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手机游戏作品集

探索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手机游戏作品集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蓝本制作的手机游戏非常常见,如以金庸小说为蓝本改编的手游《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3d》等。玩家在放松娱乐、减缓压力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广袤的大地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

探索中国传统武侠文化的手机游戏作品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在武侠文化里江湖善恶分明,恩怨明了。以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为蓝本制作的手机游戏非常常见,如以金庸小说为蓝本改编的手游《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3d》等。虽然市面上早已不缺以武侠为主线的游戏作品,但拥有灵魂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在武侠游戏中,制作者往往大量强调武侠的战斗感,只留下武者充满力量与速度感的刀光剑影,而将其他元素统统简化抽离。但手游《说剑》(图五)却反其道而行,虽然没有具体的打斗甚至在整个游戏中并没有人物出现,甚至连剑这一形象也被化成了墨水与线条,但任何一个玩家都可以通过游戏从中感受到一种武侠的“势”与“意”。

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戏曲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结构完整,是很好的游戏选题。如手机游戏《惊梦》(图六)是网易首款古风解密游戏,改编于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杰作《牡丹亭》,在游戏中谜题基于颜色、形状和四季展开。梦里梦外俱是梦,游园惊梦又一春,梦境交叠,四时更替,其画面运用2D表现手法,以中式复古的颜色搭配让众多玩家眼前一亮,背景音乐更是丝竹声声尽显中国传统之美。在解密设置中,诗词、传统玩具七巧板等元素的运用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图7

图8

其他

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也成为博物馆宣传推广的热门方式。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皇帝的一天》(图七),因为呆萌的卡通形象和丰富的游戏互动广受好评。《皇帝的一天》是一款插画风格的教育互动游戏app,内含各种趣味游戏和大量故宫历史知识。虽然《皇帝的一天》画风略儿童向,但里面涉及的丰富知识也足以让不少对历史,尤其是宫廷历史一知半解的成年玩家获益匪浅。

以时下流行的手机游戏为载体,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玩家在放松娱乐、减缓压力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以皮影戏为元素的《功夫轿子2》(图八),游戏中运用卡牌系统,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关于宋朝重要的文化和趣味历史。

三、手机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探索

手机游戏美术设计的成功与否是游戏寿命与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选题与优秀的美术设计是一个优秀游戏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广袤的大地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游戏制作过程中,必须清晰表达各地域所涉及的相关风俗文化。比如,一款游戏的故事背景,可以是一段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是某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向人们表达统一的价值观人生观。确定了故事背景,就应该立刻着手选择和制作与游戏背景相适合的人文环境,游戏画风,音乐风格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主题的表达进行了补充和说明,是一种有效的文化引导。

在教学中,文化视角的狭隘化是制约学生制作游戏时缺乏创意的主要原因,现有的游戏文化已将学生的创意思维牢牢地禁锢,看不到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发现的文化内容。而这些散落的文化内容,则可以成为新的游戏创意点。在游戏工作室的手机游戏美术设计课程中不仅对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手机游戏美术风格进行研究和创作,更专门设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向命题创作,并在课程开始前列出必读书单及必听戏曲曲目等。以便让学生提早进入发散的思维状态,在众多的主题中提取出可以继续发展的方向。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及文学典籍了解度的增加,思维更加开阔,更容易找到制作的出发点。比如,学生对中国古代消失民族文化的探讨与研究,上古时期的古巫文化,匈奴族文化,突厥民族的文化,傩神文化等等,形成思维的突破点,让思维不再被限制在已有的游戏文化之上。

角色

手机游戏角色设计方面课程分别对写实、卡通、抽象三种风格进行研究。在绘制之前通过游戏故事背景及世界观的整体规划,明确列出角色的属性设定,背景设定,形象设定,逻辑设定等设定要求。

较强的真实性是写实类游戏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其表现特点继承了写实绘画风格特征,强调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的表现,代入感较高更能让玩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实风格的游戏画风细腻,视觉冲击力强。除了对人体比例、骨骼、肌肉等研究之外,在人物服饰方面要着重研究服装,配饰,武器等材质的质感表现。不同的时代、地理社会等因素往往在其造型上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所以研究历代甲胄、武器、服装、饰物、纹样等是非常必要的。在创作过程中着重训练学生通过画面对人物性格进行塑造,加强训练不同物体材质与质感的绘制与理解。通过角色身上的每一处痕迹,每一件服饰与武器装备的新旧程度来体现角色的社会关系和性格,让整个角色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更加贴近。

为了更好地表现游戏角色的属性,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创作的角色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不同属性或不同种族的角色就要找到各自的特点。如为了加强怪物(人形,动物形,异性怪等)的视觉冲击力,在进行收集资料和绘制的时候可以选用a元素+b元素=c新生物体的方法进行创作。各种自然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古代动植物)、人工物(工业产品、人造制品等)的交叉组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通风格的游戏角色形象是以现实中的人物、动物或者静物为原型进行夸张变形的再设计,用夸张的手法提炼角色的典型特征,通过增减某些部分让游戏角色更加生动有趣。人为的艺术加工使卡通风格的角色设计更加轻松、幽默,拥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卡通风格的角色一直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www.xing528.com)

卡通风格看似轻松,其实是对写实形象显著特点提炼与夸张的再创作,怎样提取出具有性格特点的特征是学生首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将提炼出来的元素进行几何图形化处理,尽量把形体处理成单一几何形体,让整个角色更加简单化更加具有亲和力。尽量缩短头身比例也是必要的手段,写实类风格角色与卡通风格的角色在造型上差别较大,卡通风格的角色人体比例大多小于六头身,在视觉上更加可爱,减弱攻击性。最后,将五官夸张放大,丰富面部表情,将四肢进行简化使造型更加简洁。但卡通风格的“可爱”并不是要失去角色的特征,在角色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能让角色失去原本的特征,必须保留每个角色的个性与特点。

图9

在抽象风格中,根据现实世界的真实物体的典型元素来进行抽象化改造是抽象风格游戏角色设计常用的手段。用简洁的几何形体或抽象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游戏的角色视觉效果独特,用简单的线条与简明的颜色模块来表达角色的内心变化,强调自我的情感抒发,具有非常个性的视觉效果。如清新手绘风格的《花语月》(图九)每一个场景都有鲜明的主题颜色,皓月宫墙加上古风路线的音乐,大大提升了游戏的格调。

由于国内游戏产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玩家长期在国外优秀游戏公司作品的冲击下西式的审美观已将中式的审美方式淡化,在角色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融合其长处,增加体量感与节奏感,使角色体现传统元素的同时不失现代审美的要求。

场景

游戏场景设计是指游戏中除了角色造型以外的一切造型设计。一个游戏的场景是和角色紧密相关,互相延续的。所以场景设计要从角色出发、从剧情出发,更好的体现故事发生的历史风貌、地域特征、民族文化等特点。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和民族对美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如在游戏背景设计中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就各有差异。在课程中,强调色彩对建筑的重要性,让学生用色彩说话,用颜色进行地域的划分。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被大量运用。在南方,更多的使用白墙、灰瓦、深色梁柱,格调秀丽淡雅。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地区的改变与不同民族习俗的特点,建筑风格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进行背景绘制的时候颜色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游戏主题,使角色顺利融入其中。而富有装饰性的屋顶、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也是游戏创作的素材

在手机游戏背景的绘制中区分固定背景与移动背景,设置好游戏的停顿点,让背景有计划的移动与停顿,避免重复。中国传统对于美的表达是中庸含蓄的,大量留白的处理,居中的构图方式恰到好处的描绘出自然之美与意境之美。简化抽象的处理方式很适合手机游戏背景的表达。

UI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我们不仅要遵循手机游戏界面的设计标准,注意舒适的操作和鲜明的区域划分更要符合传统审美的要求,让中国传统元素无痕迹地融入界面中。强调界面与图标的制作要和游戏的主题风格统一。在界面设计中可以适当运用中国传统纹案,经过千年的流传,传统纹案已经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花纹,往往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如图案中有蝙蝠,以“蝠”表示福气,口彩吉祥,经常五只蝙蝠中间一寿字或寿桃表示“五福捧寿”象征吉祥长寿;云纹、如意等则表示绵延不断,百福不断之意等等。传统纹案与文字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贴合主题与游戏风格统一。

由于国内游戏产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国外优秀游戏的美术风格对国人的审美观有着巨大的影响。就算是仙侠或武侠类游戏,祭司、战士、法师这样的西方职业设定也大量充斥在游戏之中。这类游戏往往是披着中国元素外衣的以西方魔幻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作品,这并不是真正的“中国风”。除以上提到的两点外,很多号称“中国风”的游戏,只不过是对成熟系统借用的换皮作品而已。在课程中让学生理解,好的中国风游戏不应该仅仅是将中国传统元素简单的融合,更需要一个游戏人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情怀与执着,这一点却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结语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手机游戏美术设计中,不仅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使学生重新思考传统和现代符号的冲突与包容的结合点。在重组再创作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设计中我们应在历史的长河中挑选出可以运用的文化与视觉元素,观念交融、重塑图形、糅合创新。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丰富寓意与感性优美,使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传承。

参考文献

萧默.建筑的艺术.中华书局,2014:第112-119页.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第408页第487-488页.

罗杰斯(Scott Rogers).通关!游戏设计之道.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第148-153页.

王一.手机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探索..神州.2016:第2期:第2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