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猴大圣,搅动天宫谁敢问。气势惊闻,吓倒仙家诸路神。护师西去,鬼怪妖魔无所惧。助取经书,力拔千钧万世殊。①吴承恩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阴人。自幼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末隆庆初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仕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专意著述。所作诗文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金猴大圣,搅动天宫谁敢问。气势惊闻,吓倒仙家诸路神。  护师西去,鬼怪妖魔无所惧。助取经书,力拔千钧万世殊。

吴承恩(约1500-1582年) 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阴(今江苏淮安)人。自幼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末隆庆初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仕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专意著述。所作诗文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有《射阳先生存稿)。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又撰有《禹鼎志》,已散佚。其《西游记》全书一百回,约于嘉靖十九年(1540),吴承恩在汇集唐宋以至宋元民间流传唐僧取经的神异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加工创作而成。书中描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所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妖魔鬼怪。该书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的巨著。书中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通过大闹天宫的故事,曲折地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此后,转而写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用幻想的形式,神奇的色彩,反映社会矛盾,揭露社会丑恶。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战胜妖魔鬼怪克服种种险厄的顽强精神。但书中又写孙悟空“归正”,宣扬佛教的威力,称颂“贤君”统治,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局限。作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富有想象力,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诙谐,别具风格,对唐僧、猪八戒形象的塑造,也颇有特色。此外,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收入《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卷,共一千二百余字的《话本小说)是吴承恩所作之祖本。圣:应为庚韵,此因意故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