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缔造有效的语文教学,实现高质量教育

缔造有效的语文教学,实现高质量教育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高举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精神家园的旗帜而上下求索。经、史、子、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综观现行的语文教材,“集”在教材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呼吁让更多的经、史、子、集的内容进入语文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定量的校本教材使经、史、子、集的内容进入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当然作为学校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制高点来组织管理语文教育教学。

缔造有效的语文教学,实现高质量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人尽皆知的教育口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主要目标,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高智慧的工程,育人的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和健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学,每一篇文本的教学都会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感德育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又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领学生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认识生命可贵,增强生命意识,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增长智慧,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社会公德意识等。换言之,也就是语文教学要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赢。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论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呢?如何让精神家园修复呢?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项精神建设工程义不容辞。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高举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精神家园的旗帜而上下求索

经、史、子、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综观现行的语文教材,“集”在教材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呼吁让更多的经、史、子、集的内容进入语文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定量的校本教材使经、史、子、集的内容进入学生语文学习视野。

语文教师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和推手,一定要记住自己的使命:我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炬手,学生是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才会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扎根在学生纯净的心田,才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www.xing528.com)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切记浮光掠影的解读,一定要注重实践过程。传统文化的实践有多方面的抓手,但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要紧抓其中一点。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规定教学文本和自主开发文本的整合和重组,利用单元教学法,综合设计长效学习和实践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以“孝亲尊师”作为核心要求,用“孝亲尊师”引领学生,用“孝亲尊师”规范学生,用“孝亲尊师”评价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以点带面,简单易行,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要局限于一文一课地教读课文,应该有个全局的长远计划,不要担心一时的考试及重点,应该有语文教学的大视野,应该有传统文化实践的大意识。当然作为学校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制高点来组织管理语文教育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