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勐卯傣族大规模向东南移居及其历史延续

勐卯傣族大规模向东南移居及其历史延续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廷派兵前往镇压,于是勐卯的傣族大规模向南迁移入缅甸境和十二版纳,首领是王子舍隆法。孟连成为十二版纳与勐卯联系的环节。中共游击队解放了孟连,最后一代土司刀派江逃往缅甸,土司的统治结束。此说是否可信,与从勐卯来的说法是否矛盾呢?而从江西移居此地的人到达的时间较晚,是汉族。此外,传说勐戛的土司是从勐卯迁来的。

勐卯傣族大规模向东南移居及其历史延续

傣历六百年(1238年)前后,勐卯的土司死后,兄弟为争权夺位而刀兵相见,造成社会动乱。朝廷派兵前往镇压,于是勐卯的傣族大规模向南迁移入缅甸境和十二版纳,首领是王子舍隆法。另一支傣人则在王子舍德法(一说是舍安法)率领下沿怒江南下进入阿佤山区,居住于勐版、港色一带,然后又迁到马善,娶了佤族头人的女儿为妻。随舍德法南迁的有兼德、兼海、兼冒(均为官名)3个家臣,各自率领一批人去开发新地方,分成3路。兼德率领的一路,从港色经南允武、班散进入勐阿、勐马,至帕亮山(也叫千户山,位于今孟连附近)建寨住下。帕亮山周围和孟连盆地尽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一天,他们放出的一头水牛走下山,牛回到山上时,全身滚满烂泥,牛角上还挂着只有水塘和沼泽地才能生长的可以喂猪的水草,说明山下有水,傣人见状十分高兴。次日,派人跟在牛后,发现一块膏腴之地,于是大批傣人下山来开辟这片处女地,也就是芒志。这里的原住民是不会水稻耕作的佤族。不久,由兼海率领的另一路人马经泥允思、班弄渡过南卡江,来到这里开辟了永隆(即今中城)和中嫩。由兼冒率领的第三路人马,迁到勐再、勐基后,听说有上述那块肥沃的土地,又经过永广、西盟、勐梭,与兼海会合在一起。

他们这3个家臣率众人开辟的地方就叫孟连,傣语的意思是找到的地方。于是,从勐卯又迁来1000户傣族。3个家臣到阿佤山接他们的头人舍德法到孟连治理这块地方,舍德法则分封开辟孟连有功人员,并给予爵位和领地,共封8个“根”(即8大长爷)和12个“男”。他们的力量逐渐壮大,达到云南省澜沧地区,包括勐耕、酒房、谦大、雅口、上下允、勐朗、勐宾、勐梭、阿佤山的一部分(翁戛、富岩)以及缅甸东北的一部分,如班散、中弄、上勐博、上勐片等地。

到了明代,缅甸和十二版纳土司觊觎孟连这块地方。永乐二年(1404年),大概是第二代土司依附明廷以保全自己,永乐帝封他为世袭孟连宣抚司,赐刀姓和印信、财帛。

孟连土司与十二版纳土司联姻,结成联盟,大约在孟连第十代土司刀派忠(又称刀派清)时,帮助十二版纳土司攻打勐乌、乌得获胜,于是将这两个地方交给孟连土司管辖,后因孟连和勐乌、乌得相距甚远,不便管理,于是勐乌、乌得仍由十二版纳土司管辖,原归十二版纳管辖的澜沧地区划归孟连土司管辖,孟连土司的地盘便扩大到澜沧十二渡口。孟连成为十二版纳与勐卯联系的环节。1481年,刀派忠派人携带礼品到勐安瓦(缅甸景栋)求佛,勐安瓦土司也回赠礼物,此外还带回3本佛教经书、4尊菩萨像以及佛教仪式用的各种器物,使者回来后,在孟连建了佛寺、佛堂。

19世纪中叶以后,孟连土司势力削弱,统治范围也逐渐缩小,北达景信、景昌、芒红、芒景(今孟连县糯福区),西至勐马、勐阿,南到海禾、芒信。

孟连头人和土司共29代,其中中断2代,从宋代末年至1949年,即傣历六百至一三一一年,共700年左右。中共游击队解放了孟连,最后一代土司刀派江逃往缅甸,土司的统治结束。

上述情况是否可信呢?先从语言来看,景谷傣语与德宏、耿马的傣语接近,而与西双版纳傣语差别较大。《元史·地理志》载:“开南州,州在路西南,昔朴、和泥二蛮所居,蒙氏立银生府,后为金齿、白蛮所陷。”那时的开南州主要指景东,也可能包括与景东相邻的景谷,金齿主要指的是德宏的傣族。迁徙的时间,据勐戛乡傣族罕成云说,大寨傣族来此已有500多年,由此推算当在明代,也可能在宋、元之际已到此地。

此外,勐窝傣族还普遍流传从江西迁来此地的说法,傣族邵贤荣说:“听老人说,原来我们老辈子是江西官家的人,后因官家犯罪,被充军来云南,便随官家来到这里。原来我们不姓邵,是姓萧,因充军来的人受到追查,吓慌了,就改姓邵。”周应光说:“我们老辈子是江西猪屎街的人,挑小担担出来做生意来到这里。据说,近一二十年还有从江西来的人探访他们。来此时间有说300多年前,有说100多年前的。”

此说是否可信,与从勐卯来的说法是否矛盾呢?看来可信,并不矛盾。从勐卯迁来此的时间较早,是傣族。而从江西移居此地的人到达的时间较晚,是汉族。江西来的汉人与傣人通婚,经过几代人后傣化了。20世纪50年代,这种演变的痕迹还可寻。江西来的汉人主要聚居县城所在地的勐窝,这里是政治、经济中心,交通较方便,傣、汉交往密切,不仅有傣族的罕、刀姓氏,还有许多汉人的姓氏,如刘、李、周、杨、张、姚等,傣语中搀有很多汉语。而勐戛交通不便,闭塞,绝大多数人不会汉语,仍保持有名无姓的状态。[14]

孟连的傣族绝大多数是从勐卯迁去的,但也有少数是从其他地方迁去的,如孟连坝区中间的曼寨,传说在数百年前由昆明、玉溪迁移到孟连。[15]

云南省景谷县有数万傣族,在勐窝、勐戛坝子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位皇帝生有两个儿子,兄弟两人不堪后母的虐待,逃到云南。当时云南由六诏分治。其中有一位诏主在狩猎时,射中一只鹰,无人取回猎物。兄弟二人游入池中取回落鹰,诏主犒赏,并招为驸马,让他俩带一批人,从勐卯经缅宁来到景谷开荒建寨。原居民叫“哈扪”。傣人来后,“哈扪”人移居他处。这两兄弟后来成为当地最早的土司。此外,传说勐戛的土司是从勐卯迁来的。

【注释】

[1]《史记》卷113。

[2](晋)常璩:《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见刘琳校注本,成都:巴蜀书社,1984年,第427页。(www.xing528.com)

[3](晋)常璩:《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第435页。

[4](勐卯弄冒)召帕雅坦玛铁·卡章戛:《勐卯古代诸王史》(汉、傣文版),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第168页。该书完成于1771—1778年。

[5]《檐曝杂记》卷3。

[6]《中央访问团云南民族情况汇集(上)》,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16页。

[7]桑耀华:《芒施蛮并非傣族先民》,载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集刊》,1979年第3期;桑耀华:《茫蛮和金齿族属试论》,载《研究集刊》,1980年第1期。

[8]《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1年,第11、12、19、20、23页。崩龙族,今称德昂族

[9]《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8页。

[10]《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2页。

[11]刘岩:《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28页。

[12]王懿之:《傣族源流考》,载《贝叶文化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9—132页。

[13]《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6页。

[14]《恩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6页。

[15]《恩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0—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