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正聚焦素养的筛选取

真正聚焦素养的筛选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真正聚焦素养的筛选取

(1)语文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陈先云理事长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并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

语言理解能力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②语言运用能力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③思维能力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④初步审美能力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新海量阅读材料筛选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明确,读经典之书,读有用之书,从有趣到有用,阅读材料的筛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阅读质量的提升,也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新的部编教材所体现的对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等六种意识的增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何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筛选模式,不仅影响到整个新海量阅读的质量,也对新海量阅读建构自己的阅读模式和课型结构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新海量阅读材料的筛选,应更加符合学生阅读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在所筛选的阅读材料的阅读中逐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并不断具备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并形成与阅读相关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www.xing528.com)

(2)整体架构小学阶段的阅读材料筛选模式

有了这样的定位,我们对已有的阅读材料筛选的框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对小一至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在大语文课程的框架下,进行了再一次整体架构,期望与语文新课程推进有更好地契合,期望通过阅读的培养来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表4-1所示。

表4-1 新海量阅读材料整体筛选框架(修改版)

根据这样的框架,我们为孩子阅读材料开出了更新的具体的书目,详尽到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期望给孩子们的阅读有更细的指导作用。

新的阅读框架体现出新的特点和优势,对所筛选的阅读材料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一是整个六年要求学生背诵积累的篇(段)数处于高位,充分体现小学阶段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也是符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在小学阶段多积累优秀的诗文,无疑是增强学生语感,厚积薄发的重要途径。

二是教材同步拓展也居于高位,说明这个框架与教材的紧密关系,这是在现行的体制下,既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又充分保证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办法(见图4-1)。

三是年级越高,所占据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种类就越丰富,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而就课外推荐的阅读种类中,既强调名著的介入,历史文化的渗透,也更注重孩子们的兴趣,童话、故事类和科普科幻类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见图4-2)。

图4-1

图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