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与以上两个例子相反的是,扬州在治理运河文化遗产方面堪称“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综上所述,我们要重视并进一步认清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订规划,组织实施,扎实推进,着力突破,花大力气抓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支持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开展优秀的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持之以恒抓落实。这样,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可以顺利进行。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Section Five Measures of Lineag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Grand Canal

充分发掘资料。如何发掘非遗资料?非遗文化研究学者田青指出:“首先,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建立在充分发掘资料的基础之上。要知道我们的家底有什么,是什么,然后才能谈到保护。目前,大运河两岸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200项,其中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内容与形式。仅以浙江省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来说,就有诸如‘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等遗产,都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又都不同程度地处于濒危的处境,亟待保护。”

以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山路和自由路交会处南侧的州桥遗址为例。它是北宋时期御街和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的桥梁,见证了隋唐大运河与汴梁城的繁华与落寞。

1984年8月,开封市市政公司修筑下水管道时,开封市宋城考古队勘探发现州桥遗址。可惜因为州桥遗址的两端上面都是大型建筑物和交通要道,无法进一步发掘,考古工作者只能回填,使重见天日的千年古州桥又被埋于地下。

州桥是明代在宋代桥基上建筑起的砖石拱形桥,从一个断面形象展示了开封“城下城”“城摞城”的奇观。古代州桥作为汴河与开封城市中轴线的交叉点,成为当时开封城市的商业中心。

因此,州桥遗址对于研究大运河的兴衰变迁、汴河与开封城市格局关系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实地材料。

开封木板年画传承人任鹤林在工作室

结合保护传承。“大运河上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保护应该结合进行。一项遗产既要保护它的成果杰作,更要保护创造它的技艺、经验,甚至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这就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特别重视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的原因。以大运河上的桥为例,沿岸有许多著名的古桥,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但是这些桥是如何造的?有哪些是大运河桥独有的特点?这些造桥技艺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变迁,其行业进步和传承是如何发展的?目前掌握这种技艺的传承人在哪里?情况如何?这些都是大运河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句话,桥是物质文化遗产,造桥的智慧、技艺、手段、经验,乃至传承人,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强调的是活态传承,如何创造条件让身怀绝技但年事已高的传承人将技艺传给下一代,如何构建环境社会气氛让年轻一代愿意学习和继承这些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并曾经创造过历史辉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见田青《流布与融合——中国大运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传承和创新,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传承人霍庆顺在接受隋唐大运河考察组采访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传承传统一是不能丢,二是不能更改。”“传承不懂何谈创新,创新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而且高于传统。”

近些年来,霍庆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都在讲创新,虽然创新但为什么精品出不来。”霍庆顺认为,精品少原因一是知道年画的人不多,二是懂年画的人少,三是做年画的人更少。(www.xing528.com)

近些年,好在国家逐渐重视了年画的传承问题。国家文化部开始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办班授学,分为培训班、研习班、研修班三个规格。在国家的重视和媒体的宣传下,杨柳青的木板年画开始走进了又一个春天。

如今随着现代印刷业的兴起,传统年画受到冲击等形势,霍庆顺却坚守着自己的传统,享受着传统年画带来的宁静

除此之外,河南开封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着手收集、研究年画艺术,对传统年画进行数次整理,并出资创办了开封年画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而现在,任鹤林主要的工作就是木板年画的抢修、保护和推广工作,开封政府也将他的木板年画作为城市的名片挂在了开封的四个城门以及鼓楼上,这是这个城市对木板年画所做的最好的推广与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大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当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在这个特定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形态肯定会随之变化,因此,我们目前应该抢救的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本身,更要注意保护产生这些项目的生态环境,在大运河沿岸设立若干“生态保护区”,应该是可行和必要的。当然,对一些已经失去存在条件的项目,应该尽快实行博物馆式的保护,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诸如录音、录像、数码化存储等方式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住一份记忆。

再以考察组在大名府考察狄仁杰祠堂碑为例。就在公路的旁边,一个略显破败的亭子中竖立着一座石碑,旁边还立有一块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正是狄仁杰祠堂碑。可眼前的景象让考察组瞠目结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考察组心中的形象已经完全破灭。

遗址旁遍是垃圾和杂草,甚至每天从马路上穿行的车辆带来的尘土飞扬,给整个祠堂碑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沙,而碑文也已经模糊不清。碑外的破败的亭子也像是诉说着当地的文物保护现状。

而与以上两个例子相反的是,扬州在治理运河文化遗产方面堪称“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目前,160公里的大运河扬州段基本达到了二类水质标准,绿化覆盖率也达到80%以上。

应该让全社会都了解,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倒退或停滞不前,保护遗产不是为了昨天,而是为了今天和明天。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立体化,大运河昔日的繁忙景象已不可能全面恢复了,但是,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随着河流功能的减弱而消亡,因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运河本身的历史,更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根和灵魂。

综上所述,我们要重视并进一步认清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订规划,组织实施,扎实推进,着力突破,花大力气抓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支持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开展优秀的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持之以恒抓落实。这样,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可以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