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侬智高及其部众的南移优化

侬智高及其部众的南移优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今写的壮族历史书,都大书特书侬智高及其起兵的事。岱族、侬族的农姓族谱也说他们是侬智高的后裔。当今越南出版的一些有关历史、民族的书刊也提到侬智高。在高平省广渊县、复和县也有两座祭祀侬智高的庙宇。侬智高还影响到越南西北部和中国红河一带。泰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大谈侬智高,并说泰国东北部有侬智高的传说,还有剧目《侬智高》。后来,泰国召开了侬智高的学术讨论会。

侬智高及其部众的南移优化

侬智高(1025—1055年)这个历史人物,经过不断的演化,成为中国的壮族越南的岱族和侬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所崇敬的神,有的还说成是始祖。因此,有必要了解侬智高及其事迹。

关于侬智高其人其事,与侬智高同时代的司马光(1019—1086年)辑录的《涑水纪闻》,沈括(1031—1095年)著的《梦溪笔谈》,宋代官修的《宋会要辑稿》,此后元代脱脱等撰的《宋史》以及其他古籍、地方志都有不少记载。在广西壮族地区南部和云南文山地区广泛流传着各种有关侬智高的传说、神话遗迹。靖西、德保、天等县的壮族每年正月三十日晚关门祭祖,即祭侬智高,外人不能入屋,更不许打扰。在靖西县湖润乡还有侬智高洞。德保县大旺乡有侬智高庙。在武鸣县暗山紫金岭还有侬智高所建营垒的遗迹。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有侬智高庙。人们崇拜侬智高,把他神化。传说,侬智高率师退往云南时,路过武鸣县南20里的一座山顶,人马俱渴,侬智高拔剑砍石,泉水涌出,今剑痕和马足痕尚存,叫马跑泉或天井泉。云南省文山县的石崖上刻有侬智高像。现今写的壮族历史书,都大书特书侬智高及其起兵的事。出版的民间故事,也少不了侬智高的故事。

越南的第一部史书《大越史记》,是黎文休于陈圣宗绍隆十五年(1272年)编成的。吴士连根据《大越史记》又补充、扩大编撰成《大越史记全书》,于黎圣宗洪德十年(1479年)完成。后来《大越史记》散佚,《大越史记全书》今尚存,成为了解越南古代历史的主要著作。无名氏撰《越史略》完成于陈昌符年间(1377—1387年)。这些书都有关于侬智高早期活动的记载。岱族、侬族的农姓族谱也说他们是侬智高的后裔。越南“保乐一名襄安府——世袭知府农宏义,侬智高后也”[1] 。当今越南出版的一些有关历史、民族的书刊也提到侬智高。在越南的岱族、侬族中也广泛流传有关侬智高的传说、神话,视其为民族英雄,是保护神。在离高平省会高平镇5公里远的和安县永光乡板银村、民主乡板茹村、河广县朔河乡谷旺村,现在还有侬智高祠庙,每年阴历正月初一至初十,当地的岱族、侬族群众都到这些庙祀拜,十分隆重。有的人认为,侬智高是一位没有死去的英雄,还活在天宫。在高平省广渊县、复和县也有两座祭祀侬智高的庙宇。岱族还崇拜侬智高的母亲阿侬,说她是鸡鸭的保护神,要供拜阿侬,鸡鸭才长得肥壮,不会瘟死。

侬智高还影响到越南西北部和中国红河一带。“沙、侬二种,与思陀等九司错址而居,其人固侬智高之余孽,其地盖广陵之绝徼也。”[2] 思陀等九司在今中国云南省红河、元阳、金平等县境内;广陵即越南曾经设置的广陵州,地在今越南莱州黑河北岸,明代时属云南省临安府管辖。

1941年,泰国学者沙天哥色在《泰掸族系考》中说:“暹文译本有《五虎平南》一书,尝见该书第一回即有南蛮王侬智高者,将兵进侵中国,陷九城而围广州。宋仁宗命狄青讨之,大败其众,智高走死大理。此南蛮者,即系泰族。”[3]

1989年,泰国学者狄拉·沙拉耶在《曼皮朗》杂志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从侬智高到坤真》的文章认为,在湄公河两岸的泰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坤真,有可能源自广西壮族(侬人)英雄侬智高。侬智高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坤真却是传说人物。老一辈的泰学专家陈棠花也曾经提出坤真正是侬智高,可惜他没有做认真的考述。[4] 坤真即西双版纳的叭真,又译为帕雅真。

1992年11月,广西从事壮族历史和民族学研究的学者由覃乃昌率一代表团,应泰国艺术大学之邀到泰国就泰族与壮族的历史关系进行学术交流。泰国学者与中国学者大谈侬智高,并说泰国东北部有侬智高的传说,还有剧目《侬智高》。后来,泰国召开了侬智高的学术讨论会。

1992年,笔者到越南进行学术访问,越南学者跟笔者讲,有一位名叫玛哈(Mahagh Smoepitak)的泰国学者,自称是侬智高的后裔,到侬智高的故乡寻根。笔者大为惊愕,因为笔者认识一位名叫玛哈的泰国学者,已70多高龄。他非常热心探寻泰国泰族的根源,1987年他与泰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巴色·纳那空(Prasert Na Nagara)教授到广西民族学院访问一周,与笔者就泰族与壮族的历史渊源关系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笔者很怀疑就是他。1993年10月,笔者率研究壮族与泰族历史关系的学术代表团访问泰国艺术大学,又见到老朋友玛哈先生,他在一家酒店宴请笔者时,笔者问是否是他去侬智高的故乡寻根。玛哈先生回答,就是他本人。

1994年8月,广西壮学学会会长余达佳及其一行访问泰国。15日,泰国总理府秘书处华文资料泰史考核委员会委员、已70多高龄的李沛然先生对余达佳先生说:侬智高在泰国的影响很大,尤其在泰北。泰人认为他是泰民族的英雄。泰国艺术大学曾编写过侬智高的歌舞剧,在国家剧院演出。侬智高的泰文名字用英文拼写为Koon Cheng,汉文译为坤真。

1994年9月22日,泰国文化委员会顾问帕农·乔甘诺(Phanom Kaewkam Nerd)先生率领的泰国文化委员会代表团访问广西民族学院,该团除官员外,多数是泰国几所著名大学的学者。他们提出,泰国有不少神话,其中的神是虚构的,而神的原型是侬智高,他们将搜集各种神话,进行比较研究。

缅甸与印度交界的掸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侬智高率领的士兵,与当地的女子结婚,不讲原来语言,而讲妻方语言,因此,现在他们的后代不会母语了。

侬智高有这么高的地位和历史影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侬全(存)福(侬智高之父)是傥犹州(今中国广西靖西县境)的知州,妻子阿侬是武勒州(今广西靖西县与大新县交界处)人。宋天圣七年(1029年),侬全福任邕州卫职,治理了混乱的龙州(广西龙州县)、七源(今越南谅山省七溪)[5] ,全福杀胞弟万涯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附近)知州侬存禄和妻弟武勒州知州侬当道,兼并其地,称昭圣皇帝,立阿侬为明德皇后,封子智聪为南衙王,改其州为长生国,招募、训练军队,断绝与交趾李朝的往来。李太宗乾德认为,“朕有天下以来,将相诸臣,靡亏大节,异方殊域莫不耒臣。而诸侬世守封疆,常供厥贡。今存福妄自尊大,窃号施令,聚蜂虿众,毒边鄙之民,朕以之龚行天讨。”[6]

宋宝元二年(1039年),交趾李朝李太宗乾德亲自带兵攻打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捣毁其城池,侬全福与其子侬智聪被杀。[7]

广源州向李朝献生金一块重112两。[8] 其妻阿侬及其子侬智高逃脱,移居雷峒、火峒(今广西大新县下雷一带),然后又占据傥犹州。宋庆历元年(1041年),改其州为大历国。交趾李朝出兵前往镇压,生擒侬智高并押解到京都。交趾李朝见杀其父兄未能慑服侬智高,改换手法,怀柔笼络他,任命为广源州知州,并将雷峒(今中国广西大新县下雷镇部分村)、火峒(今中国广西大新县下雷镇与天等县福新镇交界处)、频峒(今中国广西靖西县岳圩镇)、婆峒(在频峒南面,与频峒相对,今为越南高平省上琅县北标村一带)4峒及思琅州(今越南高平省下琅县一带)归侬智高管辖。

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对交趾的劫掠不满,于安德州(今中国广西靖西县安德乡)反抗交趾,建立南天国,年号景瑞。交趾派太尉郭盛溢带兵前往镇压,侬智高败降,但暗中筹划再度起事。

皇祐二年(1050年),交趾李朝再次派兵攻击侬智高,没能取胜。

《宋史》卷90《地理志》载,广南西路的邕州(治所在今中国广西南宁)有44个羁縻州。羁縻州就是中央封建朝廷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长官进行间接统治的地方。上述侬全福和侬智高活动的广源州、七源州、万涯州、思琅州等是其中的羁縻州,属左江道。中国的宋朝国势衰弱,又得对付北方辽、夏的战争,无暇南顾。而李朝是交趾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朝代,势力向北侵蚀,于是上述侬智高活动的地方虽是宋朝的羁縻州,但为交趾李朝所窃据,所以《宋史》卷495《广源州蛮传》、《续资治通鉴》卷50都说:“广源(州)虽号邕管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

侬智高在世时,交趾尚未独立,还没有划分国界。若以现今的国界来看,以上叙述的历史事实表明,中越边境两侧的农氏有血亲关系,交往密切,是一个人们共同体。

侬智高徙居安德州后,派遣使者至邕州,请求内附,盼宋朝廷补刺史职。宋朝廷因无力南顾,“恐疆场生事,却而不受”[9] 。侬智高又移居文村(今中国广西靖西县荣劳乡政府所在地)5年,壮大力量。皇祐三年(1051年)二月,侬智高向宋朝廷奉表,献驯象及生熟金银遭拒绝。侬智高对其部众说:“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纳我,无所容,止有反耳。”[10]

宋朝礼宾使亓赟率师出击侬智高,不料被其生擒。亓赟为了苟生,称此来是为招安,并非来战。在亓赟的一番言语下,侬智高反宋的念头打消了。他通过亓赟沟通与宋朝的关系,不再提任刺史一事,愿向宋朝廷贡方物。侬智高派数十人随亓赟至邕州城。宋朝认为,亓赟是擅自发兵自取兵败,为脱死而妄自许诺侬智高朝贡。“智高大恨,且以朝廷及交趾皆不纳,穷无所归,遂谋作乱。”[11](www.xing528.com)

广州人黄师宓、黄玮常来往于广州与广源州之间贩卖黄金,侬智高结识他俩后,并与族人智囊侬建侯、侬建忠共同策划,攻打广州。一日,侬智高焚烧了自己的屋舍等物,对部众说:“平生积聚,今为天火所焚,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自王,否则必死。”[12] 于是率众五千,[13] 攻破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

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初一,侬智高师沿右江而下,攻下邕州城,杀知州、通判、都监等官,建大南国,称仁惠皇帝,年号启历,黄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大赦境内。[14] 侬智高师马不停蹄又沿郁江、西江而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五月初九攻下横州(今广西横州),接着连克沿江各州:贵州(今贵港市)、龚州(今平南县)、藤州(今藤县)、梧州、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五月二十二日抵达广州城下。从邕州打到广州,仅用了14天,可谓神速。这主要是沿江各州守城官军虚弱不备,沿途各州群众纷纷响应、支援。到广州时,侬智高师已扩大到5万余众。

侬智高师的反宋战争,震动宋朝朝廷。朝廷有人主张,授侬智高邕、桂七州节度使的官职,笼络他,但遭到枢密副使梁适的反对而没有实行。

侬智高师围攻广州57日,无法攻克。宋朝急令征调官军南下,集结驻扎广东的军队,向广州袭来,形成反包围形势,同时斩杀响应、追随侬智高的人。黄师宓的父亲在广州城郊被擒斩,侬智高师转战许久,已感疲惫,又不习水战。官军利用夜晚刮飓风之机,焚毁了侬智高师的数百艘战船。侬智高孤立无援。

北宋王朝在广东周边的湖南、江西、福建加强防务,扼制侬师北上;又担心侬师渡海入海南岛,加强海防戒备。北宋王朝同时下诏,若捕获侬智高者,授正刺史官职,赏钱3000贯,绢2000匹;捕获侬智高母亲者,授诸司副使,赏钱3000贯;捕获黄师宓、黄玮者,授东头供奉官,赏钱1000贯。

八月,侬智高率师脱离广州,北进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市)、连州(今广东省连县)。探知官军已有防备,不敢继续北进。九月转入贺州(今广西贺县)、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十月至宾州(今广西宾阳县),转入邕州城。侬智高向交趾李朝求援,李朝改变以前的态度,“冬十月,智高使梁珠来乞师,诏指挥使武珥,将兵援之”[15] 。

交趾李朝多次致函宋朝,欲出兵镇压侬师。十二月,桂州(今广西桂林)知州余靖表示赞同。枢密副使狄青反对,说:“李德政(即交趾李朝皇帝乾德——引者)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此非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横蹂二广,力不能讨,乃假蛮夷兵。蛮夷贪得忘义,因而起乱,何以御之!愿罢交趾兵勿用,且檄靖无通交趾使。”[16] 宋仁宗认为狄青所奏言之有理,采纳了他的主张。

正当侬智高师从广州转战广西途中,宋朝朝廷任命枢密副使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皇祐五年(1053年)二月,狄青统领31000多名官军和土丁进入广西宾州,先按兵不动,待侬智高失去警惕,突然袭击昆仑关(今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侬智高师失利,退至归仁铺(今南宁市五塘)。狄青利用骑兵突破侬师防线,邕城已无险可守,城破,黄师宓、侬建中、侬智忠等57名将领被斩,侬师5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俘。

侬智高与邕州的36峒首领有密切关系,本欲依托他们,再举北上。宋朝侦知其谋,离间36峒与侬智高的关系,归向宋朝。侬智高无援势孤,率领3000多人及60多岁的老母、28岁的弟智光、14岁的长子继封、8岁的次子继明经田州(今广西田东县),退入云南特磨道(今云南省广南县)。侬智高之所以退向特磨道,与大理国联络,是因为特磨道远僻,可以隐蔽发展,距邕州有40日路程,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侬智高的族人,早先已任大理国的官职,开宝九年(976年),广源州酋长侬民富就任坦绰官职(清平官)。[17] 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被交趾李朝杀害后,其母改嫁特磨道的侬夏卿。侬智高送给特磨道酋长侬夏诚金帛、女子,而侬夏诚则是侬夏卿的哥哥,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侬夏诚许诺借兵马给侬智高,并让侬智高居住在侬夏诚住地以东15里的丝苇寨。因而侬智高及其部众前往依靠,队伍有所壮大。

狄青派遣石鉴等人率兵袭击特磨道,俘获侬智高母、弟及其子,押解到京都杀害。侬智高率领500人西走奔赴大理,[18] 与大理结亲,招募兵士,制造兵器,训练战士,准备进攻四川。至和二年(1055年),侬智高被大理国段思廉杀害。[19] 陈鼎所著的《滇游记》载:“大理一名羊苴咩城。狄青讨侬智高,史称智高遗金龙衣而遁,不知所终,殊不知其终于大理也。今其宅遗冢尚存。”

侬智高的宗族和余部则从大理移居元江,不久为僰、倮、摩些族所逐,于是又向南迁入十二版那(纳)和十二朱汰(泰)。宋末,子孙散居今之泰国,曾一度建立兰那王朝。[20] 十二朱汰(泰)位于越老两国边境。“侬人,其种在元江与广南同俗,是侬智高之党窜于此者,楼居无椅凳,席地而坐,脱履梯下而后登。甘犬嗜鼠。妇人衣短衣长裙。男子裹花帨,衣粗布如絺。”[21]

广南府“其地多侬人,世传为侬智高之后”[22] 。“侬人,广南侬智高遗种,散居八里十之五六。”[23] 这里所说的里,并非路程的单位,而是县以下的行政单位。这八里分属今云南省文山、马关、西畴、麻栗坡、砚山等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姓壮族的族谱都记载是侬智高的后裔,现今也这样认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为避免遭官军的屠杀,侬姓改为农姓。宋朝皇帝姓赵,也赐赵姓。

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李朝李乾德派李常杰和宗率军入侵宋朝的钦州、廉州、邕州,宋朝派遣郭逵统军南下,于次年将交趾兵赶出宋境,宋军直抵富良江(今红河)。元丰元年(1078年),宋朝与交趾李朝划定疆界。宋神宗“已令安抚司各差人划定疆界,毋得辄侵犯”[24] 。交趾李朝归还广源、苏茂、门州、桄榔等州县,双方派员划定疆界,历时6年才完成。[25] 1078年广源州改为顺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十八日,广南西路经略司言:‘顺安州贡峒等旧隶邕州,昨宣抚司因收复广源,分隶顺州,乞还旧隶。’从之。”[26] 元丰三年(1080年),知枢密院孙固认为,顺州(即广源州)“时征安南,建顺州,其地瘴疠不堪守,固请弃之。内徙者二万户”[27] 。自此以后,广源州划归交趾。后交趾将广源州改称广渊。

交趾李朝天符睿武五年(1124年)十二月,“广源州小首领莫贤及其部党,出亡宋邕州界贡洞”。次年,“邕州执莫贤等,请差人就江南交付。帝(李乾德——引者)遣守富良府中书李献,往江南领还京师,流莫贤于义安州,妻子并没官”[28] 。由北向南流放400多公里,现今义安有泰族居住。

广源州侬琼、莫七等率众反叛李朝。1125年11月,李朝遣入内礼部侍郎黎伯玉征讨侬琼、莫七。1126年11月,宋朝钦州将莫七擒获,送交李朝。[29]

交趾李朝时,真腊人多次进犯义安州,李朝天顺元年(1128年)八月,真腊人又进犯义安州,李朝令清化府阮河炎领兵击退真腊人。鉴于广源州人多次反叛李朝,于是李朝于1128年11月,“流广源州人于清化府”[30] 。李朝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可一举两得。这次移民的人数史无记载,但史书上写有这一笔,说明人数不会很少。移民由北向南得走五百多公里。现今清化省有泰族,有韦姓人家,但他们已不知韦姓的来历。义安、清化均与老挝交界,到泰国已不是很远。越南李朝时,广源州的居民是岱族的先民。莫朝(1527—1592年)才开始有较多的京(越)人进入越北地区。用现在的观点来说,这是壮族—岱族—泰族演化的明显实例。

10世纪时,中国壮族,越南岱族、侬族,泰国泰族的族称还没有出现。史书上记载侬智高及其先人是“山獠”。侬智高在世时还没有国界,宋朝与交趾李朝划国界是在侬智高去世23年后划分的。这些“山獠”人连成一大片聚居在一起,“山獠”人内部有密切联系。从侬民富任大理国官职和侬智高投奔大理国的情况看,他们受大理国的影响很大,跟大理国有联系。侬全福效法大理国,建立了长生国,并未长生。交趾李朝要吞并这块地方,不容另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存在。侬智高也一样,建立的南天国、大南国,也不为交趾李朝所接受,所以多次派兵镇压。宋朝的心态,除了不容一个地方民族政权的存在以外,还多了一条,尽量避免南疆发生事端。宋朝采取战北安南的战略,即与北方的辽和西夏征战,南方则平安无事。这样一来,侬智高腹背受敌,终为所灭。

侬智高投奔大理,壮大力量,企图东山再起,如果语言不通是很难活动的,极可能有他们的族人或与之相近的人居住在大理,以便依附。从大理到金齿镇(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已不遥远,进入大理国的孟都(今缅甸掸邦)、蒙光(今缅甸克钦邦、实皆省北部)并非很难的事。侬智高及其部众进入金齿、孟都、蒙光,中国的史籍未见记载,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有,“山獠”人进入该地的数量不会很多。侬智高余部从元江县迁入泰国北部的人数不会很多。1988年4月,笔者追踪到元江县调查,得知这里已无侬人或壮族,但有傣族19015人,有水傣、旱傣、花腰傣、黑傣4个支系。有人认为侬智高余部的后裔已融入傣族中。但据笔者在元江县的了解得知,水傣是从云南省金平县迁到元江县的,旱傣是从云南省石屏县迁至元江县的,黑傣是从云南省红河、河口、金平等县迁来的,又分为两支,互不通婚。花腰傣也是从外地迁来的。花腰傣以妇女腰间系花带而得名,现今在元江县有1万余人。花腰傣妇女的服饰与西双版纳的傣族不同,与壮族妇女的服饰很近似,尤其与广西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板六村自称pu nuːŋ的壮族妇女相似,头戴大而稍平的竹帽,边缘略向上弯。其语言与壮语相近。由此看来,侬智高部众的后裔,要么迁往他处,要么已演变成傣族了。1985年,泰国的2位教授来此调查傣语,发现有70%的元江县傣语与泰国泰语相同,可见与泰国泰族的关系是密切的。这种演化脉络是十分清楚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