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寿文化的重要性

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寿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五福中,寿排在首位。寿匾不仅是祝寿的用品,也是寿文化的载体。此匾上款为“恭祝策六三兄先生六旬晋五荣寿。”匾文为祝寿用语,“考”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老”。与此相类似的寿匾还有秦安县博物馆藏“椿萱并茂”“德全五福”“淑慎其德”等匾,匾文为祝寿用词,款识中都有表示寿辰的“千秋”敬辞,说明这一类的寿匾在清代也是较为常见的形式。“节寿双高”匾。

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寿文化的重要性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五福中,寿排在首位。《论语》提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早在春秋时期,寿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仁”联系在一起秦汉时期,“仁寿”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政策法令上颁布敬老养老的规定,在社会上形成了尊老敬老的习俗。唐宋时期,祈寿祝寿之风盛行,寿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清时期,寿文化及祝寿之礼愈加完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祝寿习俗,60岁称为初寿,80岁称为中寿,百岁称为高寿,出现了寿神崇拜、庆寿典故、寿诞颂歌、吉祥寿图等,其中赠送匾额祝寿之风盛行,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寿匾不仅是祝寿的用品,也是寿文化的载体。寿匾内容一般包括寿者的年龄、祝寿的用词等,其表现形式在天水馆藏明清匾额中体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寿龄、寿辞在匾额的款识和匾文中均有体现。如:“春深海屋”匾,匾文中的“海屋”一词为祝寿用语,原指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后来常常用“海屋添筹”表示祝寿,成为祝寿的常用词。此匾上款为“恭祝策六三兄先生六旬晋五荣寿。”其寿龄为65岁,按清代习俗为初寿。该匾祝福匾主人吉祥长寿,是一方寿龄、寿辞俱全的寿匾(图149),反映了清代祝寿的风俗。

图148

“瑞兆期颐”匾,清代。上款“恭祝邑庠生星垣老先生大人八秩荣庆”。下款:“前内阁侍读安维峻敬题岁在昭阳。”寿龄为80岁,为中寿。匾文为祝寿用语。期颐:指百岁之人。源于汉时戴圣《礼记》:“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此匾是安维峻为匾主人80寿辰题赠的寿匾,表达了祝愿匾主人孝子侍奉、长寿吉祥的美好愿望(图150)。

“寿考维褀”匾,清代。上款“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吉旦姻兄天锡居士四旬荣寿”。匾文为祝寿用语,“考”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老”。寿考,指长寿。“维”是通假字,意为“惟”。“祺”有“幸福吉祥”之意。匾意是祝愿长寿幸福,吉祥安康(图151)。其寿龄为40岁,由此匾反映出清代祝寿习俗不限于60岁初寿以上,祝寿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图149

“鹤瑞春浓”匾,清嘉庆年间所制。上款“嘉庆岁次甲戌口口月谷旦众亲友恭祝”,下款“大盛德口口口口先生大人五秩大庆”。其寿龄为50岁。匾文为祝寿之辞。匾文寓祝匾主人像仙鹤一样长寿祥瑞(图152)。

“寿与德齐”匾,清代。上款“大壶范史太孺人八秩晋一荣寿大庆”,下款“例寿□德骑尉兵部□推□□眷晚生张应瑞顿首拜书”。匾下方有晚生11人仝顿首拜。匾意为品德高的人长寿,此匾是晚辈为史老太太81岁寿辰敬赠的寿匾。

图150

图151(www.xing528.com)

“气接南极”匾,清代。上款:“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冬吉旦众亲友恭祝。”下款:“锦江杨老亲台大人六秩大庆。”此匾为匾主人60寿辰时众亲友赠送的寿匾。南极:星名,此指南极仙翁。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传说经常供奉这位神仙,可以使人长寿。匾文的原意为与南极星相接。在此有喻祝匾主人长寿之意。匾文借古代神话传说表达祝寿之意,这是一方寿龄和寿辞俱全、词语较为独特的寿匾。

以上匾额的匾文为祝寿用词,匾主人的寿龄也体现在匾额的款识中,从现存匾额的数量看,这种形式的寿匾较为常见。

二是款识中无寿龄,祝寿用词体现在匾文或款识之中。如:秦安县博物馆馆藏的“芳椿并茂”匾,清代,上款“乾隆五十七年秋吉旦”,下款“船山张问陶”。椿为长寿的大椿,用以象征父亲。这方匾额是乾隆五十七年秋曾任翰林院检讨、都察院御史、吏部郎中、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题写的祝愿匾主人父亲长寿的寿匾。

“盛世耆英”匾,清代,上款“恭祝”,下款“大清道光岁次丙午年冬月众亲友仝立”。耆英:高年硕德者之称。以上匾的款识中没有寿龄,但从匾文祝寿语来看,属于寿匾(图153)。

图152

图153

图154

“宝婺长明”匾,上款“道光岁次甲午巧月中浣众亲谊恭为”,下款“大淑德冯母李太君大人千秋荣寿立”。下款中的千秋,古代寿辰的敬辞。《战国策·齐策二》:“犀首跪前,为仪千秋之祝。”宝婺:婺女星。李商隐诗集《三七七夕偶题》:“宝婺摇珠佩,嫦娥照玉轮。”后来诗文多用来颂扬贵妇人之词。“宝婺长明”:颂扬冯母李太君如婺女星一样长明,寓祝长寿(图154)。该匾匾文为寿辞,款识中也有祝寿的敬辞。与此相类似的寿匾还有秦安县博物馆藏“椿萱并茂”“德全五福”“淑慎其德”等匾,匾文为祝寿用词,款识中都有表示寿辰的“千秋”敬辞,说明这一类的寿匾在清代也是较为常见的形式。

三是没有款识,匾文为寿辞的匾额。实物有:天水市博物馆藏“寿逾古稀”匾,古稀:70岁的代称,也作“古希”。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此匾祝愿受匾者健康长寿(图155)。

“节寿双高”匾。节:气节,操守。《左传·成公十五年》:“子藏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书·洪范》:“五福,一曰寿。”节寿双高:祝愿受匾者高风亮节、延年长寿。与此相类似的寿匾还有馆藏“德寿兼隆”“古稀同度”匾都是仅有寿辞的匾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