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广南壮族人物传说—侬智高的传说

云南广南壮族人物传说—侬智高的传说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侬智高的传说·怒射皇帝壮族人物传说。(海涛)三打布越九困西洋壮族人物传说。随后,起义军又退守今广南县境的六郎城,与狄青的军队打了三个月,故民间流传有“九困西洋”、“三打布越”的传说。广南县城西侧有口井,民间称马蹄井,据说是北宋时壮族首领侬智高的白龙马用蹄子践踏而成的。收入《广南风物传说》,32开,3页,1 600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

云南广南壮族人物传说—侬智高的传说

侬智高的传说·怒射皇帝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侬智高的爹叫侬全福,妈叫阿侬。阿侬怀侬智高不久,侬全福就被皇帝杀害了。临断气时,他对阿侬说,若怀的是个儿子,就取名侬智高,让他为父报仇。他同时告诉阿侬,生他的时候,要见到犀牛才能生;他生下来的第五天才能让他骑马;箭要用家里后花园的通天竹来做,并要等竹尖顶着天,又弯下来挨着他,才能让他砍下来做箭。这样,做出来的箭才能射中皇帝。可是侬智高报仇心切,没有按他父亲说的去做。结果,他射出去的三支箭都没有射中皇帝。这样,他只能听他妈妈的话,召集人马,打造兵器,举旗反皇帝。林安再讲述,刘德荣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6页,3 8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侬智高的传说·弹山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侬智高在广南被杨六郎打败后,逃到阿科,想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势,同宋朝军队再战一场。一天,他见后龙山太高,既占地盘,又堵财源,准备用神墨斗把山弹掉。他打开神墨斗一看,发现墨斗的水干了。此时,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来到他的面前,指点他只有用山脚下凉水井和热水井两眼水井的水对墨,才能把后龙山弹掉。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那两眼水井,侬智高就听了两位随从的话,将口水和尿拌入墨斗。他拉开墨线一弹,后龙山颤抖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后龙山没有被弹掉,只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墨印。直到现在,后龙山半山腰还有一道又深又长又直的印痕。黄德光讲述,陆诚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2页,1 4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侬智高的传说·固守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侬智高没有弹平后龙山,就退居王子山洞里,同宋军打消耗战。侬智高的几百号部下的吃喝就靠从凉水井伸到洞里的一根叫扣庸的神藤。侬智高还用这根神藤阻挡了杨六郎的兵马。杨六郎的兵碰到神藤就砍,而神藤则砍了又合,怎么也砍不断。后来,杨六郎的部下无意中抓到侬智高的一个丫环,才破解了其中的秘密。杨六郎叫部下杀了一条狗,并找来了黄鳝,用狗血和黄鳝涂在刀口上,再去砍那根神藤。神藤果然被砍断了。杨六郎的兵马冲到山下,包围了王子山。黄德光讲述,陆诚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1页,7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侬智高的传说·妙计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杨六郎的兵包围了王子山,侬智高寡不敌众,不能硬冲。他便想出一计:将一只公鸡绑在一面大鼓上,鼓面上放米,鸡饿了便伸头啄吃鼓面上的大米,鼓就发出“咚、咚、咚”的响声。就这样,侬智高带着侍从和兵马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出山洞,躲过了杨六郎的围兵。只留下那只公鸡,不时地在鼓上啄食,“咚、咚、咚”的声音迷惑了杨六郎。侬智高走了以后,壮族人民很怀念他,就在王子山脚下盖了一座播皇庙,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一个龙日都杀猪宰牛,做紫色糯米去祭奠。因为侬智高忌讳狗肉和黄鳝,壮族中姓侬的至今不吃狗肉和黄鳝。黄德光讲述,陆诚搜集整理。收入《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丛书·壮族民间故事》,32开,1页,7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海涛)

三打布越九困西洋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地区。讲述的是:传说,北宋时,壮族首领侬智高率众起义,朝廷派狄青大军前来镇压。历经长期战争,侬智高起义军退守今广南县境的西洋江,镇守在江岸九个月(一说九年,战场遗迹可考)。随后,起义军又退守今广南县境的六郎城(也称“宝月关”,实名叫“布越寨”),与狄青的军队打了三个月(一说三年),故民间流传有“九困西洋”、“三打布越”的传说。唐朝信讲述,王明富翻译整理。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32开,1页,1 500字。(王明富)

马蹄井的传说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广南县城西侧有口井,民间称马蹄井,据说是北宋时壮族首领侬智高的白龙马用蹄子践踏而成的。传说,当时天逢大旱,白龙马为救活侬智高起义军而用蹄掘泉水。佚名讲述,元文跃搜集整理。收入《广南风物传说》,32开,3页,1 600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王明富)

大王岩崖画的传说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据说宋朝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军败退到了大王岩山,侬智高显身影于石岩上。从此,传说大王岩上的画,就是侬智高的神像。罗福恩讲述,李赞华搜集整理。收入《麻栗坡县民间故事》第一集,16开,1页,350字,麻栗坡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王明富)

“七一”节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相传,宋朝皇帝派杨六郎和杨七郎到边疆消灭侬智高起义军。他们看到边疆人烟稀少,不忍杀戮。杨七郎叫人们拿牛血来染饭,带着染好的饭回朝廷向皇帝禀报:“侬智高的人马已被杀光了,没有水煮饭,只好拿他们的血煮饭吃。”皇帝信以为真,就再没有派兵来追剿侬智高的起义军。以后,“七一”节染红饭成了壮族的一种风俗。侬友德、刘静云讲述,侬友德整理。收入《麻栗坡民间故事》第一集,16开,1页,500字,麻栗坡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88年编印。

(王明富)

杨家洞与营盘山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杨柳井乡的西洋桥畔,有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岩壁上有个岩洞,据说是杨家将追剿侬智高起义军时住过的洞,故称“杨家洞”。在洞对面的山顶上,今天仍留有古战壕遗迹,当地人称此山为侬智高起义军的营盘山。据说侬智高向对面杨家洞射箭时,必须先在营盘山上挂一块腊肉,因为侬智高射出的神箭都要洞穿肉体。如果射出去的神箭射不到敌人,箭头必然要折返找肉体洞穿。为避免误伤自己人,所以必须挂一块腊肉接住折返的神箭。侬全堂讲述,王明富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7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www.xing528.com)

修水坝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很早以前,阿科坝子有一个水坝,坝里的水白天黑夜往外流,怎么也堵不住,人们一滴水也用不上。为了引坝子里的水来灌田种稻,这里的百姓想尽办法去堵坝,可水还是照样像往常那样往外流,一滴水也流不到田间。最后,靠路过此地的一位白发老人的指点,人们才把水坝上漏洞堵住。据说,那白发老人是侬智高天子派来搭救壮家的仙人。陆光玉讲述,陆廷良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二集,32开,2页,87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4年编印。(王明富)

口赛的传说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侬智高回家探母时,负伤的手还在流血,伤未痊愈又外出行军打仗。从此与母离别,多年不曾相见。母亲思子心切,就找来香草取汁染糯米饭纪念侬智高。后人就将染饭的香草称为“站赛”,将所染成的红米饭称为“口赛”。沈忠妹讲述,王明富、陆维会录音翻译整理。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32开,1页,600字。(王明富)

李应珍的传说·应珍应征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殖民势力侵入西南边疆。边关告急的奏折雪片一般地飞到京城。一天,一位白发老翁托梦给皇帝,告诉他西南边关有个十八子李,由此人统领可以稳定西南的局势。于是皇帝下旨,务必找到这个十八子李去应征。情急之下,云贵总督岑毓英悟出了皇帝的用意:皇帝指的就是要找一个叫李应珍的人。文武百官查遍云南,最后云南开化府的陈知府找到了这个人。这是一个壮族农民,原名李应珍。李应珍就是李应征。“十八子李去应征”中的“应征”与“应珍”是谐音。就这样,李应珍告别父母妻儿,领兵出征。李安宏、李安乐讲述,那家佐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13页,9 0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李应珍的传说·出征联义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光绪十年(1884年),李应珍带兵出征来到边关。受一位白发老翁的指点,他翻山越岭,亲自到起义军驻守的地盘去联络,组成了一支近万人的由壮族、苗族、瑶族彝族汉族等民族组成的抵抗侵略者的大军。李应珍出征边关,良美之战便首战告捷。仅一顿饭的工夫,李应珍的起义军便杀死一百多名洋鬼子,缴获洋枪二百多支,山炮十多门,而起义军仅伤亡二十多人。从此,李应珍的名字在边关传开了。洋人们一听到李应珍的名字,一看见“十八子李”的黄色大旗,一个个便面如土色,抱头鼠窜。李安宏、李安乐讲述,那家佐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7页,9 0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李应珍的传说·威震南疆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光绪十年(1884年)春,为援助越南的抗法战争,李应珍奉旨率兵开进了越南。初来越南,士兵水土不服,大多得了疟疾,大大削弱了战斗力。一日,李应珍受梦境的启示,找到一股清澈的泉水。战士们喝下这泉水,顿时个个都恢复了健康。有名的响山之战,歼敌一千四百余名,击毙法军头目德布林及法军官十余名,缴获洋枪、洋炮一千余件,威震南疆。在此次战役中,李应珍也受了伤。李安宏、李安乐讲述,那家佐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10页,6 0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李应珍的传说·遭害遇难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地区。内容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当军民欢庆抗法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清朝却与法国政府签订了卖国条约,朝廷正式下达停战命令。这一妥协投降的命令,激起了前线将士的极大愤慨。李应珍接连上书朝廷,强烈要求“诛杀议和之人”,废除卖国条约,阐述乘胜追击、全面取得胜利的理由和时机。李应珍的奏折触怒了朝廷,朝廷害怕李应珍执掌兵权,不听命令,边关不稳,就派人赶到李应珍在响山养伤的营帐,用毒酒和毒果害死了李应珍。李安宏、李安乐讲述,那家佐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6页,4 0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沙家浪兵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地区。讲述的是:壮族青年沙定边和他的妹妹沙得秀精通文武,沙定边进京应考,居头榜夺魁。而主考贪官却将其排名第十六位,让他到云南当了个小官。这年,时逢外敌入侵沿海,海贼掳掠百姓,朝廷急召沙定边率兵抵抗入侵,沙定边夫人和沙得秀也一起应征。结果,沙家军打败了入侵者。沙家军善水战,皇帝特赏赐银子和绣有“沙家浪兵,英勇保国”的锦旗。沙家将士返乡,跟随沙家的外籍将士要求到云南落籍,后代都自称“沙人”。罗大爹讲述,李英平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丘北县民间故事集》第一集,16开,4页,2 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2年编印。(王明富)

农青与龙少壮族人物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地区。内容是:传说,小伙子农青和姑娘龙少,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农业生产用具笕槽、梆榔、水碓等。后来壮乡各地都学习制作。在壮乡,至今都可以见到笕槽、梆榔、水碓等。韦陆氏讲述,刘德荣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二集,16开,9页,6 5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文联1984年编印。(王明富)

洋监工出洋相壮族历史传说。流传于云南省马关县、河口瑶族自治县等地的壮族地区。讲述的是:中法战争后,法国强迫清政府把滇越铁路北段的筑路权交给他们。光绪三十年(1904年),破土动工修路基。当路基修到蚂蟥堡的时候,遍地的草丛中、树丛里都有干蚂蟥。两个法国监工,因为不抽旱烟,身上还擦着从法国带来的法国香水,把蚂蟥都引到身上来,一会儿工夫就被蚂蟥叮得全身直痒,出尽了洋相。一连十多天,两个洋监工都没敢到工地来,大家就这样和监工左磨右磨,消磨时间。所以,滇越铁路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才正式通车。陈荣廷讲述,姚朝春搜集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集》第三集,32开,2页,1 200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文化局1987年编印。(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