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研究的干扰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

实验研究的干扰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为前瞻性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比较,外来因素的干扰对两组同时起作用,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实验研究的干扰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

实验性研究,即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又称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是流行病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实验性研究不但被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而且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职业病、意外伤害等非传染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的研究。此外,实验性研究还可用于卫生事业管理,以及预防保健措施和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等。

一、实验性研究的概念

实验性研究是将研究对象(患者或健康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然后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发生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这里的干预措施,是指人为加入或去掉某种因素。例如,考核某疫苗对某病的预防效果,让实验组接种该疫苗,对照组不接种,比较两组发病情况。由于该方法是精心设计的,并在严格控制的现场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组的划分是随机的,因此结论是可靠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多用于验证疾病的病因、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以及考核新药物或新疗法的效果等。

二、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实验性研究属于实验法而非观察法,因此与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不同。

1. 前瞻性    实验流行病学是前瞻性研究,直接跟踪、观察和随访研究对象,直至出现结局,符合先因后果的顺序,验证假设强度大。

2. 随机原则    随机化分组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衡性达到最好,增加了可比性,排除了混杂因素的干扰,这样组间实验结果的差别才能归因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3. 盲法观察    实验研究一般采用单盲或双盲法观察,这样可以减少测量偏倚,结果更为可靠。

4. 干预措施    实验研究必须对实验组对象施加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可以是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或其他干预的方法等。

三、实验性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通常将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分为三种类型,即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现场试验(field trial)和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

1. 临床试验    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病个体为单位进行分组的实验方法,常用于检验和评价某种新药物或新治疗方法的效果。

2. 现场试验   以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干预措施的现场基本单位与临床试验一样是个体,而不是人群,常用于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为了提高试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3. 社区干预试验   以社区人群作为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有时也可以是某一个人群的各个亚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常用于评价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的效果。例如,评价食盐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效果,社区整个人群均食用加碘食盐,而不是分别给予每一个体。

四、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一) 实验研究的优点

(1) 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能够对选择的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进行标准化。

(2) 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高了可比性,减少了偏倚。

(3) 实验为前瞻性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比较,外来因素的干扰对两组同时起作用,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二) 实验研究的缺点

(1) 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做到;结果的分析也较为复杂。

(2) 如果对研究对象控制条件太严,可能会导致目标人群代表性不够,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3) 研究人群数量较大,随访时间长,因此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有时还会涉及伦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