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影响及优化措施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影响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性粉尘可致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是威胁劳动者健康的最为重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三)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损害生产性粉尘可因其理化性质、作用于机体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病理损害。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影响及优化措施

一、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可致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是威胁劳动者健康的最为重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

(一) 生产性粉尘来源及分类

1. 来源    工农业生产的很多生产过程中都可产生粉尘,如矿山开采、隧道开凿、筑路、矿石加工及生产中的固体物质的破碎和机械加工;水泥、玻璃、陶瓷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生产中的粉末状物质的配料、混合、过筛、包装、运转等;皮毛、纺织业的原料处理;金属熔炼、焊接、切割以及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等。此外,生产环境中沉积的降尘也可因机械振动、气流变化等形成二次扬尘,成为生产性粉尘的另一种来源。

2. 分类

(1) 无机性粉尘   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铝、铅、锰、锌、铁、锡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2) 有机性粉尘   包括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绒、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亚麻、谷物、木屑等;人工有机尘,如合成染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TNT炸药、有机农药等。

(3) 混合性粉尘  在工作场所中大部分生产性粉尘是以两种或多种粉尘的混合形式存在的,称为混合性粉尘。如农业生产中收割稻米,有谷物粉尘和泥土尘;煤矿开采有煤尘和矽尘等。

(二) 生产性粉尘的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粉尘浓度和接触时间是决定粉尘对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因素。

1. 粉尘的化学性质  粉尘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对机体作用性质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化学成分的粉尘对机体作用性质各异,可致纤维化,也可致中毒、致敏等,如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可致肺硅沉着病(矽肺),含结合型二氧化硅的石棉尘可引起肺石棉沉着病(石棉肺),铅尘可致铅中毒,棉、麻尘可引起棉尘病等。

2. 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小粒径粉尘所占比例越大,则粉尘的分散度越高。粉尘的分散度影响其在空气中的悬浮稳定性,即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悬浮时间就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越大;分散度越高,其比表面积大,生物活性愈高,对机体危害也愈大。分散度还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和阻留率。直径小于15 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粒径在10~15 μm的粉尘主要沉积于上呼吸道;粒径小于5 μm的尘粒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称为呼吸性粉尘。

3. 粉尘浓度与接触时间    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接触时间以及粉尘分散度等是影响肺内粉尘蓄积量的主要因素。同一粉尘,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劳动者吸入的量就越大,对机体的危害也越严重。

4. 其他   粉尘的比重、硬度、溶解度、荷电性、爆炸性等均具有一定卫生学意义。粉尘比重影响尘粒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粒径较大的坚硬尘粒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具有化学毒性粉尘的溶解度大,其毒性作用强;无毒粉尘溶解度大,则对机体危害性弱。

(三)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损害

生产性粉尘可因其理化性质、作用于机体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病理损害。

1. 局部作用  尘粒可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局部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肤、耳及眼等器官疾病。刺激性强的粉尘(如铬酸盐尘等)造成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导致鼻中隔穿孔;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粉尘堵塞皮肤的毛囊、汗腺、皮脂腺造成皮肤干燥、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2. 中毒作用  含有毒物的粉尘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如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在呼吸道黏膜快速溶解进入体内,导致中毒。

3. 呼吸系统危害

(1)肺尘埃沉着病(尘肺)是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积留并有胶原型纤维增生的肺组织反应,病变呈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后仍可继续发展,致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不可痊愈。

(2)肺粉尘沉着症某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锑,沉积于肺部后,可引起一般性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度的肺间质非胶原型纤维增生,但肺泡结构保留,脱离接尘作业后,病变不进展,甚至会逐渐减轻,X线阴影消失。

(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吸入棉、大麻、亚麻等粉尘可引起棉尘病;吸入霉变枯草尘等可引起以肺泡和肺间质反应为主的外源性变态性肺泡炎和哮喘;吸入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禽类排泄物和含异体血清蛋白的动物性粉尘,可引起禽类饲养工肺等。

(4) 呼吸系统肿瘤吸入石棉、放射性矿物质、镍、铬酸盐等可致肺部肿瘤。

(5)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煤尘、谷草尘、电焊烟等可造成支气管上皮损伤,出现粉尘性支气管炎

二、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在我国现行职业病名单中列入了13种尘肺(见附录B),其中矽肺(硅沉着病)是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占尘肺患者的一半以上。

(一) 影响尘肺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浓度、分散度、工人接触粉尘的时间、防护措施等是尘肺发生的重要因素。

2. 个体因素(www.xing528.com)

个体的健康素质、遗传因素、年龄、卫生习惯及呼吸道疾病,特别是肺结核等均是影响尘肺发病的重要因素。

(二) 发病机制

一般来说,进入呼吸道的粉尘97%~99%在24小时内能被机体排出,但若粉尘浓度过高,接尘时间过长,超过机体清除能力时,粉尘可在肺内蓄积。进入肺泡的粉尘,被巨噬细胞吞噬成为尘细胞。绝大多数尘细胞随呼吸道黏液排出。部分尘粒侵入肺间质,可被肺间质巨噬细胞吞噬,或以游离方式向肺门淋巴结引流,并逐渐在淋巴结和淋巴管中堆积,并扩散到全肺和胸膜,产生纤维化作用。

(三) 临床表现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由于肺的代偿功能很强,可在相当长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线胸片上已呈现较典型的矽肺影像。随病情进展,或有合并症时,可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肺部可听到摩擦音、哮鸣音、啰音,其症状轻重与胸片上改变程度不一定平行。

(四) 诊断原则和诊断标准

1. 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后前位胸片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动态观察资料及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后,对照尘肺诊断标准作出尘肺的诊断和X射线分期。

2. 诊断标准  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2009年11月1日,卫生部发布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根据X射线胸片表现将尘肺分为三期。

一期尘肺是指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二期尘肺是指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三期尘肺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短径不小于10 mm;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尘肺病诊断结论的表述:具体尘肺病名称+期别,如矽肺一期、煤工尘肺二期等。未能诊断为尘肺病者,应表述为“无尘肺”。

(五) 治疗

尘肺的处置原则是脱离粉尘污染环境,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防止并发症会延缓尘肺的进展。

1. 对症治疗和并发病治疗   尘肺确诊之后,就应调离粉尘作业岗位,病情较重者应休息或安排疗养,在冬春两季要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在医疗监护下工作或休息、做保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给予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积极预防、发现和治疗并发病,特别是预防和治疗结核病极为重要。

2. 药物治疗

(1) 常用药物克矽平、汉防己甲素及铝制剂,可延缓尘肺的进展。

(2) 中医中药治疗中药具有行气活血、清肺润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肺通气功能和延缓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银杏叶制剂、痰热清等。

3. 手术介入治疗   尘肺病理为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对尘肺合并结核球,其他肺组织纤维化轻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结核球;对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大疱,严重影响肺功能者,不适合手术治疗。近年来,不少医疗单位开展肺灌洗术,肺灌洗适合于近期大量接触粉尘且矽肺一期以下患者,不适合矽肺二期及有严重合并症患者。

(六) 预防

目前尘肺尚无根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止粉尘危害的法令和条例,坚持综合防尘,降低粉尘浓度。多年来,我国防尘工作总结了非常实用的防尘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取得了巨大成就。

(1) 革,即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以低毒粉尘代替高毒粉尘是防止粉尘危害的根本措施。

(2) 水,即湿式作业。采用湿式作业来降低作业场所粉尘的产生和扩散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

(3) 密,即密闭尘源。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

(4) 风,即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通过合理通风来稀释和排出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一种除尘方法。

(5) 护,即个体防护。对于采取一定措施仍不能将工作场所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以下的,或防尘设施出现故障的,为接尘工人佩戴防尘口罩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6) 管,即加强管理。要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防尘的规章制度,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

(7) 教,即宣传教育。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尘工人应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了解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使工人认识到尘肺病是百分之百可防的,只要做好防尘、降尘工作,尘肺病是可以消除的。

(8) 查,即加强对接尘工人的健康检查、对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和各级监管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对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