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更有效地干预:结语分析与优化

如何更有效地干预:结语分析与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伤害事件发生后在刑事诉讼阶段适时、合理地启动被害人与罪犯之间交流沟通的事宜。最后,在案件宣判后,采取一定的后续措施,及时关注和疏导被害人的不良情绪体验,这个阶段更需要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今后,法律领域可以尝试将以上三种措施加以组织,形成有效的被害人宽恕干预模式,及时、得当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保证被害人的心理健康。

如何更有效地干预:结语分析与优化

用心理学有关宽恕的视角和实证方法去研究法律范围内的宽恕现象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说,心理学的宽恕研究从个体水平出发,依据实证的研究范式对宽恕与社会生活和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加具体、深入的研究。如果发生冲突矛盾和伤害事件,除了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还要关注被害人的宽恕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法律惩罚过程与心理体验过程结合起来,鼓励被害人更好地生活。

在法律领域内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干预被害人的宽恕体验呢?首先,伤害事件发生后在刑事诉讼阶段适时、合理地启动被害人与罪犯之间交流沟通的事宜。宽恕是一种自我内部的、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促进宽恕的产生需要外部部门或者力量的介入和干预,犯罪行为之后,保证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权利是首要的一步。沟通的目的是及时地提供给被害人一个了解事实真相的机会,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让被害人得知侵犯者的动机、事后态度、赔偿的意愿以及道歉悔过的诚意。这个过程可以给被害人“事实说法”与“心理说法”,保证被害人不再无端地猜疑,由此产生不良情绪和想法。其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程序公正合理、制裁及时得当,让被害人体会到公平感和权益的被保护感。最后,在案件宣判后,采取一定的后续措施,及时关注和疏导被害人的不良情绪体验,这个阶段更需要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可以说,现在很多的研究多集中在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方面,但是对被害人的心理状态缺乏追踪性的关注,使得被害人群体的心理状况研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白。今后,法律领域可以尝试将以上三种措施加以组织,形成有效的被害人宽恕干预模式,及时、得当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保证被害人的心理健康。(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