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美共鸣:探索演进的艺术之路

审美共鸣:探索演进的艺术之路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君老师的课堂会顺着学生的初步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共鸣阶段。王君老师在字词的品读上有深厚的审美引导力和创造力,她能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美,引起学生和文本的情感共鸣。王君老师也善于从文眼切入去指导学生感知和描绘文本,把源于直觉的美感扩展成一幅画卷,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审美共鸣:探索演进的艺术之路

在唤醒学生的审美准备状态后,学生会对文本有初步的审美感受。王君老师的课堂会顺着学生的初步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共鸣阶段。课堂中的审美共鸣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审美鉴赏力找出自身与文本的契合点,形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高度的认同感,产生语文审美磁场,将课堂推向高潮的过程。王君老师在字词的品读上有深厚的审美引导力和创造力,她能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美,引起学生和文本的情感共鸣。

在《散步》一课咀嚼“田野”的板块中,王君老师先通过整容式诵读,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田野”,紧接着采用以诗解文的方法对“菜花”“桑树”“鱼塘”三个典型意象进行赏析,让学生进入审美意境,感悟文字中所蕴含的春天的气息和幸福的心境。“菜花”“桑树”“鱼塘”这样三个词语出现在散文当中,实在太过普通,难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感知。可当王君老师用以诗解文的方法将其变成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时,这些词就带上中国传统的田园风味,变得更加厚重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审美鉴赏活动。当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向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就是向和谐、快乐、幸福、美满、红红火火的生活走去”时,情感的共鸣出现了,课堂的一个高潮到来了。(www.xing528.com)

文眼向来是文本解读的重点关注对象。王君老师也善于从文眼切入去指导学生感知和描绘文本,把源于直觉的美感扩展成一幅画卷,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老王》一课中,她用“活命”一词撑起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了老王和杨绛两人的“活命”状态。在《散步》一课中,她抓住了“我们在田野散步”这么一句话引起学生对一家人,对乡村田野,对散步的共鸣。在《台阶》一课中,她用一个句号撬开了整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了人生虽处困境却不断地追求的状态。在《社戏》一课中,她以一个“好”字架起全文,让学生体验了文本中露出的童真、童趣、童言。在《喂——出来》一课中,她以“洞”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本中洞察了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