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据分析:检察机关案件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

数据分析:检察机关案件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以检察机关案件办理为基础或针对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对策进行分析的有26篇,占总数的10%,从法理角度进行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1.5%;从举证责任分配、电子证据审查、强制执行等程序法角度进行阐述的有10篇,占总数的3.8%,从共犯理论、罪名研究、犯罪形态等实体法角度进行阐释的有20篇,占总数的7.6%;从民事检察角度进行论述的有6篇,占总数的2.3%,从刑事检察角度进行的论证的有123篇,占总数的47%。

数据分析:检察机关案件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

1.研究阶段划分及特点

自1994年至2013年20年的时间里,源于检察人员的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总数为262篇,通过对所检索的262篇论文进行年度排序发现,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至2006年,该阶段共有论文34篇,占总数的13%。这一阶段,知识产权尚属新生事物,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得到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检察机关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也同样未被提上议事日程。第二个阶段是2007年至2009年,该阶段共有论文63篇,占总数的24%。这个阶段是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研究的发展阶段,三年间的研究数量接近前八年的两倍,且论文主题多元、部分观点成熟、理论基础厚重。2010年至2013年,该阶段共有论文165篇,占总数的63%。这个阶段的论文数量相较之前两个阶段而言,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研究已进入繁荣阶段。这一阶段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的研究突出表现为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制度走向法理、从批判走向重构

2.研究主题分布及规律

262篇论文的主题分布广泛。其中,以检察机关案件办理为基础或针对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对策进行分析的有26篇,占总数的10%,从法理角度进行研究的有4篇,占总数的1.5%;从举证责任分配、电子证据审查、强制执行程序法角度进行阐述的有10篇,占总数的3.8%,从共犯理论、罪名研究、犯罪形态等实体法角度进行阐释的有20篇,占总数的7.6%;从民事检察角度进行论述的有6篇,占总数的2.3%,从刑事检察角度进行的论证的有123篇,占总数的47%。总体而言,研究主题基本能够覆盖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所涉实体法、程序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且对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检察保护机制对于“三审合一”审判模式的应对等当前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这些论文中缺少对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平衡等宏观问题的研究,对于知识产权支持、督促起诉等知识产权民事检察保护等前沿问题也鲜有涉及,对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等基本法理问题尚显不足。并且,从民事检察角度进行论述的文章过少,与民事检察在当前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的地位作用及知识产权民事检察保护的理论需求极不相称,研究主题与检察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检察理论的提升还有一定差距。(www.xing528.com)

3.研究观点及发展

20年来,论文的研究观点在与检察工作的验证中逐渐完善,在与知识产权理论的融合中得到提升,各种观点在交融与碰撞中体现着思考角度的多维,也不断形成更多共识。在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机关的角色转变方面,已由最初的注重“打击与惩罚”发展到现在的“打击与惩罚”与“保护与服务”并重。在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方面,已从早期的“知识垄断”发展到现今的“知识垄断”与“知识流动”的平衡;从开始的“刑法扩张”转变到如今的“刑法谦抑”。这些研究观点的发展符合法律发展规律,契合现代法治精神,必将对指导检察工作以及丰富检察理论起到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