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戏《四郎探母》的难忘回忆

京戏《四郎探母》的难忘回忆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譬如那一晚的重头戏之一的《四郎探母》带“回令”,主演者是梅畹华与余叔岩,萧后是陈德琳,六郎是小培,关官是马福禄,丫环是诸茹香,宗保是朱素云。我的看京戏,当以这一次最为美满,弄得小便很急,也不愿站起来走开,一则恐怕座位被人抢去,二则也怕失掉了听一句戏的机会。⑥老十三旦,名侯俊山,原唱梆子花旦,也能反串京戏《八大锤》中的武小生陆文龙、《伐子都》中的子都等。

京戏《四郎探母》的难忘回忆

自己与旧剧发生关系,是在民国十一年,担任当时的北大的教职以后。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薪水比较独优,但是生活程度却很低很低,所以每月只领到几分之几的薪水时,就可以上大馆子请客,或上戏院去听戏了。

在当时,和我们同去看戏的,有一位外国朋友,后来他做了溥仪的英文教员,他现在不晓得有没有死,但在当时,却已是四十五六岁的中年人了,他的名字叫庄士敦。这一位先生,喜欢研究中国戏的脸谱,可是像刘备穿了皇袍出来时,他是认得的,而一将长袍皇冠脱去,换上了小帽和短褂佩剑出来的时候,却又不认得了。

一代名伶,如老谭、刘鸿昇我不及聆教(老十三旦却听过一次),但孙菊仙、龚容甫陈德、双处、德珺如等,我都是看过听过的。像德珺如的《叫关》,是在他死之前一二年听的,他虽则老了,戏目上也被排在第一出,但他的嗓子,却还是十分的脆,决不是朱素云姜妙香之流,所能及得来万一的。

至于四大名旦,梅畹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白牡丹),在当时的剧界并不十分叫座。人气最旺的,自然是小楼,其次则几个后起之秀,如余叔岩、谭富英、马连良等,而最后杰出的郝寿臣与侯喜瑞,却对听众更有比四大名旦以上的迷力。

在北平听戏多了,才晓得配角齐全是顶重要的事情,譬如小丑及开口跳之类,南方是不十分被重视的角色,而在北方,却也有专家。

有一次黎守卿于元旦,在总统府宴客堂会戏,我自元旦午后六时起,直听到了第二天的早晨九时,戏目很长,而北平的全数名伶,一个也不漏地都被招请了去,甚至老女伶如仙灵芝之类,也被招请了来。而编目的人,又是剧界的老手,我只举一个例出来,大家就可以知道一斑了。譬如那一晚的重头戏之一的《四郎探母》带“回令”,主演者是梅畹华与余叔岩,萧后是陈德琳,六郎是小培,关官是马福禄,丫环是诸茹香,宗保是朱素云。这不是我理想中的编制,想当年同时在参加这堂会的人,现在未死的总还很多,是可以替我作证明的。

我的看京戏,当以这一次最为美满,弄得小便很急,也不愿站起来走开,一则恐怕座位被人抢去,二则也怕失掉了听一句戏的机会。

其后一直在当时还叫作北京的北平住了好几年。不消说也时时去听戏。北平每年当旧历过年,封班以前,总有一两晚集大成的义务戏上演,大抵是为救济失业和老弱伶界中人而演的。剧目虽也和前一次在总统府的堂会时差不多,但人可挤得很,坐位也不舒适,所以我顶多只看到半夜就得跑掉。记得有一年,也是在这样的一晚封班义务戏里,全部人马都是反串,如梅畹华唱黑头,董俊风唱青衣之类,而这一晚我却因为买票失去了机会,终于不能饱享了那一场眼福。

事忙,没有好写,就只一间述这一点游冶的经验,算作缴卷。

笺注

①此文署名郁达夫,原载1941年5月31日新加坡《南洋商报》。

②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

③庄士敦,详溥仪《我的前半生》。

④老谭,即谭鑫培。在梅兰芳之先被誉为“伶界大王”。

⑤刘鸿昇,著名老生演员,以高嗓著称,一度叫座力在谭鑫培之上。

⑥老十三旦,名侯俊山,原唱梆子花旦,也能反串京戏《八大锤》中的武小生陆文龙、《伐子都》中的子都等。(www.xing528.com)

⑦孙菊仙,程长庚的弟子,著名老生演员,与谭鑫培齐名,世称“孙派”。

⑧龚容甫,“容”是“云”的误字,著名老旦演员。

⑨陈德琳,“琳”是“霖”的误字,著名青衣演员。梅兰芳、王蕙芳、王琴侬、黄桂秋等名旦皆师事之,当时被尊称为“老夫子”。

⑩双处,名双阔亭,著名老生演员,艺宗孙菊仙。

⑪德珺如,著名小生演员,以唱工擅场。

⑫朱素云,著名小生演员。

⑬梅畹华,梅兰芳的别名(字)。

⑭小楼,即著名武生演员杨小楼。

⑮黎守卿,即黎元洪

⑯仙灵芝,当作鲜灵芝,著名梆子女演员,后亦兼演皮黄。长期在天津演出,二十年代即因年龄渐大而辍演。

⑰小培,即谭小培,谭鑫培第五子,工老生,为谭富英之父。

⑱马福禄,“福”为“富”之误字,著名丑角演员。关官,即《四郎探母》中把守关门的两个丑角,马当扮演其中之一。这两个丑角在戏中也称大国舅、二国舅。

⑲诸茹香,花旦演员。

⑳董俊风,“风”为“峰”之误字,花脸演员,为著名架子花脸黄润甫的弟子,但多演唱工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