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悟空形象的舞台表现与演变

孙悟空形象的舞台表现与演变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不想“发思古之幽情”,但我确实不能忘怀于杨小楼所扮演的孙悟空的形象;其次,昆弋前辈郝振基的《安天会》也宛然存于耳目之间。这就典范地创造了孙悟空的形象。今天舞台上孙悟空的形象,十之八九是以动物园猴山上的猴子为蓝本的,把猴子模仿人一反而为人学猢狲,一出场就浑身乱抓乱挠,正如一位朋友所谈,显得孙悟空是如此的不卫生,好像长了一身跳蚤。然而这却几乎成为今天舞台上塑造孙悟空形象的奋斗目标,我看未必是好。

孙悟空形象的舞台表现与演变

照我的体会是,孙悟空是一个已经得道的猴子,而非动物园中猴山上的“凡品”,在他身上应带有相当浓厚的“仙气”;但他毕竟是猴子而不是人,所以在“仙气”之外还有一定程度的“野趣”。再有,他是个具有“侠气”的家伙,像人类所有的“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品质他也是具备的。同时,他虽机智灵巧,但天真无邪,不惯矫揉造作。所以他还有一种开朗爽直的“正气”,在吴承恩笔下塑造的孙悟空是这样,在舞台上演出的孙猴儿也应该是这样。而最主要的一点乃是:孙悟空的言行举止一直是在模仿人类的;更因为他已超凡入圣,所以他模仿人类的造诣应该同真的人类只是“相去一间”——这又是舞台上的孙悟空所必须体现的。

我不想“发思古之幽情”,但我确实不能忘怀于杨小楼所扮演的孙悟空的形象;其次,昆弋前辈郝振基的《安天会》也宛然存于耳目之间。杨小楼的猴戏所以成为一绝,照我的体会是:一、大气磅礴的“仙气”和毛手毛脚的“野趣”统一在他的身上,而“仙气”更占首要地位;二、天真无邪的性格和开朗爽直的气度表现得极其深刻突出而又简单扼要;三、举手投足体现了猴子模仿人的情趣而绝非人在学猢狲。这就典范地创造了孙悟空的形象。郝振基的猴戏,当时一般老顾曲家已觉得太像凡品的真猴子而不是得道的孙悟空,但其像真猴的表演仍是有分寸的,即每当孙悟空得意忘形时,如偷桃盗丹的场面,他才“猴”形毕露,这正好说明平时孙悟空是装着人相的,一旦忘其所以,才露了马脚,把猴子的本色摆出来了。所以我认为他的表演也还是现实主义的。

今天舞台上孙悟空的形象,十之八九是以动物园猴山上的猴子为蓝本的,把猴子模仿人一反而为人学猢狲,一出场就浑身乱抓乱挠,正如一位朋友所谈,显得孙悟空是如此的不卫生,好像长了一身跳蚤。有的则一味追求带有庸俗气氛的毛手毛脚,甚至把手足都演成痉挛状态,却忘记了孙悟空已经是“齐天大圣”。有的满脸凶气,或是一劲儿无理取闹,把歪搅蛮缠当成了天真无邪。有的更把浮躁的自高自大作风代替了爽直开朗的气度。其结果是处处使人看出那是在装猴子,孙悟空的可爱处却丝毫不曾体现。然而这却几乎成为今天舞台上塑造孙悟空形象的奋斗目标,我看未必是好。

人模仿猴子的风气已经不仅于演孙悟空是如此了,试看几个月来京津一带各个剧团演出的《十五贯》,有几个演娄阿鼠的不带有猴子的神气和身段呢?

1956年10月

【注释】
(www.xing528.com)

[1]周信芳先生主演的拿手剧目《徐策跑城》和《扫松下书》,都是从徽州戏来的;汉戏现在湖北仍盛行,著名汉戏演员陈伯华先生的《宇宙锋》,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出代表作。

[2]光按,此南派武生指厉慧良。

[3]光按,指著名武生高盛麟。

[4]本文谈萧老表演艺术部分曾向钮骠同志请教,谨此致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