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南方言的语音和韵书研究

闽南方言的语音和韵书研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省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是闽语和客家话。马重奇教授在闽方言韵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他搜集材料的全面、研究方法的科学有效及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有关。

闽南方言的语音和韵书研究

1.张振兴:《福建汉语方言地理分布和内部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福建省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是闽语和客家话。这是两种不同的方言,但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闽语是境内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方言,内部有很多一致性,但内部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其中南北闽语的差别大于东西闽语的差别。这种语言特征一致性和差别性交错分布,使福建省的汉语方言呈现了纷繁复杂的景象。

2.马重奇:《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漳州方言文献音系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本文着重比较研究道光年间西方传教士麦都思编撰《福建方言字典》和戴尔编撰《福建漳州方言词汇》方言音系。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两种西方传教士漳州方言文献简介;(二)两种方言文献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两种方言文献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两种方言文献声调系统比较研究。据考证,《福建方言字典》和《福建漳州方言词汇》分别反映19世纪初叶漳浦方言音系和芗城方言音系。

3.马重奇:《19世纪西方传教士编撰的三种漳州方言辞书音系比较研究》,《汉语学报》2014年第3期。

近年来,笔者先后发现了19世纪西方传教士编撰的三种漳州方言辞书,本文着重比较研究其方言音系。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西方传教士编撰的三种漳州方言辞书简介;(二)三种漳州方言辞书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三种漳州方言辞书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三种漳州方言辞书声调系统比较研究。据考证,《福建方言字典》反映的是19世纪福建漳州府漳浦方言音系,《福建漳州方言词汇》和《荷华文语类参》则反映的是19世纪福建漳州府芗城方言音系。

4.马重奇:《加·马偕〈中西字典〉(1891)音系研究——兼与英·巴克礼〈厦门话字典补编〉音系比较》,《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

近年来,笔者发现了120年前加拿大传教士马偕编撰的辞书《中西字典》,本文着重整理研究其方言音系,并与巴克礼《厦门话字典补编》音系比较。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中西字典》成书时间、编写体例及作者事迹;(二)《中西字典》声母系统研究;(三)《中西字典》韵母系统研究;(四)《中西字典》声调系统研究。据考证,《中西字典》所反映的是19世纪末叶福建厦门方言音系。

5.马重奇:《美·罗啻(Elihu Doty)〈翻译英华厦腔语汇〉(1853)音系研究》,《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根据160年前美国传教士罗啻编撰的辞书《翻译英华厦腔语汇》,着重整理研究其方言音系。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作者事迹、成书时间及编写体例;(二)《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母系统研究;(三)《翻译英华厦腔语汇》韵母系统研究;(四)《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调系统研究。据考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福建厦门方言音系及其语汇。

6.白俊骞:《马重奇教授与闽方言韵书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马重奇教授在闽方言韵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他搜集材料的全面、研究方法的科学有效及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有关。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7.杨秀明:《漳州方言阴平调的调形特点与历史演变》,《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从文化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角度来看,漳州方言代表点老城区及其中部一带阴平调中升的调形,不仅是这一带口音别于漳属其他县市区口音的重要特征,也是漳腔别于泉腔、厦腔的重要的显性特征。闽南方言阴平调值的上移倾向,主要是中古清浊声母字分化为阴平阳平后,不带音对阴平调制约作用弱化造成的。漳州和厦门历史发展起点有别,漳州话与厦门话演变方式不一。厦门话是多项交融式演变,漳州话虽然也受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但基本是单项式演变。

8.杜晓萍:《19世纪以来漳浦方言语音的传承和演变——〈福建方言字典〉音系研究》,《东南学术》2014年第3期。

《福建方言字典》(1837)是一部较早且具影响力的闽南方言字典,本文从三个层面对该字典进行研究:首先,从史料和音系考证其记录的是19世纪初期的漳浦方言;第二,将它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对比,并参照同时期其它历史语料和现代方言,考订其讹误之处;第三,结合古今语料的记载和实地语言调查来考察19世纪初期至今漳浦方音的传承和演变。

9.张杰:《汉语方言变调系统的能产性与其理论分析》,《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3期。

在生成音系学中,“音系”特指说话人对语音组织规律的潜在知识。这意味着从语言本身固有的词汇搜集资料的传统方法只能间接地回答生成音系学的研究问题。近年来,实验音系学的研究也表明了说话人的音系知识与语言固有词汇中所体现的规律是不对等的。汉语方言的变调系统对音系理论提出了诸多挑战,由于变调在语音和语用角度上的任意性及其在音系系统上的晦暗性,我们对许多变调系统无法在现有的音系理论中作出合理的解释。但我们在理论上的困惑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因为我们忽略了上面所提到的关于说话人潜在知识的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关于新词与假词的声调实验对普通话天津话、上海话、台湾闽南话及无锡话的变调系统的能产性进行阐述。这些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变调规律都会完整地在说话人的音系知识中体现出来,某一特定变调规律的能产性与其语音特性、音系上的透明性及其在词汇中的使用频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发现说明我们应该重新回到数据的角度上,用实验方法踏踏实实地对变调系统的数据本质作一个重新的认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样的数据能够使一些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如关于晦暗性的问题),但也对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处理变异和例外及如何模拟习得的过程)。(www.xing528.com)

10.林育颂:《闽南话文白异读分层别居特点之成因分析》,《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闽南话文白异读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同语音层有着界限明晰的分工场域,突出表现在读书识字时基本只用唐宋文读层的读音。闽南人诵读书面语只会选用唐宋的原因。

11.丁雪萍:《清末厦门土白音系研究——以〈兮救主耶稣基督兮新约〉为例》,《莆田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以厦门土白圣经兮救主耶稣基督兮新约》(1898)的音系分析为基础,归纳一百年前厦门话的声、韵、调系统。通过与厦门话和《汇音妙悟》中“鸡”“关”“箴”“箱”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韵类例字进行音读对比,得出《兮救主耶稣基督兮新约》的音系基础是同安话,并兼有其他闽南次方言特征的结论。

12.曾德万:《泉州闽南话新老派差别初探——以南安闽南方言为例》,《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学界鲜有对闽南话内部的新老派差别进行研究。文章对泉州闽南方言新老派差别的词汇、语音表现作了对比分析,主要是从词汇方面的训读、文白读,语音方面的声母、韵母分类,并作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

13.董国华:《闽南方言辞书编撰中的音系杂合现象——以〈台湾十五音辞典〉为例》,《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3期。

闽南方言韵书、辞典中普遍存在着音系杂合的现象,其成因多种多样。《台湾十五音辞典》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部,编著者为台湾云林县斗六镇黄有实。该书是在斗六方言基础上“大量收录他乡别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中叶“偏漳腔闽南方言综合音系”。本文以《台湾十五音辞典》为例,深入研究其杂合音系的成因,以期对海峡两岸辞书编撰工作略有启发。

14.王咏梅:《龙岩话阳声韵的文白异读》,《龙岩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作为闽南方言的一支,龙岩话的文白异读具有整齐的对应规律。龙岩话文白读系统中鼻尾韵和鼻化韵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两类韵母大多属于中古阳声韵,从阳声韵出发探究龙岩话的文白异读.可以发现其中整齐的对应规律。

15.周宝芯:《论马来西亚巴生闽南话浊辅音[mbηg l]的语音变异》,《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年第3期。

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巴生闽南话[mbηg l]辅音的变异类型,进一步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巴生闽南话[mbηg l]辅音的变异类型和厦门话、台湾闽南话相类似,都有弱化、减音现象,但是其变异过程相对缓慢。而辅音[l]则在语音内部的历史演变作用下,发生转换现象。

16.唐七元:《从方音特点看闽语区的谐音文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闽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差异较大,很多在普通话不谐音的字,在闽方言却是谐音的,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谐音文化。谐音文化一般分为禁忌和祈福两大类,具体表现为谐音习俗、事物改称、方言熟语等方面。从闽方言语音特点出发,可以探讨闽语区的谐音文化的形成和分布及其真实性。

17.李少明:《闽南话教会罗马字与汉语拼音》,《海峡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与闽南话教会罗马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闽南话教会罗马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和影响最大的汉语方言罗马字,是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滥觞,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是从闽南话教会罗马字肇始的各种汉语罗马字母拼音方案的发展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