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宰相到各行各业,人才归结于能力

从宰相到各行各业,人才归结于能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齐国各级官吏之中,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莫过于宰相。但他们中无论管仲,还是晏婴和邹忌,都有杰出的治国之才。齐桓公之所以能建立霸业,外攘四夷,内安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功不可没。不但如此,齐国统治者还对于农、商等方面的突出人才给予特殊的奖赏。齐国统治者认为即使其他诸侯国中的良贾也要给予一定的优待,使他们为齐国服务。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齐国统治者对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的重视。

从宰相到各行各业,人才归结于能力

齐国各级官吏之中,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莫过于宰相。齐国的宰相论其贤者又莫过于管仲晏婴和邹忌。但他们中无论管仲,还是晏婴和邹忌,都有杰出的治国之才。他们都曾辅佐各自的君王建立了辉煌的功业。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了首霸中原的功业。“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齐桓公之所以能建立霸业,外攘四夷,内安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功不可没。

晏婴辅佐齐景公几近复霸。晏婴治东阿富有成效而被“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后因谗言辞相“公自治国,身弱于高国,百姓大乱。公恐,复召晏子。诸侯忌其威,而高国服其政,田畴垦辟,蚕桑豢牧之处不足,丝蚕于燕,牧马于鲁,共贡入朝。”(《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景公有晏婴相佐,齐国大兴,没有晏婴自身难保,更谈不上治理国家;晏婴辅佐景公后,内安百姓,外解诸侯之患,重建霸业,几乎复霸诸侯。

邹忌曾为稷下先生,他谈琴论政,齐威王任之为相。邹忌为相期间,他劝谏齐威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奖励进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国策·齐策一》)。后又为齐宣王推荐了众多人才,他自己说:“忌举田居子为西河而秦梁弱,忌举田解子为南城,而楚人抱罗绮而朝,忌举黔涿子为冥州,而燕人给牲,赵人给盛,忌举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忌举北郭刁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举此数良人者,王枕而卧耳,何患国之贫哉?”(《说苑·臣术》)齐宣王正是依靠这些人才,内安百姓,外附诸侯,称雄天下。

社会上的基层莫过于士、农、工、商四大基本阶层。我们可从齐国统治者对于士、农、工、商的政策看出其对基层人才的培养与奖赏,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桓管时期确立的四民分业定居政策。《国语·齐语》说:“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恒为士。”让士聚闲时居在一起,无论在他们自己,还是其子孙,既要学习“义”“孝”“敬”“悌”等社会基本的道德,又要学习军事技术。唯其如此,这些士才能在作战时勇猛善战,视死如归。“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让手工业者聚居一处,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其子孙,终日谈论原料的好坏,分辨成品质量的高低,这样他们既可安心于为工,又可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工。“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为商。”让商人聚居一处,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其子孙,终日谈论四季及四方商品的贵贱,以便他们贱买贵卖。商人及其子孙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必定成为良贾。“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寒,击菒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昵。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让农民及其子孙聚居在一起,终日谈论如何耕耘好田地,这样无论他们自己还是其子孙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良农。(www.xing528.com)

不但如此,齐国统治者还对于农、商等方面的突出人才给予特殊的奖赏。《管子·山权数》说:“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衮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已民疾病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知时:曰‘岁且阨’,曰‘某谷不登’,曰‘某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此国策之大者也。”此段非常清楚地记载了齐国统治者对于百姓精通农业的种种小艺者予以相对的奖赏,如“明于农事者”“能蕃育六畜者”“能树艺者”“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衮者”“能已民疾病”“民之知时者”“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病者”都奖励他们黄金一斤,或粮食八石,并且免除他们的兵役。《管子·轻重乙》则说:“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国统治者认为即使其他诸侯国中的良贾也要给予一定的优待,使他们为齐国服务。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齐国统治者对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的重视。

齐国统治者为何如此重视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呢?《管子·七法》中说得明白。“欲正天下,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正天下。”原来齐国统治者要称霸诸侯、称雄天下,需要在八个方面无敌天下即“财盖天下”“工盖天下”“器盖天下”“士盖天下”“教盖天下”“习盖天下”“遍知天下”“明于机数”。其中的后四个即在将士的管理教育、军事训练、调查各国情况、明察战机和策略属于如何选择良将方面,而前者即在“财”“工”“器”“士”等方面无敌天下则需要士、农、工、商等国家的四大基石方面的全体人才协同努力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