究竟,找出答案。因此,他们带着“好奇”,不知深浅地拆开了玩具,甚至家中的贵重物品。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奥秘的萌芽,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启蒙。如果父母为了爱惜玩具,不允许孩子任意摆弄、拆卸玩具,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许多实践、解疑的良机,压抑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潜能,孩子所失去的价值是千金难买的,它远远超过了玩具本身的价值。

②智慧从玩玩具中获得

不要责备孩子玩玩具。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是规规矩矩地玩,马上就采取禁止的、命令的方法作为对孩子的惩罚,还有些家长认为玩玩具或做游戏不能增长知识和智慧,是白白浪费时间。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责备自己的孩子“不知道爱惜玩具,是个败家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也不爱学习,将来长大了一定没出息”。其实,玩耍也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孩子在玩中学习,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许多人不懂儿童心理,不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认为孩子玩游戏是“不务正业”,将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强行中断孩子的兴趣活动,只让孩子规规矩矩地玩,不给越雷池一步的机会,甚至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这种只允许孩子学习课本上的东西,使孩子的活动范围过早地局限在狭小的领域里,势必影响孩子智力的开阔性与广泛性,特别是创造潜能的发展。

拆玩具不是坏习惯。对孩子的“破坏性玩耍”不应该用硬性禁止的方法,而应该耐心引导。首先父母应告诉孩子,有些玩具可以拆,有些玩具不能拆,家中非玩具性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更不能拆,如电脑等。其次要为孩子选择可拆装的玩具。在选择玩具时,有些家长认为越贵越好,但事实上许多价格昂贵的电动玩具并非有利于孩子的智慧发展,一些拆装性玩具却是价廉物美,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对于有“拆东西毛病”的小学生来说,玩具仍然是必要的。这时的“玩具”含义就更广了,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商店玩具柜台的范围。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玩具。家长可以将家里准备淘汰的东西让孩子去拆,如坏钟表、收音机等。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组合模型,如航模船模。还可以买半导体零件,学装半导体收音机。

指导孩子还原玩具的本来面目。许多孩子对玩具或物品只知道拆,不知道还原。让玩具还原成本来面目,在拆装过程中能帮助孩子更透彻地了解物品或玩具的操作原理。但是,组装玩具的难度要比拆玩具更大,孩子经常因装不上而放弃尝试。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耐心对孩子进行指导、启发。每当孩子组装了一个玩具,使拆散的玩具恢复原样时,他们会从中体验到巨大的成功,了解到玩具的内在价值,对此,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和孩子共享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孩子学到知识,增强自信与探索欲望,而且也让孩子知道珍惜玩具或物品了。

日本心理学家井深大曾经这样说:“对于孩子来说,拆卸玩具也许正是他们玩的目的……如果大人在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拆玩具时加以制止,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干涉,反而失去了育人的机会。”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让孩子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新,因为这样获得父母不能给他们带来的知识与独立操作能力。父母应该意识到,也可能拆装玩具的过程中就塑造了一个未来的工程师;在玩弄泥沙游戏过程中就培养了一个未来的建筑师;在玩过家家的过程中就孕育了一个未来的教师或医生。(www.xing528.com)

③放开手脚激发孩子的灵气

兴趣是孩子潜能的显示器,也是培养孩子智慧与能力的最好营养品。但是有少数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按照大人的意愿,无情地中断孩子的自发兴趣,造成孩子智力发展的“营养不良”,使孩子智慧生长的幼芽过早地枯萎了。致使许多孩子上小学和中学后,不知自已的兴趣是什么,到了青年时期,也就什么兴趣也没有了。父母应该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去发现他们的灵气与爱好,找出能使孩子喜笑颜开的那种兴趣。

(2)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

①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②培养孩子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因此,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创新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③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对培养创新意识大有益处。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思考,好提问题说明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要予以鼓励。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必每问必答,有些问题应启发孩子动脑思考,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④积极引导孩子探究。当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创造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罢了。积极探究是创新意识的先导,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积极引导、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以孩子的探究行为为起点,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由于孩子的自身特点,他们的探究行为常有明显的兴趣性,甚至表现为某种破坏性”。除了一些让人感到好笑的行为外,孩子们还经常为了弄明白钟表会走、收音机里有人说话等问题,而大胆地拆卸,摆弄所有的零件。面对孩子类似的探究行为,家长不能简单地训斥,而要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条件实现他们的探究活动,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究愿望。

⑤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对于孩子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对孩子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活动的想象功能,促发想象。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

⑥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总之,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和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每一位家长都要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才能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