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卷与量表编制、分析与修订指南

问卷与量表编制、分析与修订指南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问卷与量表的编制1.自我构念量表的编制本量表系由“个体我”“集体我”“关系化我”三个子量表构成。首先,通过对经由焦点团体访谈获得的条目进行筛选、归并,整理出反应频数在3次以上的8个条目,进而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关系化我”这一子量表。(二)问卷与量表分析与修订所涉问卷与量表分析,主要包括项目分析与因子分析。

问卷与量表编制、分析与修订指南

在此主要对本章统计分析所涉及的自我构念量表(内含“个体我”、“集体我”与“关系化我”量表),以及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编制进行简要介绍。具体来说,在“素材搜集”环节,通过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搜集能够表征“个体我”“集体我”与“关系化我”,以及自我公私实践倾向的典型行为表现,共有10人参与焦点团体访谈,其中有6名受访者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均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2名受访者为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受访者为公务员,1名受访者为私营企业员工;在“编制初稿”环节,以经由焦点团体访谈搜集到的素材为主,并辅以参考和借用已有成熟量表的项目,编制出所涉问卷与量表的初稿,而后邀请5位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就已编制出的问卷项目的表面效度、表述的清晰度及单义性做出评判与修改;在“问卷(量表)试测”环节,采用网络调查法进行试测,最终共收集到630份有效问卷;在“问卷分析与修订”阶段,基于试测数据对所涉量表与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并依照有关剔除标准进行修订。下面,就着重对自我构念量表与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的编制、分析与修订作以介绍。

(一)问卷与量表的编制

 1.自我构念量表的编制

本量表系由“个体我”“集体我”“关系化我”三个子量表构成。首先,通过对经由焦点团体访谈获得的条目进行筛选、归并,整理出反应频数在3次以上的8个条目,进而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关系化我”这一子量表。而后,在参考和借用Singels(1994)所编制的“一般自我构念量表(self-construal scale)”中的部分项目的基础上,编制出了“个体我”与“集体我”两个子量表。最后,将这三个子量表合并成自我构念量表(如表6-1所示),并对所有项目进行随机排序。

表6-1 自我构念量表项目内容

在这一量表的具体设计上,选择使用李克特七点式量尺进行计分,即让被调查者基于其对每一题项的同意程度,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七等分量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太同意”;4=“中立”;5=“有点同意”;6=“同意”;7=“非常同意”)中选出相应的选项。各因子总分越高,说明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构念愈凸显。

2.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的编制

通过对经由焦点团体访谈获得的条目进行筛选、归并,整理出反应频数在3次以上的18个条目(如表6-2所示),进而在此基础上编制出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

表6-2 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项目内容

在这一问卷的具体设计上,选择使用李克特七点式量尺进行计分,即让被调查者基于其真实感受和看法,在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的七等分量尺(1=“非常不赞同”;2=“不赞同”;3=“不太赞同”;4=“中立”;5=“有点赞同”;6=“赞同”;7=“非常赞同”)中选出相应的选项。各因子总分越高,说明与之相对应的自我公私实践倾向越强。

(二)问卷与量表分析与修订

所涉问卷与量表分析,主要包括项目分析与因子分析。其中,在项目分析中,主要采用校正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分析法和极端组比较法,所依据的剔除标准是:项总相关系数小于0.3,且删除此项目可提升整体信度;决断值(亦即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p值)小于3;在因子分析中,首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而后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所依据的剔除标准是:最大因子载荷值小于0.4;公因子载荷值小于0.3;呈多重载荷,且彼此趋近,难以解释;在一个因子上的项目少于2个。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对自我构念量表与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进行分析时,使用试测数据库:首先将整个试测数据库(n=630)随机分割成A、B两个样本量大致相当的子数据库,而后使用A数据库(n=31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B数据库(n=319)进行验证性分析。

1.自我构念量表分析与修订

利用A数据库(n=311),通过采用校正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分析法和极端组比较法进行项目分析,所得结果如表6-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项目F05(我习惯于将自己身边的人划分成“自己人”与“外人”)具有较低的项总相关性与区分度,一旦剔除此项,即可提高问卷的整体信度;其余项目均具有相对较高的项总相关性和区分度。依据上述有关标准将项目F05 予以剔除。

表6-3 自我构念量表项目分析结果

在完成上述项目分析之后,利用A数据库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检验显示,取样适当性测度值(KMO)为0.899,巴特雷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显著(x2=2460.075,df=190,p=.000),这表明该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用最优斜交法(Promax)旋转方式,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结果共抽取出四个因子,同时发现项目E02(对我来说,与同属于一个团体的其他成员保持和谐关系是很重要的)、E04(一旦成为团体的一员,就应该努力适应团体的要求)、E07(对于我而言,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E16(每当面临重要的个人抉择时,我总会问我自己,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E17(我总是倾向于在行为表现上与所属团体的其他成员保持一致)、E20(我很在乎自己在“自己人”中的地位)横跨多个因子,且有两个因子载荷值高于.40,符合剔除标准,故予以剔除。而后重新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抽取出3个因子,同时发现项目E08(对于那些“自己人”的需求,我总是能很敏锐地感知到,并做出积极回应)、E13(我认为那些亲近的“自己人”是个人自我的重要部分)横跨多个因子,且有两个因子载荷值高于.40,故予以剔除。重复上述操作,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如图表6-4所示)。根据各因子下的项目内容及其特征,可将所获得的三个因子依次命名为“集体我”“关系化我”“个体我”。

表6-4 自我构念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www.xing528.com)

续表6-4

最后,使用B数据库(N=319)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验证所得因子结构是否稳定可靠(以“载荷系数不低于0.32”为项目取舍标准)。经过不断修正,最终得到如下模型(如图6-1所示),其主要拟合指数为:x2(df)=39.561(31);RMSEA=0.029;CFI=0.993;TLI=0.985;SRMR=0.032;CD=0.985。参照有关标准来看,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表明所得因子结构稳定可靠。

基于此,最终确定三个子量表的具体构成:“集体我”量表系由E01(当个人与团体发生冲突时,我认为应以团体为先)、E14(我时常为所属团体获得某一荣誉而感到自豪)、E15(与所属团体的其他成员在一起,我常常会体验到一种力量感)、E19(当所属团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会起而维护)、E21(我总能看到所属团体相对于外团体的优越性所在)等五个项目构成。“个体我”量表系由E11(我喜欢在很多方面与众不同)、E12(对我而言,成为一个独立于他人的个体,是非常重要的)、E18(我愿意教育我的孩子去认识他们自己,并发展其潜能,力争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等三个项目构成。“关系化我”量表系由E03(我总是很自然地把身边那些与自己合得来,关系要好的人看作“自己人”)、E06(在制定教育或职业规划时,我通常会考虑诸如父母、朋友等“自己人”的建议与忠告)、E09(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如果“自己人”未能表现出足够的热情,我会感到很伤心)、E10(我在更多时候会选择与“自己人”保持一致)等四个项目构成。当然,从中还可以看出“集体我”、“个体我”与“关系化我”三种自我构念彼此在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人们所拥有的自我构念不止一种,而且这些自我构念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图6-1 自我构念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2.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分析与修订

利用A数据库(n=311),通过采用校正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分析法和极端组比较法进行项目分析,所得结果如表6-5所示。考虑到本问卷与其他问卷或量表不同,所测并非单一构念,或者更为确切地说,它主要用于测度公私实践倾向的不同面相,故而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将项总分析用作参考,仅以区分度为依据来剔除项目。在这一环节,最终确认保留全部项目。

表6-5 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项目分析结果

续表6-5

在完成上述项目分析之后,利用A数据库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检验显示,取样适当性测度值(KMO)为0.787,巴特雷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显著(x2=1902.822,df=171,p=.000),这表明该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最大变异法(Varimax)旋转方式,抽取特征根植大于1的因子。结果共抽取出五个因子,其中,同时发现项目D02(“只要每个人贡献一份力量,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D03(“对于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公事,我总是因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敢推脱”)明显横跨两个因子,且因子载荷值均大于.40,符合剔除标准,故予以剔除。而后重复上述操作,共抽取出四个因子,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如表6-6所示)。

表6-6 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各因子下所包含的项目内容和特征,可将这四个因子依次命名为“崇公抑私倾向”“假公济私倾向”“公私一体倾向”以及“尚公重私倾向”。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载荷系数不低于0.32”为项目取舍标准)。通过不断修正,最终得到如下模型(如图6-2所示),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为:x2(df)=159.590(75);RMSEA=0.059;CFI=0.934;TLI=0.911;SRMR=0.068;CD=0.993。基于一般标准来看,这一模型可以接受。

由此可认为,“崇公抑私倾向”因子系由项目D04(面对公私冲突,我总是会选择为公)、D08(当单位因公事需要我在时间、精力或利益上做出牺牲时,我会选择服从)、D13(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D14(人们在面对公共利益的时候,都应该在个人利益方面做出适当的让步)、D18(为了大公可以牺牲小私)共同测度;“假公济私倾向”因子系由项目D09(为了让自己在因私事请假时更理直气壮,我常常会以公事为由)、D15(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时常不免会假借公事之名办点私事)共同测度;“公私一体倾向”因子系由项目D05不侵害公共利益的私生活应得到尊重)、D06(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最终也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得更好)、D10(作为领导,讲公就应抓好利益分配的平衡)、D12(对政府而言,讲公就要尽可能使更多的人过上好生活)、D16(个人发展与单位乃至国家和社会需求是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共同测度;“尚公重私倾向”因子系由项目D01(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社会之公的道德名义侵害个人的合法权利)、D11(通过合法途径满足自身正当欲求,无可厚非)、D17(面对公权力对正当私权的侵害,个人不能屈从)共同测度。此外,从中还可以看出,“崇公抑私倾向”与“假公济私倾向”无显著相关性,与“公私一体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公私一体倾向”与“尚公重私倾向”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当前转型期下的中国人自我公私实践倾向的复杂性,由此可窥一斑。

图6-2 自我公私实践倾向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