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及优化方法

提高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及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既要遵守德育的一般性原则,又要因为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独特而有别于一般的德育原则。同时,总结学校以往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经验。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各门学科的渗透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相互促进。社会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社区的途径来实施。因此,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提高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及优化方法

教育原则既是具体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具体教学基本特点的反映。制定教育原则能够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一个准绳,使教育者能够把握方向,更好地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实施教育,为取得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既要遵守德育的一般性原则,又要因为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独特而有别于一般的德育原则。同时,总结学校以往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我们提出以下五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德育教育本身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就具有整体性特征。首先,其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整体,儿童在智力上、社会性上、道德上和身体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教育的内容众多,只有构成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再次,教育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并构成一个整体。最后,教育的认知和行为目标是一个整体。因此,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覆盖了学校、家庭、社会,也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为了使这个系统呈现出整体的最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发挥“三位一体”的整体合力,创设各方面良好的教育氛围,力求达到整体教育效应。为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发挥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这是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各门学科的渗透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相互促进。同时,要发挥少先队独特的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二要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美德教育是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道德观念的养成。对此,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通过组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班队活动等形式,发挥好家庭的辅助教育功能。三是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功能。社会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社区的途径来实施。以街道居民为基本单元的社区,是小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主要生活空间,在爱国主义教育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就要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资源、智力资源和经费,努力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二)主体性原则

过去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一大弊端就是概念化、脸谱化的东西太多,忽视了道德的主体本质,造成德育主体性缺失。事实上,道德是关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乃至其存在的价值无一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因此,学生的道德学习必须是自觉、自愿的。同时,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应有助于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和道德自律的达成。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而且,爱国主义教育也要淡化教育痕迹,过去的角色分工太明确,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地沟通,一种平等地探讨,从而一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品质

(三)层次性原则(www.xing528.com)

德育的层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育对象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在小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智力发育不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本身是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因此决定了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的特点。德育内容本身是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爱国主义教育层次性的特点,同样来源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有不同的程度。爱国主义不是由单一的一个层面,而是由深浅不同的多层次构成。受教育者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其所接受的内容层次的高低、深浅和广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爱国主义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能力。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根据年龄层次开展分层教育,设置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二是要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涵,分层次、分阶段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系列。在序列内容安排上,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情感、行为都要充分注意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如要对学生进行“尊重别人”的教育,就要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反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对各年级的要求应不同。一年级的目标是“不欺负轻视别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二年级至六年级的目标则分别是能考虑对方的立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和做令人讨厌的事;知道别人的优缺点,不刺伤别人;理解人的尊严,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同学之间能互相了解,齐心协力,谋求幸福等。又如,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是知国,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会报国。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要分层次、有计划地安排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小学生的爱国认识,激发其情感,指导其行为。

(四)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德育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因为教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的过程本身是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学生品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实践中就十分注重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学生心灵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陶冶。他指出,“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为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性,要用大量丰富具体的事实充实小学生抽象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每个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不断增加感性认识与切身体验;要用革命志士、民族英雄、海外赤子、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浓厚情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感染学生,并及时分析当前社会上、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澄清学生的糊涂思想,坚定其爱国信念。由于双休日、节假日的新调整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所以学校就可以举办假日小队、雷锋岗、再走长征路、少年军校等一系列体验实践活动。可以说,这些活动正是磨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舞台。

(五)时代性原则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各国价值观念、文化模式相互渗透、撞击,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引进别国先进科技、吸收别国思想文化有益成果,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抽象说教,还要活化传统资源,融入时代特色。为此,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亟待拓宽,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轨迹,尤其要把科技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主旋律,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新意,富有时代气息。虽然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巨大作用,但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和造成新灾难,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核威胁等。为此,必须在科技发展与社会道德精神价值之间找到平衡,从小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价值观念。现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我国社会主义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增强人才素质。另外,科学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赋予的新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