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实现教学回归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实现教学回归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职业院校教师主动摒弃“填鸭式”“满堂灌”,主动自省,探索新模式,把课堂教学转变为“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重视人格与能力相结合“能力本位”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切入点为专业技术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深入,“能力本位”教学的缺点也逐渐显露。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实现教学回归

华东政法大学杨嵘均教授在《回归人性:关于教育本质的再认知——兼论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中,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并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性最初源于自爱,然后由自爱到他爱,所以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单纯欲望的人,培养善良、诚实、智慧、正直、谦和、勇敢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偏见、狡诈、偏狭、狂妄自大、怯懦之人[7]

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职业院校教师主动摒弃“填鸭式”“满堂灌”,主动自省,探索新模式,把课堂教学转变为“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但是,考虑到课堂上学生角色进入不深,于是教师们努力探索组织活动、做游戏等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力图让学生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虽然这种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仍有学生不买账、专家不认可,学校很茫然,因此收效甚微。对此,本书认为教学应该按照教育回归的思想,寻求理性的回归,返璞归真,以变应变。

(1)重视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事物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获得发展,职业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割裂与规律的联系,不应突破人才成长规律,片面追求新异。实际上,创新教学应该坚守教育本质、立足教育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而不是随心所欲。

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往往缺乏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忽视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教学理论”的倾向。有些教师过多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奇,比较强调课堂热闹的氛围,忽视教学基本功的修炼。教学需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既要深层次地把握教学设计,还需要注意教学实施。如果教师对教学的基本要素没有足够的研究,过多地追求教学形式的新奇,就会陷入华而不实的误区。因此,教学改革是在深刻了解教育规律、教学法则和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现代教学模式,而不是盲目地求新求异。

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多重刺激改进了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多多少少存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认识误区,以至于在教学设计时,努力寻找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容,忽略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缺乏合理安排,导致课堂教学沦为“表演”。

(2)重视人格与能力相结合

“能力本位”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切入点为专业技术能力。“能力本位”课程是在分析岗位能力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8]。随着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深入,“能力本位”教学的缺点也逐渐显露。为顺应时代要求,“人格本位”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通过人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职业观,强调先做人、再从业,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及自由地发展[9][10],从知识本位转化为知识、能力和价值的一体化,将知识、能力学以致用,将价值内化为品格素养,兼通于“何以为生”“以何为生”,形成完整、完美的人格。(www.xing528.com)

基于此,本书认为教学改革应重视人格与能力深度融合,人格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补互渗、相互通融,不仅要让“无业者有业”,更要保证“有业者乐业”,不仅要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还要使就业与生活、就业与创业并举,使职业教育成为受教育者的重要生命连接。

(3)重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教师着力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以代替讲授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进步。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达力与表现力有了质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改变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先期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凸显,许多学校看似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却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不投入的问题,参与讨论展示的只是部分优等生,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此外,许多课堂过于追求“表现”,学生展示时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发掘。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是以丰富的知识背景为前提的。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将会由于知识匮乏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对问题的探究和对知识的吸收应同步进行。教师放手是有前提的,要让学生必须清楚“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以职业教育目前的教学现状,满足探究式教学的要求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讲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能一概否定。好的教师在讲授时做到妙趣横生、横跨东西、纵贯古今,讲授本身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范本,教师对问题正确的处理思路会直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4)重视输入与产出相结合

教学是“知识输入”还是“思维产出”,这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理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厌学、精神不振等问题,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与才能造成的。学生学习的最大苦恼,是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逆向思考,以“产出”为导向构建学习平台、改革教学活动。“产出导向”即由学习产品(创作作品、实验报告解决方案等)为固着点组织教学行动,让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养育人格,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收获的成就感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

传统的“输入观”不可全盘否定,唯有通过教学把知识从外到内地输入,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才能在“产出导向”需要的时候提取应用。这种“输入观”不完全是对教学的简单化倾向,应重视“输入”的知识基础,学生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并呈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