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设有效设问对教师的要求及优化

创设有效设问对教师的要求及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效设问来推进教学和学习的进程,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设问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效设问,让设问真正成为教学的推动力。再次,课堂小结部分也是设问的重要“节点”。

创设有效设问对教师的要求及优化

一、教师要重视所设问题的思维价值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设问则是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认真研究教学设问,钻研教材,以教材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在有效设问的引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和学习,通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潜移默化,让高中化学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全面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教师要能对教学设问是否有思维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要有充分的认识,避免课堂中的设问缺乏思考性。一段时间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中,有些教师有意无意地制造貌似气氛活跃,实则“虚假热闹”的“作秀”课堂。在教学中,他们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感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但细究起来,有些设问根本不需要学生的思考,对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不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没能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和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问题的解决会失去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降低,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意义和作用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应具有思维价值。那么,什么是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呢?就是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分析和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体会更多探索、获得知识的喜悦。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设问,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案例】在金属Al的学习中,有两个重要反应: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反应,可设置问题: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为什么Al和H2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思考这两个反应的实质:失电子的反应物是什么?得电子的微粒实际上是什么?这两个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反应中电子转移与所得氢原子有怎样的量的关系?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停留在知识的表层上,才能逐步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教师要重视设问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问题意识,加强课堂中的设问意识。教师如果满足于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墨守成规,对于有效设问的生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不利的。在教学中,要通过有效设问来推进教学和学习的进程,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设问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设问意识的加强是先决条件,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改进。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所谓的教学经验而故步自封,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处于停滞状态,而是要不断学习,不断交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勇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面对教学实际,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各种针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是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良好契机和平台。教师在与同行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也有创新理念的相互渗透。在相互促进中,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观念,以更好的方法推进教学,都能得以实现。总之,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要有改进教学的进取心,在教学中努力创新,加强教学中的设问意识,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效设问,让设问真正成为教学的推动力。

三、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节点”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相应的“节点”进行设问。设问有哪些重要的“节点”呢?首先,课的引入部分,是设问的一个重要“节点”。很多时候,教师在引课时可以恰当地运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展示相关的现象或事实,提出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对于更好地展开教学非常有利。

【案例】学习有机化学“酯化反应”时,可以提出问题:做鱼时,人们常放料酒和醋,这样可以使鱼味更加鲜美,这与哪个反应有关呢?为什么“酯化反应”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这些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找到答案,对熟悉的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带着好奇心进入的学习过程,通常是顺利、有效的。

其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设问的“节点”。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把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层次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能够顺利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案例】电池学习中,对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可设置下列问题:

(1)对于CH4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H2SO4或KOH时,电池反应式相同吗?为什么?

(2)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要遵循哪些“守恒”?

(3)若电解质是水溶液,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使电极反应式遵循电荷守恒?(www.xing528.com)

(4)若是熔融盐燃料电池,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使电极反应式遵循电荷守恒?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原电池学习中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对于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能够深入理解和认知,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就能顺利完成。

再次,课堂小结部分也是设问的重要“节点”。在课堂小结部分,如果设置问题得当,能起到提纲挈领、升华知识的作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回顾反思,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案例】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小结环节可提出问题:

铝在自然界的含量高,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为什么铝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时间却比铜、铁等金属晚得多呢?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讨论,学生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依据,认识金属的冶炼与使用与其化学活动性的内在关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更顺利地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

四、教师对设问的基本方法和方式的掌握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想要恰当地设置问题,创设有效、高效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能力,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思路。一方面,教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素养,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要有将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课堂设置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例如,按照这样的顺序设问:是什么?为什么?只能这样吗?如果改变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对于每一位化学教师而言,如果能够真正重视教学中的设问,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顺利展开学习。

【案例】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学习中,设置问题:

(1)溶度积(Ksp)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溶解平衡的溶度积,例如Ksp(CaCO3),只受温度的影响呢?

(3)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积是Ksp。那么,Qc指的是什么?其表达式应如何书写?请以CaCO3为例分析。

(4)同一难溶电解质,Qc与Ksp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5)相同条件下,利用同一难溶电解质Qc与Ksp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判断什么?

对以上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积(Ksp)等概念能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Ksp的应用也能更为明确。高中化学很多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教师都可以按照以上前后知识对比、多角度拓展延伸等方式设置问题,这样可以较好地推动教学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