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南方言戏剧戏曲及歌曲的论文研究

闽南方言戏剧戏曲及歌曲的论文研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戏曲艺术生态学的角度看,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剧种,是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保护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歌仔戏又名“芗剧”,是我国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

闽南方言戏剧戏曲及歌曲的论文研究

1.李春喜:《大力推进闽南方言剧种的保护与传承》,《福建艺术》2014年第1期。

从戏曲艺术生态学的角度看,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剧种,是保护戏曲艺术多样性,保护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戏曲剧种的几点建议:支持筹办“中国闽南方言戏曲艺术节”;加强对闽南方言戏曲舞台创作的规划和宏观指导,要坚持一定数量闽南方言戏曲的传统戏演出,要鼓励闽南方言戏曲的创造性演出,要包容有闽南方言戏曲特色的元素性演出。

2.许佩晖:《论闽南莲花褒歌的艺术特点与保护传承》,《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莲花褒歌是一项重要的闽南及台湾民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莲花褒歌的本体及其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莲花褒歌与台湾褒歌有密切的关联,其保护与传承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3.林纯纯:《语歌曲的流行与文化新生产力意识的融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20世纪末,闽南语歌曲随改革开放由闽台地区逐渐流行至整个大陆,风靡一时,如今已呈现出疲态后继而乏力之势,究其原因,除有其流行自然规律因素以外,与文化新生产力意识融合不够也有着较大的关联。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文化新生产力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要求得到相适应的提高。闽南语歌曲的流行与发展,若不能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融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新生产力发展意识的理念,就难以获得较强的生命力和后续力。

4.黄鸿飞:《从闽南语歌曲看台湾人的“悲情意识”》,《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台湾社会的特殊历史发展轨迹造就了台湾人独特的心理性格之一——“悲情意识”。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台湾至今仍与祖国大陆分离,造成两岸之间隔海相望,民众缺乏交流,产生一定的隔阂,而音乐是时代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往往具有时代的烙印。闽南语歌曲作为台湾社会广为接受并传唱的流行音乐,透过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从其悲凉伤感的曲调和字里行间透着哀怨凄美的歌词中深刻地感受台湾人心中所流露出的悲情意识,有助于祖国大陆民众增强对台湾同胞的了解与理解。(www.xing528.com)

5.庄亮、庄超颖:《论南音唱词中衬词的英译》,《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民歌唱词中的衬词在翻译中通常被忽略。南音衬词是其唱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衬词对于南音具有重要的文本信息功能和艺术价值。翻译者在南音唱词的英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南音衬词的翻译方法,在译文中体现出南音衬词的对等信息和对应形式尽可能做到等值翻译。

6.施沛琳:《闽南语流行歌曲女性图像与日据台湾社会的变迁》,《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运动”所掀起的新文化转型风潮,也影响到正受日本殖民的宝岛台湾,显现在两性互动与妇女地位方面的是,传统妇女逐渐从束缚中解放,自由恋爱被倡导,昔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婚前可以和男性交往,男女爱情婚姻观发生很大的变化,以日据时代台湾闽南语流行歌为例可以看出,因应内地输台电影的宣传而开启流行歌曲创作滥觞,词作家根据电影剧情所写下的歌曲,其内容频添社会两性关系变化的相关素材。这些流行歌曲典型呈现了当时台湾社会变迁下的女性图像与两性关系。

7.李龑:《闽南歌仔戏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对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

歌仔戏又名“芗剧”,是我国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歌仔戏不仅在各闽南语方言区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具有实际存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对传承闽南方言这一古汉语的“活化石”有着现实意义。一部芗剧发展史,亦是两岸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如今歌仔戏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如何传承与创新成为我辈在新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