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闽南方言教学与英译论文

汉语闽南方言教学与英译论文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闽南地区的学生由于母语的发音根深蒂固,影响了普通话的发音,从而又影响了英语语音的准确性,这使得闽南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十分困难。通过问卷调查、书面作业考察及个别访谈形式对华裔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闽南方言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华裔学生汉语学习中因闽南方言所致的常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错误。当然,闽台文化元素得以传承和播散的重要载体是闽台方言,主要包括闽台闽南方言和闽台客家方言。

汉语闽南方言教学与英译论文

1.陈伟红:《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的语用学分析》,《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在闽南地区语境下,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有其特有的顺应特征和具体的语用功能。从语用学视角分析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的会话实例,发现在闽南文化思维语境下,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综合考虑闽南话与普通话语言因素、社会文化和心理语境变量的基础上选择的语用策略;在顺应的过程中,闽南话与普通话语码转换实现了简约、尊重、排除、标记等社会语用功能和情感、强调、幽默等心理语用功能。

2.吴菲娜:《闽南方言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与大学英语教学》,《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外语是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的,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深远。闽南地区的学生由于母语的发音根深蒂固,影响了普通话的发音,从而又影响了英语语音的准确性,这使得闽南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十分困难。本文分析总结了闽南地区学生由于母语发音而产生的英语发音错误,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希望能够提高闽南地区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

3.连涵芬:《菲律宾鄢市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的闽南方言因素》,《龙岩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闽南方言在菲律宾鄢市华裔学生汉语学习中一方面起正迁移作用,另一方面也有负迁移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书面作业考察及个别访谈形式对华裔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闽南方言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华裔学生汉语学习中因闽南方言所致的常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错误。

4.杨秋娜、梁丽娜:《闽南语英译名称的演变及规范》,《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闽南语”,也称“闽南话”,在国内的使用人群分布较广,国外也有大量的使用人群。这一方言的西译开始得较早,但至今没有统一的英语译名,妨碍学术研究和交流。本文描述历史上西方人对这一方言的译名和译法,统计目前正在使用的译名和译法,发现Hokkien,Amoy和Swatow是常用于指称该方言的地名,使用时间早;Minnan,South Min和Southern Min在二战后兴起,有一定的使用频率;language,dialect,colloquial和vernacular等词的单复数形式常与前述地名连用。在考虑文化负载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关系和英语构词特征三个方面后,笔者提出Minnanese可作为“闽南语”和“福建话”在学术上的统一译名。(www.xing528.com)

5.刘桂茹:《闽台方言与两岸“文缘”》,《学术评论》2014年第6期。

闽台文化是中原汉民族文化向福建传播,继而播迁到台湾的结果,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了闽台宗教、闽台习俗、闽台艺术、闽台建筑、闽台饮食等文化元素。闽台共同的文化渊源及文化形态,证明了海峡两岸深厚的文缘。当然,闽台文化元素得以传承和播散的重要载体是闽台方言,主要包括闽台闽南方言和闽台客家方言。

6.吴朝阳:《〈杜骗新书〉福建地方属性考述》,《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3期。

明末通俗作品《杜骗新书》,近年来得到学术界较多的关注,涉及词语解释、版本源流、作品性质及其历史背景、社会影响,等等。不过其作为通俗作品的地方属性,特别是与福建地区的密切关系,却从未有学者提及,而此一问题无疑是《杜骗新书》研究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杜骗新书》中的闽方言特点、人物的地方属性、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力图对此一问题有所揭示。

7.陈慎、唐湘:《南岛语族的福建海洋族群印记》,《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本文力图在海洋文化的视野下,通过分析福建早期先民与今天我们所知的典型海洋族群——南岛语族之间的关联点,揭示福建实为南岛语族的最早发源地,进而展示出福建海洋文化独具魅力的区域特色,还原福建海洋族群的历史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