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园共育:信息共享实现幼儿全面了解和针对性育幼措施

家园共育:信息共享实现幼儿全面了解和针对性育幼措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通过信息交换共享,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园内的情况,于是双方都可以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而实施针对性强的育幼措施,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和学校在本质上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两个平台。就这样,家长和幼儿教师就在移情和从众这两种心理的影响下,营造了相互信任和相互监督的氛围,从而为家园共育奠定了好的基础。

家园共育:信息共享实现幼儿全面了解和针对性育幼措施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承担育幼工作,并且在育幼过程中通过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分工配合来实现幼儿成长的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1.家园共育的主体

家园共育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大主体,以把幼儿在园内及家中信息相互衔接,使得幼儿从内心感受到园内家中同样亲切温暖,使幼儿愿意在社会中接受礼仪规则的洗礼,从而不仅学会了知识技能,还学会了为人处世,成为素质良好的公民。

2.家园共育的本质

实际上,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完成幼儿教育任务的合作,这种体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家园共育涉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前者是个体一生中所要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是个体在学校接受有计划安排的学习指导,以系统而全面地获取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后者是在家庭中实施的,主要同家长,尤其是父亲对儿女实施的各种教育内容,是个体成长、成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家庭教育鉴于家长和幼儿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使得幼儿在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长期受到耳濡目染的根本影响。而幼儿教师作为专业幼儿教育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善于观察、熟悉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敏感期,对幼儿开展和实施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当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它们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双方通过构建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借助于一些方式,如家长会、家园联系卡等实现共同抚育幼儿的目标。为此,幼儿教师要时刻掌握幼儿在园内的情况,借助于和家长的沟通获得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同时,通过信息交换共享,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园内的情况,于是双方都可以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从而实施针对性强的育幼措施,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

(2)是实现幼儿培育的相联的平台。

家园共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和学校在本质上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两个平台。在这两个平台上,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表现,表达自己的育幼理念和想法;家长也有责任和义务向教师介绍幼儿在家的表现,表达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二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是通过互相讨论中移情和从众心理实现的。

移情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情绪状态下引发的与之相一致的情感体验。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借助于移情,影响着家长的情绪,让家长产生教师感,有效配合教师的育幼工作;反之,家长也借此令幼儿教师在园中如同自己一样对待幼儿。

从众是指个体受到外界群体行为的影响,在认知、判断、偏好上表现出与公众舆论一致的行为。在家园共育中,幼儿教师借助从众心理,在家长中树立自己的权威感,使家长信任并愿意与之沟通。而家长也借助于从众心理,监督幼儿教师在育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这样,家长和幼儿教师就在移情和从众这两种心理的影响下,营造了相互信任和相互监督的氛围,从而为家园共育奠定了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