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本表演与早期理想化的优化方法

文本表演与早期理想化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讲,人们会倾向于不自觉地将心中伴侣的理想属性投射到线上交流对象身上,产生“理想化”的想象。[8]当这种表演与想象相互交织,便会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融洽与亲密的关系也就更容易被建立起来。它强调线上沟通通过文本表演和理想化的动态循环,令人们更容易提升亲密感、凝聚感,获得更满意的交往体验。不过,理想化这枚硬币的反面,同样也隐藏着更加不易觉察的欺骗。

文本表演与早期理想化的优化方法

爱情心理学的研究者很早便在不断追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会爱上怎样的人?虽然在问卷调查中,诚实、幽默、智慧、自信都是被访者经常提到的素质,但实际上,当研究者通过一个略带欺骗性的实验来考察人们的约会行为时,却发现最为重要的因素仍然是相貌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3]相比之下,在互联网中,人与人最初的相遇却更多依赖于文本信息,即使有照片,往往也经过了修饰,因此很难知晓对方的真实样貌。那么,网恋又是如何可能的呢?

如果我们聚焦于异性恋群体的话,互联网无疑为异性之间带来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朋友中只有约20%是异性,这与社会规范对异性友谊的偏见与压抑不无关系。[4]然而,早期对于网络新闻组(newsgroup)的研究便发现,互联网中的跨性别交往(55.1%)要略多于同性别交往(44.9%)。[5]这一发现也被之后的多项研究所证实,例如,贝姆和莱德贝特对last.fm 网站的调查发现,当受访者被要求说出一段线上建立的关系时,跨性别关系(cross-sex partnership)比同性别关系被更频繁地提及。[6]这种现象可以部分借助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来解释,正如“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就好比是一场假面舞会,在这个舞台上,因为没人知道你是谁,社会规范的效力也就大大降低。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踟蹰不决的行为,在网络中找到了释放的机会。

互联网让异性之间的相遇与交往都变得更加理所当然,不过,在硬币的另一方面,却也滋生出一个人际关系的新问题,即线索消除(cues filtered-out)导致的交往贫乏。正如我们刚刚说到的,身体的缺席加深了人们之间的不确定性:既然我们在互联网上看不到彼此的声音与容貌,那么,又怎样建立起一段线上恋情呢?

线索匮乏诚然为人们彼此的了解增添了障碍,不过,在网恋这件事上,这个“短板”却也成为了它的优势所在,因为它为关系的双方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与想象空间,增添了一种“梦也何曾到谢桥”的委婉与神秘。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在社交媒体上,由于非语言线索的大量减少,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符号,更主动、便捷、可控地对自身形象进行选择性呈现,完成一种低成本的文本表演(textual performance)[7]——你可以向别人声称自己钟爱肖邦的C 小调幻想即兴曲,但却不必拥有一台唱片机。从想象的角度来看,线上交往会使信息接收者更容易产生过度的归因信心。换句话讲,人们会倾向于不自觉地将心中伴侣的理想属性投射到线上交流对象身上,产生“理想化”(idealization)的想象。[8]当这种表演与想象相互交织,便会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self-reinforcing cycle),融洽与亲密的关系也就更容易被建立起来。沃尔瑟将这种交往模式称为“超个体传播”(hyp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即指超越面对面传播、以网络技术为中介的人际沟通。它强调线上沟通通过文本表演和理想化的动态循环,令人们更容易提升亲密感、凝聚感,获得更满意的交往体验。(www.xing528.com)

不过,理想化这枚硬币的反面,同样也隐藏着更加不易觉察的欺骗。如果说相貌吸引力是异性之间产生爱情的一项核心动力,那么,在身体缺席的互联网世界中,用户头像或虚拟化身便多多少少扮演了类似的角色。一项关于脸书的研究让参与者面对三个虚构账号,这些账号内容完全相似,仅仅在头像上略作区别:有吸引力的头像、无吸引力的头像、没有头像。研究发现,人们更愿意将那个头像吸引人的账号添加为好友,至于无吸引力的头像,答案是还不如没有头像。[9]

相比现实世界对于自身形象的操控而言,网络空间的操控显然容易得多,因此也被称为“身份的实验室”(identity laboratory)。仅就头像选择而言,即便用户使用自己的真实照片,也经常会采取一些有趣的“伎俩”,例如从诸多照片中精心挑选一个最具吸引力的、挑选一张几年前的照片凸显自己的年轻,或者通过美化照片来进行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10]另一项心理学实验则发现,这种自我提升行为与另外两个变量呈现出相关性:其一是照片本人的“颜值”,也就是说,本身长得不太好看的人,往往更愿意在社交媒体的照片上“动手脚”;其二是性别,具体来讲,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美化自己贴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