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学生现状背后本质问题:课标的症结

分析学生现状背后本质问题:课标的症结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现状后面的本质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造成一些学生的现状,我们称之为叫症结。首先我们看我们的课标,我觉得板子是不能打在老师的身上,因为我很有体会,课堂里老师是最为下面的,所以我们的问题要从上往下看。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如果造成我们前面所说的现状,他的第一个解释是什么,课标。少了一块,所以造成了现在的这个现状。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课标的问题……

分析学生现状背后本质问题:课标的症结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现状后面的本质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造成一些学生的现状,我们称之为叫症结。首先我们看我们的课标,我觉得板子是不能打在老师的身上,因为我很有体会,课堂里老师是最为下面的,所以我们的问题要从上往下看。我们课程的标准总目标的第4页是这么说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能够根据需要选择表达方式。(2001版)”这两个要求是跟国际接轨的,也非常明确,写的很好。但是我们再往下看,在这个总目标的下面,我们看一个年级就开始发晕了,我可以保证在座的老师你读了课标,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年级到底要教学生哪些作文知识。没有一个老师读了课标后能搞清楚这一点的。为什么?我们举课标3—4年级的例子来看,它的第一句话,我用缩句的方法,可以把它表达为“乐于表达”。这第一句话就出问题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加德纳说过一句话吧“我们的学生是多元制的,有的人擅长语言,他一定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很强的;有的擅长逻辑,他数学好,归纳能力很强;有的人擅长运动,所以他四肢很发达;有的人擅长艺术,所以他擅长绘画、唱歌。”所以再伟大的老师,即使不吃不喝,都不可能把他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喜欢作文的。如果在中国有这样神奇的老师,那加德纳肯定要和你拼命,因为这是他的研究成果,他在实验室里找了很多实验的对象做出来这个实验的。所以这第一条就出问题了。你在一年里面,让一个很讨厌,不喜欢,很仇恨作文的人乐于作文,神仙都做不到,所以这句话是,不符合现实的,不符合人性的。第二句,不拘形式写见闻、感受和想象。这句话又出问题了。什么叫不拘形式,那就是说10种形式你都知道了,那你随便爱写哪一种就写哪一种,对吗?这叫不拘形式。而我们这次课标上说要降低题材的要求,这里又说不拘形式,你去看,其实是提高了要求。第七条是最明确的,一学期要写16次作文。这是最明确的,也是中国特有的,一定要16次,15次就不行,17次也不行。这为什么呢,好像也不一定有道理……那么怎么写课标?我们也举三四年级的例子,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三年级的一个作文的“课标”内容,老师你必须教写作的方法,写一个段落,什么叫三年级学生要会的段落呢?有一个主题句,有一个事实,在前后写的过程中你要教会他找一些资料的办法,不是所有找资料的办法,三年级你只要教他一般找参考资料的方法,比如字典、词典、地图、百科全书,其他的用不到;你教他修改作文只教一条,就是把标题改一改,让文章更有逻辑性,就教这一条。题材,有一个细节能说清楚,让人家难忘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再教一种体裁,是信件、便条,规定要教些什么呢?这个是没问题的;读者,写的时候你要教他想一想谁读他的文章,读的人兴趣是什么,这一点你必须教他。然后格式,现在我想在座的老师都能给我们的课标提建议了,这么写,我们就看得懂了,我就知道三年级要教哪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如果造成我们前面所说的现状,他的第一个解释是什么,课标。课标没编好,少了一个东西叫内容标准。少了一块,所以造成了现在的这个现状。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课标的问题……课标写得不清楚,教材编写者就头晕,那么在座的老师——我们就是受害者。你得去做课标的编写者,把这一学期作文的要求凭着你的经验梳理出来,你还得去做教材的编写者,把作文的题目和单元课文的内容去配起,最后你还要到课堂里去上。所以这就是我们在座的老师,我们很痛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