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常教学中,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解决问题

日常教学中,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解决问题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分析思路Z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都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自我反思、走访,一系列分析与调查,Z老师找到了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力争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方案。分析课文、诵读、观看视频材料一节,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考查1节。学生存在问题时及时给予建议与帮助。

日常教学中,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解决问题

1.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中学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教育和语文课程教学论及相关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

适合课程:(1)中学一线“语文”课程;

(2)大中专“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

(3)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学科基础与前沿问题”等。

2.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基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掌握古典诗词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

3.要点提示

(1)相关理论

文学理论

文化理论;

诗歌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关键知识点

什么是传统文化,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教学的难点,导致诗歌教学难点的原因,诗歌的语言特色,阅读与诵读的区别与联系。

(3)关键能力点

宏观上了解当前诗歌教学现状,了解传统文化传播状况,找到解决诗歌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深入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收放自如,既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体现师生平等关系,又能掌控整个教学环节。(www.xing528.com)

此外,相应的知识面和必要的文学理论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4)案例分析思路

Z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都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自我反思、走访,一系列分析与调查,Z老师找到了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力争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方案。从诗歌阅读入手,在阅读中理解诗歌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

教学实践显示,Z老师的诗歌阅读教学法紧扣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语文课本为载体,在师生之间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

4.教学建议

时间安排:中学标准课2节:90分钟。分析课文、诵读、观看视频材料一节,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考查1节。

人数要求:50人左右的班级教学。

教学方法:以学生知识掌握、个性发展和艺术能力培养为目标,不脱离文本,老师只在学生出现困惑时进行点评。

工具选择:多媒体

组织引导:教师布置任务清晰,预习要求明确。

学生存在问题时及时给予建议与帮助。

活动设计建议:

课前计划4节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上课前做好教学准备。

教师适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注释】

[1]作者简介:张丁予,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京师范大学芜湖附属学校语文老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白红兵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