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白话小说教的美育问题与优化

古代白话小说教的美育问题与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传统的古代白话小说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围绕课文情节进行梳理,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对小说主旨进行归纳,对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二)教师审美素养的匮乏教师的审美素养是要通过学习美学理论和教育理论来培养的。虽说他们知道教学中应该渗透美育,然而他们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正确的审美体系。

古代白话小说教的美育问题与优化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教学中他们往往会遇到两个问题:需要教什么与如何去教。然而,在传统的古代白话小说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围绕课文情节进行梳理,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对小说主旨进行归纳,对艺术手法进行总结。而在问答环节中,早已是准备好答案,引导着学生往标准答案看齐,这样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即使讲到口干舌燥,学生也是听得寡味,根本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曾有人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的确,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对教育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这个职业是学到老活到老的职业,教师应该时刻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古代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学内涵,但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对小说原著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精通,他们很多是在大学读过,工作后也忘记差不多了;而有些则只知道大致情节,根本没读过原著,这直接导致教师的文学素养与时代脱轨,不能精准地解读教材文本。因此,教师备课解读文本,往往是参考教参和网络知识,唯独缺乏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挥洒自如,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教师审美素养的匮乏(www.xing528.com)

教师的审美素养是要通过学习美学理论和教育理论来培养的。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陶、感化人,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然而,在中学一线教师中,尤其是乡镇教师,他们对美育知之甚少,更别说把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了。很多教师非师范学校毕业,工作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一部分师范类的教师,虽说学过这些,但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对一些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他们已经没有学习的欲望,所以他们往往采用多年的经验来备课授课。

有些教师虽说对美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于如何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仍然很茫然。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教学时间的限制,他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个别地区的中学,很多语文教师是身兼多职,既是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有的甚至兼任学校其他职位。尤其是班主任,从早读开始跟班到放学,晚上又需要上晚自习,加上各种科研活动和总结报告,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所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必说如何进行审美教学的探索了。

当然,有些教师还是能够与时代接轨的,但是他们缺少系统、正确的审美体系。虽说他们知道教学中应该渗透美育,然而他们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正确的审美体系。美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或者是从一两节课就能看到效果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一个美育信念和长期坚持的恒心,以及不断更新的美育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