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闽南旧城区建筑空间的优化探索

研究闽南旧城区建筑空间的优化探索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更新的今天,如何改造提升利用旧城区遗留下来的建筑空间及传统建筑,是一个城市能否保持其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2014年针对闽南三座城市旧城区不同的建筑遗存及建筑空间的研究论文,对于闽南地区城区空间的保存、改造和提升,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研究闽南旧城区建筑空间的优化探索

在城市快速发展更新的今天,如何改造提升利用旧城区遗留下来的建筑空间及传统建筑,是一个城市能否保持其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旧城区的保存与改造,因此成为城市建设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也由此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课题。闽南地区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漳州三座城市,具有诸如鼓浪屿等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筑空间,三座城市旧城区的建筑空间、建筑遗存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2014年针对闽南三座城市旧城区不同的建筑遗存及建筑空间的研究论文,对于闽南地区城区空间的保存、改造和提升,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鼓浪屿建筑多样,在闽南、西方和东南亚等多样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形态的近代住区。张灿灿《近代公共租界时期鼓浪屿中外住区空间研究》(硕士)论文选择鼓浪屿近代公共租界时期古浪屿所形成的中外住区空间进行研究,分析了在公共租界的早、中、晚三期,来鼓浪屿修建建筑的主要人群,概况了住区规模、空间结构、交通系统、用地功能、公共设施的鼓浪屿的总体布局,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片区,即中外融合的“鹿耳礁—田尾”片区,以及华人原生村落的“岩仔脚—龙头”片区,分析了其中的各类不同建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互相交融。

厦门厦港老城区是厦门岛较早开发及渔业起源的地方,也是旧城空间形态的典型代表。华侨大学姚迪《厦门市厦港老城区院落住宅演变研究》(硕士)和尤舒蓉《门牌视野下的旧城空间形态演变解读——以厦港地区为例》(硕士)、曹宇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老港口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厦门市沙坡尾为例》(硕士)便都是针对其整体或局部所进行的研究。姚迪的文章通过对厦港片区实地的考察,从集合型、传统民居型、混杂型三种类型的院落住宅入手,追溯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各类院落住宅的演变,对其空间形式、使用方式以及空间特质加以解读,总结了该类住宅的正负面价值。尤舒蓉的文章以“门牌”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厦港地区的街巷系统以及总结门牌命名和编号的特点,“试图寻求门牌与街巷空间形态演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把握旧城城市形态的特征与变化规则,进而追踪空间背后的社会逻辑,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提供建议”。[7]曹宇的文章列举了大量当今世界各地港口改造更新的例子,提出老港口改造更新的五个原则,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沙坡尾的现状空间肌理、道路交通、建筑风格等,提出对建筑空间、建筑界面、场所和场所精神的具体方案思路,建议在保护老港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设计。(www.xing528.com)

泉州城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遗存丰富,之前有不少文章是针对泉州闽南传统建筑在老城区的保护利用的,却极少有人注意到泉州历史城区也有不少近代工业遗产。这几年来,泉州的工业建筑遗产渐渐得到开发,形成了诸如领秀天地、源和堂1916等文化园区,近代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也因此渐渐引人注目。华侨大学吴少峰的《泉州历史城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硕士),就是针对泉州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特征和价值所作的研究,作者分析了泉州近现代工业的发展脉络,对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点典型代表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各类工业遗产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情感、审美等价值。同时对于正在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以及更新的实践的源和堂蜜饯厂等进行简述和评价,认为泉州历史城区工业遗产再生应综合利用国内外各种成功模式,同时应探索结合历史城区的再生新模式—基于社区化的多元更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